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_高阳【完结】(53)

阅读记录

  “还有。”罗四姐想了一下说,“八月节,我回杭州去看她。”

  “还有?”

  “接到信马上给我回信。”罗四姐又说:“这封信要请乌先生写。”

  “古月胡,还是口天吴?”

  “不是。是乌鸦的乌。”

  “喔。还有呢?”

  “没有了。”

  古应春写完念了一遍,罗四姐表示满意,接下来开信封,他问:“怎么写法?”

  “请问七姐夫,照规矩应该怎么写?”

  “照规矩,应该写‘敬烦某某人吉便带交某某人’,下面是‘某某人拜托’。”

  “光写‘敬烦吉便’可以不可以?”

  当然可以。古应春是因为她说不必写明托何人带送,特意再问一遍,以便印证。现在可以断定,她是特意不提胡雪岩的名字。何以如此。就颇耐人寻味了。

  罗四姐一直到临走时,才说:“胡大先生,我有一封信,一只网篮,费你的心带到杭州,派人送到我家里。”她将信递了过去。

  “好!东西呢?”

  “在我这里。”七姑奶奶代为答说。

  “胡大先生哪天走?”

  “后天。”

  “那就不送你了。”罗四姐说。

  “不客气,不客气。”胡雪岩问:“要带啥回来?”

  “一时也想不起。”

  “想起来写信给我。或者告诉七姐。”

  等送罗四姐上了车,七姑奶奶一走进来,迫不及待地问她丈夫:“罗四姐信上写点啥?”

  “原来是应春的大笔!”胡雪岩略显惊异他说:“怪不得看起来字很熟。”

  “我做了一回测字先生。”古应春说:“不过,我也很奇怪,这样一封信,平淡无奇,她为什么要托我来写。平常替她写家信的人到哪里去了?”

  “当然有道理在内。”七姑奶奶追问着,“你快把信里的话告诉我。”

  那封信,古应春能背得出来,背完了说:“有一点,倒是值得推敲的,她不愿意明说,信和网篮是托小爷叔带去的。”

  “她有没有说,为啥指明回信要托乌先生写?”

  “没有。”

  胡雪岩要问的话,另是一种,“她还有个女儿?”他说:“她没有告诉过我。”

  “今天就是告诉你了。不过是借应春的嘴。”

  “啊,啊!”古应春省悟了,“这就是她故意要托我来写信的道理。”

  “道理还多呢!”七姑奶奶接口,“第一,要看小爷叔念不念旧?她娘,小爷叔从前总见过的,如果念旧,就会去看她。”

  “当然!”胡雪岩说:“我早就想好了,信跟东西亲自送去。过节了,总还要送份礼。”

  “这样做就对了。”七姑奶奶又说:“小爷叔,她还要试试你,见了她女儿怎么样?”

  “嗯!”胡雪岩点点头,不置可否。

  “还有呢?”古应春这天将这三个字说惯,不自觉地滑了出来。

  “指明信要托乌先生写,是怕测字先生说不清楚,写不出来,马马虎虎漏掉了,只有乌先生靠得住。”

  胡雪岩觉得她的推断,非常正确,体味了好一会,感叹他说:“这罗四姐的心思真深。”

  “不光是心思深,还有灵。我说送礼送得轻了得罪入,他说送得重了,也要得罪,而且得罪的不止一个。”七姑奶奶接下来说:“小爷叔,你要不要这个帮手,成功不成功,就看乌先生写信来了。”

  胡雪岩心领神会,回到杭州先派人去办罗四姐所托之事,同时送了一份丰厚的节礼。然后挑了个空闲的日子,轻装简从,满荷洒洒地去看罗四姐的母亲。胡雪岩仍旧照从前的称呼,称她“罗大娘”,但罗大娘却不大认得出他了,陌生加上受宠若惊,惶恐不安。胡雪岩了解她的心情,跟她先谈罗四姐的近况,慢慢地追叙旧事,这才使得罗大娘的心定了下来。这心一定下来,自然就高兴了,也感动了,不断地表示,以胡雪岩现在的身分,居然降尊纤贵,会去看她,是她想都不敢想的事。

  六曲折情关十天以后,罗四姐接到了家信,罗大娘照她的话,是请乌先生代写的。

  这乌先生是关帝庙的庙祝,为人热心,洞明世事,先看了罗四姐的来信,心头有个疑问,何以回信要指写他来写。再听罗大娘眉飞色舞地谈胡雪岩来看她的情形,恍然大悟,罗四姐大约不能确定,胡雪岩会不会亲自来看罗大娘,所以信中不说信件等物托何人所带。不过胡雪岩的动静,在她是很关心的,既然如此,就要详详细细告诉她。她之指明要自己替罗大娘写回信,也正是这个道理。

  这完全猜对了罗四姐的心思,因此,她的信也就深副她的期待了。乌先生的代笔,浅显明白,罗四姐先找者马来念给她听过,自己也好好下了一番工夫,等大致可以看得懂了,才揣着信去看七姑奶奶。

  “七姐,”她说。“我有封信,请你给我看看。”

  “哪个的信?”

  “我娘的信,我一看信很长,当中好象提到胡大先生,我怕有要紧话在里头,不方便叫老马给我看。”

  “我比你也好不了多少,你看不明白,我也未见得看得懂。不过,不要紧,一客不烦二主,当初你是托应春替你写的现在仍旧叫他来看好了。”

  “七姐夫在家?”

  “在家。”七姑奶奶答说: “有个洋人要来看他,他在等。”

  于是将古应春找了来,拿信交了给他。他一面看,一面讲:“东西都收到了,胡大先生还送了一份很厚的礼,一共八样,火腿、茶叶、花雕……”

  “这不要念了。”七姑奶奶插嘴问道:“他信里称小爷叔,是叫胡大先生?”

  “是啊!杭州人之中,尊敬小爷叔的,都是这样叫他的。”

  “好!你再讲下去。”

  “五月初七胡大先生去看你母亲,非常客气,坐了足足有一个时辰,谈起在上海的近况……”讲到这里,古应春笑笑硕住了。

  “咦!”七姑奶奶诧异地问:“啥好笑?”

  “信上说。你母亲知道你认识了我们两个,说是‘欣遇贵人’。”古应春谦虚着,“实在不敢当。”

  “我娘的话不错。你们两位当然是我的贵人。”罗四姐问道:“七姐夫,信上好象还提到我女儿。”

  “是的。你母亲说,胡大先生很喜欢你女儿,问长问短,说了好些话。

  还送了一份见面礼,是一双绞丝的金镯子。“

  “你看!”罗四姐对七姑奶奶说,“大先生对伢儿们,给这样贵重的东西,不过,七姐,我倒不大懂了,大先生怎么会将这双镯子带在身边?莫非他去之前,就晓得我有个女儿?”

52书库推荐浏览: 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