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记] 《红顶商人胡雪岩》作者:高阳【完结】
胡雪岩(1823—1885),清末大资本家。初年在杭州设银号, 经理官库银务。
1861年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杭州清军,被太平军击退。次年又 为清军勾结法国侵略者组织常捷军”。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
局,又为左宗棠办理采运事务,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代借内外债一千二百 五十余万两。他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在杭州开设庆余堂药
店,并经营出口丝业。1884年受洋商排挤破产。台湾作家高阳在《一代 巨贾胡雪岩》(原名《胡雪岩》)一书里,描写胡雪岩白手起家,买空卖空,
终成一代巨贾的传奇经历。《红顶商人胡雪岩》接续前书,但独立成篇。写 太平军占领杭州,王有龄自杀,胡雪岩失去靠山,转投左宗堂门下,写胡雪
岩晋升官场,操纵商场,攀上事业的巅峰,但面临着四伏的危机而不觉;揭 开了胡雪岩传奇的新的一页。
小说内容丰富,情节曲折,写历史风云,波澜起伏;绘人情世态,细 致入微;但以胡雪岩的口吻写“红顶商人”,对太平天国和清政府的斗争的
描述、评介,自非我们所能苟同。
由于故事连接,为便于阅读,此书再版时,将原《红顶商人》、《萧瑟 洋场》与《灯火楼台》合为一书,以《红顶商人胡雪岩》为书名。
【52书库将分享完结好看的小说以及现在文学书籍等,找好看的小说就来52书库http://www.52shuwu.com/】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站不做任何负责版权归原文作者!
第一章
“禀大帅,”戈什哈向正在“饭后一局棋”的曾国藩请个安说,“浙江的 差官求见。请大帅的示:见是不见?”曾国藩正在打一个劫;这个劫关乎“东
南半壁”的存亡,非打不可,然而他终于投子而起。
“没有不见之理。叫他进来好了。” 那名差官穿着一身破破烂烂的行装;九月底的天气,早该换戴暖帽了,
而他仍是一顶凉帽,顶戴是亮蓝顶子,可知是个三品武官。
“浙江抚标参将游天勇,给大帅请安。”那游天勇抢上两步,跪下去磕头, 背上衣服破了个大洞,露出又黄又黑的一块皮肉。
“起来,起来!”曾国藩看他那张脸,仿佛从未洗过似的;内心老大不忍, 便吩咐戈什哈说,“先带游参将去息一息,吃了饭再请过来说话。”
“回大帅的话,”游天勇抢着说道:“卑职奉敝省王抚台之命,限期赶到 安庆,投递公文,请大帅先过目。”“好,好!你给我。你起来说话!”
“谢大帅!” 游天勇站起身来,略略退后两步;微侧着身子,解开衣襟,取出一个
贴肉而藏的油纸包,厚甸甸地,似乎里面装的不止是几张纸的一封信。 那油纸已经破裂,但解开来看,里面的一个尺把长的大信封却完好如
新;曾国藩接到手里,便发觉里面装的不是纸,是一幅布或绸。翻过来先看 信面,写的是:“专呈安庆大营曾制台亲钧启。”下面署明:“王有龄亲笔谨 缄。”
再拆开来,果不其然,是一方折叠着的雪白杭纺;信手一抖,便是一 惊,字迹黑中带红;还有数处紫红斑点,一望而知是血迹——王有龄和血所
书的,只有四个海碗大的字:“鹄候大援”;另有一行小字:“浙江巡抚王有 龄谨率全省数百万官民百拜泣求。”
曾国藩平主修养,以“不动心”三字为归趋;而此时不能不色变了。 大营中的幕友材官,见了这幅惊心动魄:别具一格的求援书,亦无不
动容,注视着曾国藩,要看他如何处置?曾国藩徐徐卷起那幅杭纺,向游天 勇说道:“你一路奔波,风尘劳苦,且先休息。”
“是,多谢大帅。”游天勇肃然答说:“卑职得见大帅,比什么都安慰; 种种苦楚,这会都记不起来了。只求大帅早早发兵。”
“我自有道理。”看他不愿休息,曾国藩便问他浙江的情形,“你是哪天 动身的?”
“卑职是九月二十从杭州动身的,那时余杭已经沦陷。”游天勇答道,“看 样子,现在杭州已经被围。”
“杭州的城池很坚固。我记得‘一统志’一说,是十个城门。”曾国藩念 道:“‘候潮’听得‘清波’响,‘涌金’‘钱塘’定‘太平’。宋仁宗的时候,
处士徐仲晦,愿子孙世世不离钱塘,说是永无兵燹之灾。想来杭州可以守得 住。”他念的那句诗,游天勇倒是听过,是拿杭州的十个城门,候潮门、清
波门等等缀成诗成;至于什么宋朝人的话,他就莫名其妙了。只是听语气, 说杭州守得住便无发兵之意,游天勇大为着急,不能不说话。
“杭州的城坚固,倒是不错。不过守不长久的。”“喔,”曾国藩揸开五指, 抓梳着胡须问:“这是什么道理?你倒说来我听听。”
“杭州存粮不足——。” 杭州虽称富足,但从无积米之家。浙西米市在杭州东北方一百里处的
长安镇;杭州的地主,每年所收租谷,除了留下一家食米之外,都运到长安 镇待价而沽,所以城里无十日之粮。这年春夏,青黄不接之际,米价大涨;
而杭州经过上年二月间的一番沦陷,劫掠一空,留下来的百姓,艰苦度日, 哪里来的钱购粮存贮?本来是想等新谷登场,好好作一番储粮的打算,谁知
兵败如山,累累满野,都便宜了太平军。“唉!”曾国藩深深叹息,“在浙东 的张玉良、李定太,如果肯拼命抵挡一阵就好了。”他接着又问,“守城最要
紧的是粮食丰足。王抚台难道就不想办法?”
“王抚台也在极力想办法,去年就出告示,招商采买,答应所过地方, 免抽厘税。不过路上不平靖,米商都不敢来。”游天勇说,“卑职动身的时候,
听说王抚台预备请胡道台到上海去采办粮食军火,也不知运到了没有?”
“哪个胡道台?”曾国藩问,“是胡元博吗?”“不是。是胡雪岩。”
“喔,喔,是他!听说他非常能干?”
“是!胡道台很能干的;杭州城里,大绅士逃的逃,躲的躲,全靠胡道 台出面,借粮借捐维持官军。”
曾国藩点点头,默想了一下杭州的形势,随又问道:“钱塘江南岸呢? 现在浙江的饷源在宁绍;这条路线是畅通的吧?”“是。全靠这条路。不过
——。”
“你说!有什么碍口的?”
“回大帅的话,过钱塘江,萧山、绍兴、宁波一带,都归王大臣管;他 跟王抚台不和。
52书库推荐浏览: 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