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代表晋国命令你们渡河,渡不渡?”叔向说。其实,他没有这个权力,但是他知道叔孙豹需要这个命令,他也不愿意得罪荀偃。
“我给你念一首诗吧,”叔孙豹笑了笑,开始念诗,“匏有苦叶,济有深涉。”
刚念了两句,叔向打断了他。
“豹哥,这个人情我记下了,回来之后我请客。”叔向非常高兴,告辞出来,准备船只去了。
叔孙豹念的是什么诗?为什么他刚一念,叔向就知道他要渡河呢?这首诗出于《诗经·国风·邶风》,名字就叫“匏有苦叶”。
说起来,两人都是博学多才,对起话来也是这样有情趣。
第一四四章 栾针之死
叔孙豹此人博学多才,随和正直,风雅并济。在历史上,叔孙豹以“不朽”而留名。虽然这是后面的故事,不妨这里先说。
一次,叔孙豹出访晋国,士匄接待,问叔孙豹:“古人有句话叫做‘死而不朽’,什么意思?”
叔孙豹没有回答,一来他有些讨厌士匄,二来他知道士匄想要干什么。
果然,士匄没等叔孙豹回答,自己就说了:“我们家在虞以前就是陶唐氏,在商朝是豕韦氏,周朝是唐、杜两氏,现在晋国最强大,我们又在晋国是士氏,我们这个家族是不是不朽?”
叔孙豹一听,差点没笑出来,这也太没档次了。
“以我听说的,好像不是你说的这些。你这叫世禄,世代做官而已,而不是不朽。鲁国从前有个大夫叫做臧文仲,他死之后,他的话还能世代流传,这才是不朽。我听说啊,最高的境界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其次是留下言论。能做到这些,历经多长时间都不会被废弃,这才是不朽。至于您刚才说的,也就是保留了祖上的姓氏,守住了宗庙,使祖先能够得到祭祀,这样的家族,每个国家都有。并不是官越大,钱越多,就能不朽。”
叔孙豹一番话,说得士匄垂头丧气。
而叔孙豹的“不朽”论述被后人称为“三不朽”,世代流传,叔孙豹也因此而不朽。
哪三不朽?请看《左传》原文:“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马首是瞻
叔孙豹说到做到,第二天,鲁军率先渡河。
鲁军渡河,有一个人坐不住了,谁?
郑军统帅是子乔,郑国从前的外交政策是以万变应万变,也就是没有外交政策。从前被晋楚两国轮流蹂躏的日子受够了,如今能够专心专意投入晋国的怀抱,他们觉得来之不易,应该珍惜。所以,郑国人是很希望诚心诚意跟着晋国人干的。
看着鲁国军队渡河,子乔觉得郑国军队也该渡河了。可是,子乔不太明白盟军中这些乱七八糟的关系,又生怕贸然行动会有麻烦,于是,他决定去找卫国人一起行动。
其实这个时候,卫国人的心思是一样的,卫军统帅北宫括也正犹豫呢。
“既然投靠了晋国,又不死心塌地跟着他们,怎么能指望今后他们来保护我们呢?兄弟,咱们渡河吧。”子乔说。
“正有此意,明天咱们一块渡河。”北宫括说。
第二天,卫军、郑军联袂渡河。
鲁军、郑军和卫军都渡河了,荀偃和士匄再按兵不动可就说不过去了,于是,晋军中军渡河,上下两军随后渡河,最后,宋军和齐军也不得不渡河。
匏有苦叶啊。
联合国军队渡过了泾水,秦国再度震惊,秦景公作了最后动员,并且准备实在抵挡不住,向西逃遁。如果逃也逃不了,那就抹脖子自杀。至于讲和或者投降,秦景公想都没有想过,他说了:晋国人说话要算数,除非老母猪会上树。
可是秦景公不知道的是,晋国人根本不想再进攻了。
联合国大军驻扎在泾水西岸,再次按兵不动,等待粮食吃完,然后撤军。
栾黡气得牙痒痒,要不是魏绛劝他,直接就去骂荀偃了。
齐宋两国军队暗自高兴,每天悠闲自在,权当西部自驾游了。
一转眼三天过去,大军没有动静。可是,发生了一件事情让联合国军不能不动了。
原来,秦国人在泾水上游放了毒药,那时候的毒药很厉害,没有水货,因此下游盟军的士兵喝了下了毒的水,个别体质略差的就被毒死了,还有一些上吐下泻。
“进又不进,退又不退,难道在这里等死吗?与其在这里等死,还不如去跟秦国人战死。”子乔愤怒了,他也不打招呼,率领郑军前进了。
郑国人,其实是很有血性很有担当的人。
郑军前进,鲁军和卫军也随后跟上。这时候,荀偃也就不能继续按兵不动了,于是,盟军跟着郑军前进了。当天,盟军顺利拿下棫(音域)林(今陕西泾阳县泾水西南)。
拿下棫林,又是按兵不动。
到这个时候,大家都看得非常清楚了,荀偃根本就不想往前走了。不要说齐国和宋国军队了,就连鲁国、郑国和卫国军队也都觉得很没劲了。
敌军主力还没有见到,盟军就已经士气低落,人人思归。
盟军统帅们又一次开会了,自从上次在河对面开会之后,就再也没有开过会。
“各位,如今我们已经顺利渡过了泾水,实现了战略性的胜利,盟军表现英勇,令人敬佩。那么,我们下一步该怎样行动,请大家发言。”荀偃又是这一套,等大家提出撤军。
大家暗笑的暗笑,苦笑的苦笑,就是没人发言。
最后,栾黡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他“腾”地站了起来,大声说道:“元帅,磨磨叽叽干什么?你是元帅,你说了算,你说吧,明天该怎么办?”
栾黡把球踢回给了荀偃,看他怎么说。
“这,这个——”荀偃扫视一番,确认实在是没有人会再发言,没办法,只得说了:“这个,明天,啊,明天,‘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啥意思?天亮的时候就准备好战车,填好井,削平灶,什么也别问,跟着我的马走就行了。
哄堂大笑。
“靠,你是元帅还是马是元帅啊?还有这样下命令的?管你马头向哪里,老子的马头向东。”栾黡忍不住低声骂了起来,荀偃听得清楚,假装没听见。
不管怎么说,荀偃发明了一个成语:马首是瞻。
第二天一早,联合国军队早早起来,填井平灶,然后各国领军都来荀偃的战车前盯着他的四匹马,基本上,十二个盟国的领军,三个人盯一匹,要看看荀偃的马头到底去哪里,万一这四匹马的马头不朝一个方向怎么办?晋国上军的赵武和韩起轮流过来瞄一眼,只有下军的两个帅佐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来。
荀偃很犯愁,昨天说的唯自己马首是瞻,而不是说具体方向,就是因为自己也不知道该往哪里走。想了一个晚上,也没想好。前进吧,实在不愿意;撤军吧,又怕被嘲笑。
52书库推荐浏览: 贾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