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政府衰落之后,地方诸侯终于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了,野心家、阴谋家应运而生,各种禁锢被渐次打烂,改革了,开放了,搞活了。从经济到政治,从物质到精神,春秋时期无疑是一个改革开放的黄金时代。
在中央政府已经无法维护世界秩序之后,旧的平衡打乱了,新的平衡需要建立,于是战争开始了。你来我往,分分和和,整个春秋就是一部战争史。
后人说:春秋无义战。问题是,这原本就是一个伪命题。古今中外,战争都是为了利益,杀人游戏与"义"字原本就没有任何关联,什么战争是义战?从来没有过,从前没有,现在没有,今后也不会有。
有战争,就需要生存;要生存,就必须发展。
这是一个英雄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下面,我们来看看春秋第一个英雄,他的名字叫做姬寤生,也就是郑庄公。关于郑庄公,历史上的评价并不一致,但是看看他的事迹,我们会对他有公正的评价的。
--深谋远虑者
郑国,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阴谋的国家,或者说,是深谋远虑的国家。
宣王的小弟弟名叫姬友,英武聪明,吃苦耐劳。没办法,他是厉王在野猪林生的,从小在野猪林长大,想不吃苦耐劳也不行。
宣王时代,姬友担任司徒,也就是国土资源部部长,掌管国家土地,地位仅次于三公六卿。
宣王将姬友封在郑,伯爵。那时的郑不在今天的河南郑州一带,而在陕西,紧挨着西戎,地盘不大。
到了幽王时代,西戎逐渐强大,幽王又不务正业,情况有些危险。尽管是高干,姬友还是很担心,因为他看到周朝必将走向衰落。这个时候,他知道要为自己找寻退路了。什么是英雄?知进退,识荣辱。
他在私下找到了太史伯阳父,周朝最聪明的人。几杯小酒落肚,话进正题。
"国家多故,余惧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国语》里这样记载,换成今天的话,就是:"国家乱套了,我怕连累自己,到哪里再去弄块地儿才能保住命啊?"
多么直截了当,多么聪明。实在救不了国家,就先救自己。
可是,周朝的地盘都已经分得差不多了,怎么办?这就是为什么姬友要请教伯阳父了。
"兄弟,既然你问起来,我就告诉你吧。"伯阳父也早就看出来这个国家要完蛋,也看出来姬友不是个寻常人物,因此毫不保留地向姬友传授经验。
伯阳父全面地分析国际形势,简洁地说,西面有西戎鬼子,来去如风的,很难缠;南面是南蛮楚国,干不过;北面是晋国,那不仅干不过,而且爵位高辈分高惹不起;东面呢,齐国鲁国都是大国,也惹不起。只有中部有两个国家,一个叫东虢,一个叫郐,两个国家爵位低,一个是子爵,一个是男爵,两个国家的君主又都很黄很暴力,百姓都不喜欢他们。我看,想办法在那一带弄块地,然后找机会办了他们,不就成了大国?
姬友恍然大悟,立即照办。首先用重金贿赂东虢、郐两国国君,然后以国土资源部的名义要求他们贡献一点土地出来。果然,两个国家一来收了好处,二来也想巴结中央高级领导,于是各自献出十座城来。这一边姬友告诉幽王自己弄了一块地,想把国家搬走。幽王落得做个顺水人情,当即批准。于是,郑国国民整个搬到了今天的河南荥阳。
第18节:春秋开始了(4)
郑国就是这么来的,姬友就是郑桓公,也是郑姓、段姓、游姓、濮阳姓以及一部分司姓、俞姓的始祖。
姬友安排好了郑国的事情,他个人却没有躲过预言中的灾难。后来姬友战死,儿子掘突继位为郑武公,果然灭了东虢、郐两国,郑国成了大国,一切都在伯阳父当初意料之中。
不过这里提前要说的是,就如炒股分为短线、中线和长线一样,伯阳父的主意属于中线。虽然郑国顺利搬迁并且成了强国,但是身处秦晋齐楚之间,常年面临投靠谁的难题,常年被讨伐,谁不高兴了都来骚扰你一把,在你身上找点安慰,那活得是真累。
--第一位男主角
春秋的第一个男主角就要出场了。
通常,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们都会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出场,譬如他妈怀孕的时候梦见龙入怀或者生的时候满地红光等等。
但是,这个英雄是个例外。
幽王被杀那一年,郑武公与申侯的小女儿订婚,不过那时申侯的小女儿还小,直到郑武公十年,也就是前761年,郑武公才正式迎娶申侯的小女儿做老婆,史书中称她为武姜,因为他是武公的夫人,姓姜。四年之后,武姜生了第一个孩子。
武姜是一个很强壮的女人,据说曾经赤手空拳打死过一头野猪。怀胎十月,看不到要生的征兆,武姜也不在意。那一天,武姜沉沉睡去,正在做梦打狼,就听见有小孩的哭声,开始还以为是梦里,后来哭声越来越大,这才睁开眼,发现孩子已经生出来了,还是个男孩。
寻常人生孩子,那可是大事,接生婆伺候着,喊着"深呼吸"、"使劲"等等,还要老公按着身子,千辛万苦,才生出个孩子来,因此格外的珍惜,格外的宝贝。偏偏这个武姜生个孩子一点感觉都没有,于是问题来了。
按着申国的说法,梦醒的情况下生孩子叫"寤生",不吉利。所以武姜一点也没有生完孩子之后应该有的兴奋,她很不高兴,索性就给孩子取个名字叫寤生。那时候武公在东周当正卿,算是在中央工作,地方上的事情就顾不过来了,儿子叫什么也无所谓。
三年之后,武姜生了第二胎。大概是在宫里呆的时间长了,身体不如从前,总之,这一回孩子是接生婆接出来的,也深呼吸了也使劲了,有感觉了。小儿子的名字叫段。
武姜不喜欢大儿子,喜欢小儿子。基本上,小儿子是亲儿子,大儿子好像是隔壁老张的孩子。这么说吧,武姜对大儿子也就比后妈稍微好一点,动不动就骂,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后来武公死了,临死之前,武姜说:"老公啊,我看寤生不行,咱们让段接班吧?"
"不行,寤生又没犯错,凭什么废了他?"武公一口否决,之后没多久,武公鞠躬尽瘁了。
那一年是武公二十七年(前744年),寤生十三岁,段十岁。
--忍
郑庄公,十三岁。如果按照中国的传统虚岁说法,十四岁。共叔段,十岁,因为武公把共城给他做食邑,因此叫共叔段。
"寤生,你看看,你们兄弟两个都是娘的孩子,你继承了你爹的爵位,地盘好几百里,可是你弟弟段就只有共城那么屁大个地方,放个屁全城人都能闻到。你忍心吗?啊?"郑庄公继位没几天,姜太后就来找他兴师问罪,武姜现在是太后了。
从小到大,武姜都以"丧门星"和"笨蛋"来称呼寤生,如今寤生作了国君,不好再那么称呼了,因此直呼其名。
"娘,您说的是。你说吧,把哪里给弟弟?"庄公恭恭敬敬,娘说什么就是什么。
52书库推荐浏览: 贾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