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门_韩寒【完结】(39)

阅读记录

  雨翔不信,说:“我看学生小说里的……”

  余雄打断说:“你连这个也相信?那些浅的文章是浅的人写出来的,叫‘美化’,懂吧?”

  雨翔死守观点,说:“大家让一下就没事了。”

  余雄道:“让?谁让?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宋世平一个人置身话外,心有不甘,要体现自己的存在,激余雄说:“听你的话,好像你住过宿舍似的。”宋世平只等余雄叹息道:“其实我也只是想像,被你看出来了!”不想余雄说:“是啊,我住过,小学以后我在体校念书,住三年了。”宋世平事与愿违,本想这话像武侠小说里的断龙石,不料被余雄当成踏脚石,一下子热情被扑灭,眼里写满失望。

  余雄由宋世平帮忙承上启下后,滔滔不绝道:“我刚去体校那会儿,大家过得挺顺。后来就开始大家计较了,用掉别人一点热水就会拳来脚往的,人是这样的。”

  雨翔仍对集体生活充满憧憬,道:“那时候是你们人小,不懂事吧,进了高中也许就不一样了。”

  余雄摇摇头道:“也许会,但懂事只是指一种克制,不让自己的本性露出来,本性终究是本性,过久了就会自己露出来。”

  雨翔为余雄的话一振,想余雄这个人不简单,看问题已经很有深度,不像美国记者似的宋世平。雨翔对余雄起了兴趣,问:“你怎么会去上体校的?”

  第二十二章

  余雄道:“我小的时候喜欢读书,想当个作家,但同时体育也不错,被少体校一个老师看中,那时亚运会正热,我爸妈说搞体育的有出息,以后——可以赚大钱,就把我送去少体校,就这样了。”

  雨翔拍马屁道:“难怪你的话都不简单,现在还要当作家?”

  不等余雄回答,宋世平在一旁拍马的余屁:“真的很不简单!”

  余雄思索一会儿,道:“现在难说了,大概不想了吧,不想了。”

  宋世平又是一脸失望,他本想马屁新拍,无奈余雄说了这么一句丧气话,弄得他有力无处拍,只好手掌扇风说:“好热啊。”

  这话提醒了本来忘却了热的余雄和雨翔,顿时觉得一股奇热袭来。热不能耐下,雨翔大声道:“你是看破红尘了吧!”

  余雄说:“怎么叫‘看破红尘’,我看不起那种悲观的人,所谓看破红尘就是把原本美好的红尘看成了破烂!”

  雨翔笑着拍手,说:“好,好!”拍几掌觉得这句话似曾相识,但肯定不是名人名言,因为名人是说不出这种一语破天机的话的。仿佛以前谁说的就在脑子里的一个显眼处,但偏偏又找不到。雨翔用出吃奶的力气想,可“想”这个东西是加二十分蛮力也无济于事的,不想时自己会自动跳出来,要想时却杳无音讯,但正因为曾经“自己自动跳出来”过,所以雨翔不愿放弃努力。这种体验是很痛苦的,要想的东西往往已经到了舌尖却说不出口,仿佛自来水龙头口那一滴摇摇欲坠却又忽长忽短坠不下来的水滴,上也不是下也不是,只好任它悬在那里。

  正在雨翔的思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时,他突然“想通了”,这种爽快如塞了半天的抽水马桶突然疏通,闻之也令人心旷神怡。雨翔想起一开始说那句话的人是梁梓君,是梁梓君一次开玩笑时当成语曲解告诉他的。

  雨翔心疾自愈,但一想到梁梓君,脸上就笑不起来。余雄也叹一口气,那口气为夜谈收了一个尾,三人趴在阳台上不知何时睡着了。

  第二天雨翔第一个被痒醒。阳台外面有些风,这风十分难得,吹散了他心里的一些忧郁。雨翔突然想起要训练,把其余两人叫醒,再看时间,佩服自己醒得恰到好处——还差二十分钟。第一次在异地醒来,雨翔有点落寞的感觉,觉得许多事情无所适从。洗脸的池子太低,弯腰时在家里习惯了,往往要撞水龙头;洗脸和洗脚的毛巾也时常放错地方;走路常和屋子里的摆设过不去,如入无人之境,撞得桌仰椅翻也已不下两次,一切都乱了。

  三人出寝室大门时外面已经细雨绵绵。宋世平说:“太棒了,不用训练了!”余雄白他一眼说:“想得美,下雨照练。”慢跑到操场,刘知章正站在跑道上,手持秒表道:“昨天热,辛苦了,我向学校反映,他们终于肯开放体育室。今天记者来采访,大家照练,采访到谁,别说空话大话,有什么说什么。好,慢跑两圈!”慢跑到一圈,操场旁杀出一个扛摄像机的人,镜头直对雨翔。雨翔浑身不自在,欲笑又不能,只求镜头挪开。摄像师瞄准了一会儿后又将镜头对着市南三中的建筑,亏得胡适楼不会脸红,让摄像师从各个角度拍遍。随后同摄像师一起出现了一个记者,那记者像刚出炉的馒头,但细皮嫩肉很快禁不住初升太阳的摧残,还没做实际工作就钻到轿车里避暑。她在车里见长跑队两圈跑完在休息,伺准时机赶过去采访。

  宋世平故意坐在最外面,记者跑来第一个问他:“你们对暑假的训练有什么看法?”宋世平不假思索,张嘴要说话,记者一看趋势不对,轻声对宋世平说:“等等,摄像师说开始就开始。”然后对摄像师打个手势,自己说:“开始!”宋世平刚才想说的话现在一句也找不到,竟支吾道:“这个——它能提高……我的……体育成绩,使我进步。”女记者表示满意,谢过后走到刘知章面前,问:“老师您好,您也十分辛苦,要冒着酷暑来组织训练,您有什么话要对我们的观众朋友说吗?”刘知章用夹生的普通话说:“这个嘛,训练在于长久,而不在于一时的突击。今年的体育生质量比往年好,他们也太辛苦啊!”

  女记者放下话筒,思忖这些话好像不对味,咀嚼几遍后找出问题之根源,对刘知章说:“您可不可以再说一遍,把最后一句‘他们……也太辛苦’的‘太’字,那个,最好不说‘太’。可以开始了,谢谢。”

  刘知章摇摇头,把“太”字去掉说一遍。女记者再想一遍,凑上去说:“这个——您最好再加一点,比如结合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跨世纪的人才培养计划之类。”

  刘知章表情僵掉,推开话筒道:“我说不来,你们找别人吧。”

  记者也一怔,续以一个笑退下说:“那谢谢您。”收起话筒的线,走出三十米,确定安全后对摄影师说,“他当他是谁,采访他给他面子,他自己不要脸。要前面那段算了。”摄影师道:“那素质教育和跨……”

  记者道:“跨什么呀,他不说有人说,台里面自会写一段让主持人读,叫‘观后小议’,还会说得比那老头清楚。”说罢热得受不了,加快步伐向采访车跑去。

  刘知章让体育生起来,说“别去管他们”,然后令每个人跑十圈。林雨翔装作平静地系鞋带,腿却平静不了,抖个不停。跑了一圈,觉得不过如此,加快了速度,但第二圈时就眼睛鼻孔一齐放大,体力却渐少。刘知章在一边问情况,带头跑的两个高二男生为显示其耐久力,抢着答:“可以,没问题。”据说抗战时美国ABC的著名评论员伊拉克·杀蛙累了(Eric Sevareiol)采访重庆行政院孔祥熙博士,孔说那时中国通货膨胀情况好比一个人从三十楼掉到十五楼,他在空中喊“So far,so good(迄今为止,还好)”!如果孔祥熙有命活到今天,定会收起那个比喻送给这两个高二男生。

52书库推荐浏览: 韩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