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炮兵传奇_孙晓【完结】(16)

阅读记录

  陈树湘发出了最后的命令,毁弃无弹的火炮、枪支,争取涉水过江。

  一支支心爱的钢枪,在石崖上砸烂了。一门门威风凛凛的火炮,被拆得七零八散,然后抛进了山洞。

  渡河时,仅剩不到千人的队伍刚踏进湘水,便遭到敌军猛烈火力的封杀,政委程翠林、政治部主任蔡中倒在血泊之中。

  陈树湘师长一看湘水难涉,只得率剩下的700余人折回东岸,另寻时机过江。

  无奈此时湘江两岸已经完全变成了蒋军的天下,蒋介石正为红军主力突围一事雷霆大怒,各军怎能轻易放过这支人数不多的红军!

  日战夜战,终于在10日之后,陈树湘因腹部中弹而被俘,为了维护军人的尊严,他把手伸入自己的腹中,忍着巨痛,强行掐断肠子,死于押往敌军指挥部的途中。

  湘江之战, 是红军有史以来最惨痛的一次败仗。这一仗,红军损失5万多人,使得长征出发时的红军由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这一战,也使红军的炮兵几乎全部丧失殆尽。

  在此之前,炮兵作为一个主要兵种,已经成为红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军团设有炮兵团外,基本做到了军有炮兵营,团有炮兵连,编有野炮、山炮、迫击炮等上千门。湘江一战,重炮几乎全部遗弃,只剩下有限的十几门迫击炮。

  红军调头西渡乌江,蒋介石剿灭红军计划落空

  湘江血战之后,红军主力受到重创,辎重丢失大半,挑夫也基本逃散,这样反倒使红军的行动轻捷、灵巧起来。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如果没有湘江一战,也许红军还不肯丢掉那些沉重的包袱。

  李德的瞎指挥几乎遭到全体红军指挥员的愤怒谴责,毛泽东在政治局中的地位上升,说话的分量变重,而在此之前一直遭打击的刘伯承从指挥殿后的红5军团复任红军总参谋长。

  刘伯承不负众望,上任后即指挥红军大步进退,连克数城,把尾随不舍的敌人甩开了一段距离。

  在急行军的间隙,红军召开了黎平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功绩,在于否定了李德走“肖克旧径”——与贺龙、肖克的二方面军会合——在湘黔川建立根据地的幻想,从而改变了前进路线,向贵州挺进。

  1934年12月21日,红军进入贵州境内,直扑乌江。

  南昌行营。蒋介石捧着紫砂壶,踌躇满志地站在挂着的地图前,正在听德国顾问赛克特和陈诚分析战局和红军的突围方向。

  湘江大捷,使得蒋介石很有些飘飘然,他自认为红军虽然跳出了铁三角的围歼,但还没有跑远,完全可以再设置一次口袋让红军来钻,不过这一次,再不能放跑一人了。

  陈诚指点着地图说:“据何键来电,共匪的战略意图未变,仍将沿‘肖克旧径’前进,与位于湘黔川地区的红二方面军会合……”

  赛克特频频点头,认为陈诚分析得正确。他在地图的有关方位划了几个圈,表明应在这一带设置四道封锁线,并配以重兵布防。

  蒋介石最后命令道:“湘江之战,未能剿灭共匪于东岸,已失良机,湘西决战,务必将共匪全歼,勿使漏网。原先五路人马,现编为两个兵团,刘建绪为第一兵团总指挥,率兵10万,固守前两道封锁线。薛岳任第二兵团总指挥,率兵10万,作为策应。谁如果作战不力,放过一个共匪,军法处置……”

  不过几天功夫, 湘西的交通要冲,突然冒出200多个崭新的碉堡,蒋介石的20万大军,也先期进入防守要点。

  一个新的布袋阵,一个无形张开的血盆大口,正在等待着红军的到来。

  可就在这时,红军却调头向西,扑向了乌江。

  南昌行营里的蒋介石得知这个消息后,望着他的几位洋高参,被惊得目瞪口呆。他们知道,贵州乃是包围锁链中最为薄弱的一环,一旦被红军突破,围歼计划将全盘落空。

  “马上通知贵州王家烈,让他不惜一切代价守住乌江……”

  王家烈手里捏着蒋介石杀气腾腾的密令,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围着房子团团转。

  41岁的王家烈虽然生得身材魁梧,虎背熊腰,但胆子却出奇的小。他少时家贫,背盐出身,21岁入伍,15年后成为军长。遂成为贵州的霸主。

  蒋介石是不发给他们军饷的,他们只能依靠自己的财源——鸦片税。种鸦片收种植税,运鸦片收关卡税,吸鸦片收烟灯税,开烟馆收营业税……

  民风如此,军队自然也不例外,吸食鸦片成为军营生活之必需,于是贵州兵向来以双枪闻名,一人一杆钢枪,一杆烟枪,个个面黄肌瘦,打起仗来,钢枪可丢,烟枪紧抱。

  正当王家烈心慌意乱,不知所措之时,手下副军长侯之担以为立功扬名的时候到了,愿意率手下四个旅前往乌江阻击。

  王家烈乐得顺水推舟,将效忠蒋委员长的机会送给了侯之担。可他万没有想到,一块热芋头暂时是扔出去了,可后来却抱了个大火锅,弄得他损兵折将,丢城失地……

  乌江比湘江还要凶险。 两岸全是高山,耸天壁立,犹如刀切。江面足有100多米宽,江水既深且急,白浪翻卷,涛声如吼,在岸边站立片刻就会头晕目眩。

  侯之担不但沿江修筑了坚固的工事,还把江上所有的船只掠到对岸。

  刘伯承司令员和先遣团团长杨得志勘察了地形后,决定自扎“蜈蚣筏”,趁夜暗偷渡。

  第一支竹筏扎好了,八名挑选出的勇士乘着竹筏,向对岸划去。

  但是刚到江心,一个巨浪打来,竹筏翻了,八名勇士落到湍急的江水里,几个沉浮之后便消失了。

  第二支竹筏又扎好了,营长孙继先从营里挑选出18名勇士,叮咛复叮咛,“同志们,全团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全军的眼睛都在看着你们,一定要渡过去,就是过去一个人,也是胜利……”

  黑夜里,传来战士们雄浑的低吼:“我们一定渡过去……”

  夜,黑得如同漆墨,竹筏下水后,开始还能听到竹片的划水声,随后便什么也听不到了,刘伯承司令员、杨得志团长的心都揪了起来,只有阵阵寒风从耳边吹过。

  一个小时过去了,正在大家心情越来越沉重的当口,只听“乒”的一声枪响。这是渡江成功,向敌人发起进攻的信号。

  “乒乒……”又是两枪,接着是手榴弹“轰轰”的爆炸声。

  “好哇,他们过去了,交上手了……”

  “好哇,老杨,是我们的,我们的勇士过去了!”政委黎林高兴地说。

  “第三支竹筏,马上出发,岸上所有火力,对敌人的固定目标进行火力压制……”

  第三支竹筏又下水了,这回竹筏上不但有一挺重机枪,还有一门迫击炮。

  红军的机枪、步枪子弹不断送向对岸,只见对面山顶火光闪闪,敌人面对着河对岸和已经过河的眼皮低下的双重打击,已经开始慌乱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孙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