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裸裸的凶蛮和冷漠只是不知耻的粗糙形式,不知耻还有稍微精致一些的形式。有的人有很 高的文化程度,仍然可能毫无敬畏之心。他可以玩弄真心爱他的女人,背叛诚恳待他的朋友 ,然后装出一付无辜的面孔。他的足迹所到之处,再神圣的东西也敢践踏,再美好的东西也 敢毁坏,而且内心没有丝毫不安。不论他的头脑里有多少知识,他的心是蒙昧的,真理之光 到不了那里。这样的人有再多的艳遇,也没有能力真正爱一回,交再多的哥们,也体味不了 友谊的纯正,获取再多的名声,也不知什么是光荣。我对此深信不疑:不相信神圣的人,必 被世上一切神圣的事物所抛弃。
19961
: >
奢侈品的不便
周国平
在巴黎时,友人送我一本精美的活页记事本,真皮封面,内芯是一九九六年度 的记事页,纸质极佳,每日一页。他是为了祝贺我的生日,特地花了一百多法郎买来送我的 。我很感谢他的这份礼物,却不知拿它作什么用。每到新年在望,我都会得到类似的年度记 事本,当然远不如这本巴黎产的精美,但也一律使我感到华而不实,派不上用场。用来记事 吗?我的日子过得很简单,不像商人、政客、明星,有那么多的事务和约会,需要精确地安 排日程,详尽地记录备忘。用来写日记吗?可是,我并非每天都有值得一写的经历的,有时 候又会心潮澎湃一泻千里,怎么能削足适履,按照每日一页的篇幅来分配我的生活和思想呢 ?所以,结果是,若干年下来,积压了好些这类废弃不用的空白记事本,成了一堆彻底无用 的垃圾。
还有那些漂亮的书签,据说是专供夹在读到一半的书里,作标签用的。然而,我虽然也有一 些这样的书签,却从来想不到用它们。不,我宁可用随手抓到的小纸片,其标签的功能丝毫 不亚于世上最豪华的书签,而且我在读书时可以在上面随意写点什么,也可以随意将它们丢 弃。
诸如收藏精美的稿笺、信笺、笔记本、藏书票之类,就像收藏邮票、古币一样,不失为一种 雅好,但是肯定和真正的精神创造活动无关。依我之见,一切奢侈品都会给精神活动带来不 便。翻一翻文学史和艺术史,多少流传千古的文字和乐曲,一开始只是写在不起眼的纸片上 的。灵感袭来之时,但求一吐为快,绝不讲究承载物的质地。当内容是妙手偶得的时候,承 载它的物质材料就当然是信手拈来的了。惟其信手拈来,所以心态是自由无碍的。
推而广之,我相信物质上的简朴乃是精神上的自由的一个必要条件。譬如说,我最不爱穿西 服,就因为西服使我感到非常不自由。在我看来,穿前那熨烫的功夫,对褶缝的讲究,领带 花式的配备,穿时那保养的功夫,对礼仪的讲究,举手投足的谨慎,都是对我的自由的粗暴 剥夺。所以,我平生几乎不曾穿过西服,出国时也是一套不带,穿一身夹克和牛仔裤漫游欧 洲,随地坐卧,那多自在。
那么,现在我使用电脑写作,岂非违背了我的上述信念?是的,在享受电脑所提供的种种便 利的同时,我确实感觉到了它的诸多不便。例如,当我脑中闪过突然的感想时,倘若要去打 开电脑把它们写下来,实在是不胜其烦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在我的案头、床头依然放着许 多小纸片,它们在我的精神生活中继续发挥着电脑永远无法代替的作用。
19962
: >
私人写作(1)
周国平
一
一八六二年秋天的一个夜晚,托尔斯泰几乎通宵失眠,心里只想着一件事:明天他就要向索 菲亚求婚了。他非常爱这个比他小十六岁、年方十八的姑娘,觉得即将来临的幸福简直难以 置信,因此兴奋得睡不着觉了。
求婚很顺利。可是,就在求婚被接受的当天,他想到的是:"我不能为自己一个人写日记了 。我觉得,我相信,不久我就不再会有属于一个人的秘密,而是属于两个人的,她将看我写 的一切。"
当他在日记里写下这段话时,他显然不是为有人将分享他的秘密而感到甜蜜,而是为他不再 能独享仅仅属于他一个人的秘密而感到深深的不安。这种不安在九个月后完全得到了证实, 清晰成了一种强烈的痛苦和悔恨:"我自己喜欢并且了解的我,那个有时整个地显身、叫我 高兴也叫我害怕的我,如今在哪里?我成了一个渺小的微不足道的人。自从我娶了我所爱的 女人以来,我就是这样一个人。这个簿子里写的几乎全是谎言--虚伪。一想到她此刻就在 我身后看我写东西,就减少了、破坏了我的真实性。"
托尔斯泰并非不愿对他所爱的人讲真话。但是,面对他人的真实是一回事,面对自己的真实 是另一回事,前者不能代替后者。作为一个珍惜内心生活的人,他从小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 惯。如果我们不把记事本、备忘录之类和日记混为一谈的话,就应该承认,日记是最纯粹的 私人写作,是个人精神生活的隐秘领域。在日记中,一个人只面对自己的灵魂,只和自己的 上帝说话。这的确是一个神圣的约会,是决不容许有他人在场的。如果写日记时知道所写的 内容将被另一个人看到,那么,这个读者的无形在场便不可避免地会改变写作者的心态,使 他有意无意地用这个读者的眼光来审视自己写下的东西。结果,日记不再成其为日记,与上 帝的密谈蜕变为向他人的倾诉和表白,社会关系无耻地占领了个人的最后一个精神密室。当 一个人在任何时间内,包括在写日记时,面对的始终是他人,不复能够面对自己的灵魂时, 不管他在家庭、社会和一切人际关系中是一个多么诚实的人,他仍然失去了最根本的真实, 即面对自己的真实。
因此,无法只为自己写日记,这一境况成了托尔斯泰婚后生活中的一个持久的病痛。三十四 年后,他还在日记中无比沉痛地写道:"我过去不为别人写日记时有过的那种宗教感情,现 在都没有了。一想到有人看过我的日记而且今后还会有人看,那种感情就被破坏了。而那种 感情是宝贵的,在生活中帮助过我。"这里的"宗教感情"是指一种仅仅属于每个人自己的 精神生活,因为正像他在生命最后一年给索菲亚的一封信上所说的:"每个人的精神生活是 这个人与上帝之间的秘密,别人不该对它有任何要求。"在世间一切秘密中,惟此种秘密最 为神圣,别种秘密的被揭露往往提供事情的真相,而此种秘密的受侵犯却会扼杀灵魂的真实 。
可是,托尔斯泰仍然坚持写日记,直到生命的最后日子,而且在我看来,他在日记中仍然是 非常真实的,比我所读到过的任何作家日记都真实。他把他不能真实地写日记的苦恼毫不隐 讳地诉诸笔端,也正证明了他的真实。真实是他的灵魂的本色,没有任何力量能使他放弃, 他自己也不能。
二
似乎也是出于对真实的热爱,萨特却反对一切秘密。他非常自豪他面对任何人都没有秘密, 包括托尔斯泰所异常珍视的个人灵魂的秘密。他的口号是用透明性取代秘密。在他看来,写 作的使命便是破除秘密,每个作家都完整地谈论自己,如此缔造一个一切人对一切人都没有 秘密的完全透明的理想社会。
52书库推荐浏览: 周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