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_周国平【完结】(32)

阅读记录

  总之,在现代非理性主义者看来,理性主义哲学把世界的本质、人的本质和人的生活意义都归结为理性,在所有这些方面都陷入了谬误。尼采首先从所有这些方面对理性主义做出了全面批判。他竭力证明:科学不能为人生提供真实的意义;并无一个合乎理性的本体世界,世界的意义靠人去赋予;一切理性事物都具有非理性的起源;人的心理中有一个无意识领域,其中潜藏着人的意愿和行为的真正动机。

  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直接同西方人的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相关联。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们发现,片面追求物质繁荣的科学事业并不能使人真正幸福,因而返诸自身,试图从内部心灵体验中寻找生活意义。由理性至上一变而为贬低理性,崇尚非理性,这本身是病态社会所造成的病态发展。相比之下,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孜孜于寻求感性与理性的和谐,倒不失为一种健康的心理。不过,非理性主义哲学对深层心理的探索也不无积极意义,而对深层心理的分析或描述确是现代非理性主义哲学的主要特色。凡是具有非理性主义倾向的现代哲学家,几乎都是深层心理学家;另一方面,弗洛伊德以及其他深层心理学家,在一定意义上也都被当作哲学家看待。如此看来,敏锐地感受到现代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以探求人生意义为哲学使命的尼采,向人的心理生活的领域深入开掘,成为现代非理性主义哲学的鼻祖,完全是顺理成章的了。

  科学的极限

  尼采一开始从事哲学活动,就向科学理性发出了挑战,他为自己选择的第一个靶子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这个被德尔斐神谕称作全希腊最聪明的人的哲学家,本来在倡导人的哲学方面倒是有历史功劳的。可是,他研究人生问题的方式却是十足理性主义的,完全依靠逻辑推理的手段,通过概念的辩驳去寻求一般性的结论。他的结论也是十足理性主义的,把人生的意义归结为追求知识。因此,尼采把苏格拉底称作"乐观主义科学精神的原型和始祖"。所谓"科学精神",是指"最先在苏格拉底身上显现的那种信仰--对自然界可知和知识万能的信仰"。《悲剧的诞生》第17节。尼采认为,苏格拉底的影响笼罩着世世代代,直至于今日。自苏格拉底时代以来,人们相信科学至上,知识万能,思维能洞悉万物的本质。于是,求知欲泛滥,思想之网密布世界,"建立概念、判断、结论等手段被推崇为在一切才能之上的最高尚的事业和最值得赞美的天赋"。〔4〕《悲剧的诞生》第15节。这种情形从十五世纪文艺复兴以来变本加厉地出现:"同样旺盛的求知欲,同样不知餍足的发明的乐趣,同样急剧的世俗倾向,已经达到了高峰;加以一种无家可归的彷徨,一种挤入别人宴席的贪馋,一种对现在的轻浮崇拜……"《悲剧的诞生》第23节。

  然而,正是在科学迅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本身的极限暴露出来了。"科学受了强烈幻想的鼓舞,一往无前地奔赴它的极限,于是蕴藏在它的理论本质中的乐观主义在那里碰碎了。"〔5〕

  科学的极限,首先表现在科学以逻辑证明的严格性自豪,然而,任何科学体系都以某种不能由逻辑手段证明的公理为前提,这种公理是"一种命令式的无条件的原理",因而也就是信仰。所以,"即使科学也基于一种信仰,根本没有所谓'无前提的科学'"《快乐的科学》第344节……

  其次,更重要的是,科学所自命的那种普遍有效性根本就是一种幻想。科学并非无所不能的。它的无能尤其在触及人生根本问题时暴露无遗了。尼采责问道:"科学能否给人的行为以目标呢?"《快乐的科学》第7节。《尼采全集》第5卷,第45页。他认为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在尼采看来,人生并无现成的目标和意义,为了给人生提供一种目标和意义,首先需要的是巨大的人生热情。"我不相信冷静的心中的一切。不能说谎的人,也不知道什么是真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全集》第6卷,第423页。然而,科学恰恰"是冷静的、枯燥的,缺乏爱,也不懂得任何不满和渴望的深情","科学只看见知识的问题,受苦对于它的世界是一种无关的不可解的东西--至多又是一个问题罢了!"《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尼采全集》第1卷,第453-454页。

  第44节:第六章 向理性挑战(2)

  科学借以掌握事物的手段是逻辑概念和推理,可是,思维凭借这些逻辑手段不可能"达到存在的深不可测的渊源"。《悲剧的诞生》第15节。对于人生的探索不能靠抽象的逻辑思维,而要靠真切的心灵体验。在科学精神支配下,人们凭概念指导生活,恰恰虚度了人生。参看《悲剧的诞生》第24节。

  科学以人对外部世界中物的支配为鹄的,这种支配诚然也体现了人的主体作用。但是,一旦人仅仅按照对物的支配这个目的来建立自身的生命活动,他实际上就使自己服从于物,反而受物的支配了。所以,科学精神的统治的最严重后果就是使人丧失精神性,把自己降为纯粹的生产者。尼采说:"十七年来,我不知疲倦地揭露我们当代的科学追求的非精神化影响。科学的巨大范围如今强加于每个人的严酷的奴隶状态,是较完满、较丰富、较深刻的天性找不到相应的教育和教育者的首要原因。"《偶像的黄昏》: 《德国人所缺如者》第3节。《尼采全集》第8卷,第110-111页。尼采并非要抹煞科学本身的价值,相反,对于卢梭否定科学文化而提出"回到自然"的倒退主张,他是坚决反对的。问题在于,要恰如其分地看待科学的价值,它只具有工具价值。如果把科学当作目的本身,漫无止境地追求对物的支配,结果只能丧失人生本真的意义,使人成为物的奴隶。

  尼采用来同科学精神相对立的恰是酒神精神。他说:"贪得无厌的乐观的求知欲与悲剧艺术的自我陶醉之间的斗争,是在现代世界的最高境界里进行的。"〔3〕《悲剧的诞生》第16、19节。"今日我们称作文化、教育、文明的一切,终有一天必将站在公正的法官酒神面前!"

  〔3〕在尼采看来,科学精神是一种浅薄的乐观主义,它使人浮在生活的表面,追求物质的繁荣,以这种繁荣给人生制造一种虚假的乐观气氛。他无限缅怀他想象中的古希腊人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审美的生活方式,人们对人生的悲剧性有深切体验,而从充满生命热情的艺术化的生活中寻求解救。

  尼采的特点是强调生命本能与精神性之间的统一,他认为,生命本能愈健全,精神追求就愈强烈。所以,他始终把苏格拉底哲学重逻辑性轻精神性的倾向看作本能衰退的征兆。他一再说,苏格拉底是"希腊衰亡的工具",是"颓废的典型"。在苏格拉底那里,"'理智'胜过了本能,而'理智'无论如何是一种破坏生命的危险力量"《看哪这人》。《尼采选集》第2卷,第437-438页……希腊哲学是希腊本能的衰退,苏格拉底及其弟子柏拉图是"希腊精神的颓废派",是"对古老高尚趣味的反动"。《偶像的黄昏》。《尼采全集》第8卷,第169、170页。苏格拉底之后,希腊人更热心于逻辑和世界的逻辑化,变得更乐观也更浅薄了。参看《自我批判的尝试》第4节。《尼采选集》第1卷,第12-13页。

52书库推荐浏览: 周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