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安顿好_周国平【完结】(11)

阅读记录

  8

  一个小生命的到来,是启示我们回到生命本身的良机。这时候,生命以纯粹的形态呈现,尚无社会的堆积物,那样招我们喜爱,同时也引我们反省。这时候,深藏在我们生命中的种族本能觉醒了,我们突然发现,生命本身是巨大的喜悦,也是伟大的事业。

  9

  婴儿和父母相认的第一步是凝视。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在世间万物中,新生儿最喜欢看的是人脸。当然,首先是父母的脸,因为对于婴儿来说,父母的脸不但是最经常看见的,也是最有表情的。孩子被人脸吸引,主要是被脸上的表情吸引。老小眼神相接,真正是相看两不厌。和婴儿互相凝视的感觉是奇特而令人入迷的,心中充满了宁静的喜悦和莫名的感动。

  和大人相处,是不可能有这种体验的。大人和大人之间似乎不宜长久地对视。大人的世界太复杂了,眼神的表达和解读包含了太多社会性的含义。如果要表达欣赏、感激、友善、默契等,会心的一瞥足矣。一个大人被另一个大人长时间地盯视,心里会起反感或恐慌,因为那多半是质疑、审讯、挑衅的表示。两个大人互相长时间地盯视,则多半是一种仇恨的较量。

  大人之间需要有距离感,长久的盯视破坏距离感,成了非礼和冒犯,所以不适于表达正面的情感。唯一的例外是热恋中的情人,暂时没有也不需要距离感了,才可以无休止地眉目传情。

  10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站在教堂里,把手放在《圣经》上宣誓,彼此确认对方是妻子和丈夫,这是一个神圣的仪式。一个孩子把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唤做爸爸和妈妈,这呼唤出的第一声,没有也不可能举行任何仪式,但是,在我看来,其神圣性丝毫不亚于教堂里的婚礼。

  一个男人使一个女人受孕,似乎是一个偶然的事件。可是,仔细想想,这个孕育出来的小生命,是多么漫长而复杂的因果关系的一个产物,它的基因中交织着多少不可思议的巧遇,包含了多少神秘的因缘。泰戈尔写道:\"我的主,你的世纪,一个接着一个,来完成一朵小小的野花。\"一个小人儿就更是如此了。

  也许有人会说,这不过是上帝在掷骰子罢了。不错,但是,每掷一次骰子,都是排除了其余无数可能性而只确认了一种可能性,亘古岁月中一次次的排除和确认,岂不使得这最终的确认更具有了一种命定的性质?在大自然的生命谱系档案中,这一对父母与这一个孩子的缘分似乎早已注册了,时候一到,这一页就会翻开。

  让我换一种方式来说。一个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是一个灵魂的投胎。在基督教的天国里,或者在佛教的六道中,有无数的灵魂在飞翔或轮回,偏偏这一个灵魂来投胎了。这一个灵魂原可以借无数对男女的生育行为投胎,偏偏选中了你们这一对。

  11

  父母和孩子的联系,在生物的意义上是血缘,在宗教的意义上是灵魂的约会。在超越时空的那个世界里,这一个男人、这一个女人、这一个孩子原本都是灵魂,无所谓夫妻和亲子,却仿佛一直在相互寻找,相约了来到这个时空的世界,在一个短暂的时间里组成了一个亲密的家,然后又将必不可免地彼此失散。每念及此,我心中充满敬畏、感动和忧伤,备感亲情的珍贵。

  第16章 父母怎样爱孩子

  1

  做父母的很少有不爱孩子的,但是,怎样才是真爱孩子,却大可商榷。现在的普遍方式是,物质上无微不至,功课上步步紧逼,精神上麻木不仁。在我看来,这样做不但不是爱孩子,而且是在害孩子。

  真爱孩子的人,一定会努力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以此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具体怎么做,我说一说我的经验供参考。要点有三:其一,舍得花时间和孩子游戏、闲谈、共度欢乐时光,让孩子经常享受到活生生的亲情。其二,尽力抵制应试教育体制的危害,保护孩子天性和智力的健康生长。其三,注意培育孩子的人生智慧和独立精神,不是给孩子准备好一个现成的未来,而是使孩子将来既能自己去争取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有的苦难。

  2

  我肯定不是什么教子专家,只不过是一个爱孩子的父亲而已。既然爱,就要做到两点,一是让孩子现在快乐,二是让孩子未来幸福。在今天,做到这两点的关键是抵御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给孩子提供一个得以尽可能健康生长的小环境。

  3

  和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孩子。从根本上说,这就是要把孩子看做一个灵魂,亦即一个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个体。而且,在孩子很幼小时就应该这样,我们无法划出一个界限,说一个人的人格是从几岁开始形成的,实际上这个过程伴随着心智的觉醒早就开始了,在一两岁时已露端倪。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则是一种教养,而如果没有教养,爱就会失去风格,仅仅停留在动物性的水准上。

  4

  任何一个孩子都决不会因为被爱得太多而变坏。相反,得到的爱越多,就一定会变得越好。当然,我说的\"爱\"似乎需要做界定,比如要有长远的眼光和正确的方法之类。但是,不管怎么界定,基本的内涵不容怀疑,就是一种倾注全部感情的关心、爱护、鼓励、欣赏、理解和尊重。只要是这样,就怎么爱也不过分,怎么爱也不会把孩子宠坏。

  5

  没有孩子的时候,生活多么艰苦,都可以忍。有了孩子,就不一样了,做父母的总想为孩子争取好一些的生活条件。一个人无论怎么清高,在这一点上都不能免俗,我认为也是最可理解的。

  6

  中国人总是教育孩子做\"乖孩子\",称赞孩子时也多用这个\"乖\"字。\"乖\"有两个含义,其一是乖顺,就是温良、听话,其二是乖巧,就是伶俐、机敏,把这两个含义统一起来就比较全面了。不过,这两个含义也可以从坏的方面理解,比如乖顺是循规蹈矩,乖巧是察言观色,二者的结合就更令人讨厌了。

  仔细分析起来,孩子真正可爱的和值得鼓励的\"乖\",其实包含了三个因素。一是通情,就是善解人意,关心和体察他人的感受,这是同情心,是善良。二是达理,就是讲道理、懂道理,这是理解力,是聪慧。三是在通情达理的基础上,能够克制自己不合情理的欲求,这是自制力,是节制。所以,\"乖\"应该是善良、聪慧、节制这三种积极品质的综合表现。倘若抽去这些品质,只要求孩子盲目地听话,训练出来的就不是通情达理的乖孩子,而是逆来顺受的呆孩子,甚至是阳奉阴违的坏孩子了。

  7

  亲子之爱是爱的课堂,不但对孩子是如此,对父母也是如此。

  黑格尔说:\"通过对孩子的爱,母亲爱她的丈夫,父亲爱他的妻子,双方都在孩子身上使各自的爱得以客观化。\"泰戈尔也说:\"我的孩子,让他们爱你,因此他们能够相爱。\"

  孩子不只是夫妻的肉体之爱的产物,更是彼此的心灵之爱的载体,通过爱孩子,这种爱才不是飘在空中,而是落到了地上,获得了稳固的基础。请注意,这两位贤哲都认为,对孩子的爱是实现男女之间超越于肉体的爱的前提和必由之路。我对此也深信不疑,一个重要的理由是,正是通过爱孩子,我们才领悟了爱的无私之本质,从而真正学会了爱。

52书库推荐浏览: 周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