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南怀瑾讲庄子全集_南怀瑾【完结】(77)

阅读记录

  螳臂挡车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几矣!

  中国文学上有个名言,“螳臂挡车”,就是从这个故事里出来的。我们在座的有些青年是在都市长大的,恐怕没有看见过螳螂,那就可以到小动物园,或者到昆虫协会去看看。我们小的时候,在乡下常看到。那时做小孩子不会像现代人这么可怜,螳螂啦,小螃蟹啦,都是最好的玩具,但都是把它们玩死了的。蘧伯玉说,你知不知道螳螂,“怒其臂以当车辙,”“怒”就是愤怒。我们看到,螳螂在路中间,听到车子嘎嘎嘎响着过来了,那个螳螂发脾气了,就站起来,把两个膀子举起来,那个精神,像力气很大一样,要想把车子挡住,哪里挡得住,车轮过去,它就变成肉浆了。它这样自己不估量自己,叫做自不量力。虽然如此自不量力,但它还是有勇气。其实螳螂不一定是有这个勇气,这是动物本能的反应。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经过了二十年的痛苦。历史

  上记载,越王勾践有一次出来,看到路上有个癞蛤蟆,越王乘坐的车子过来的时候,这个癞蛤蟆生气了,就把肚子鼓得好胀好胀,那个威风好大。越王勾践立刻停车下去,向这个癞蛤蟆行了一个礼,左右大臣就问越王这是什么意思,越王说,我们为了复国,当效法这个蛤蟆的这股英雄气概。所以,不要看到“螳臂挡车”很愚笨可笑,“是其才之美者也”,这个勇气还是很难得。造句话插在这里,什么意思?上面一段蘧伯玉告诉颜阖,你辅助这位卫国的太子,应该怎么样作人处事,大原则讲完了,下面讲,如果你不照这种方法去做,非要严厉地把他改正过来,等于“螳臂挡车”一样,最后自己完了。不过完是完了,在历史上还是留下了一个名。就如宋朝时候,有一个皇太后请老师教育太子,这个太子将来是皇帝哦,当老师的就因为他书没有读好,考试通不过,就打了他的手心,因此太子不肯去上课了。这件事皇太后知道了:哼!我们家里的孩子,有学问当皇帝,没有学问也当皇帝,真是岂有此理。皇太后一下子胡涂了,就不让太子去读书了。老师见太了不来读书,就马上叫太监告诉皇太后。皇太后命太监带口信出来,我们家的孩子,不管书读得好不好,都要当皇帝,等他当了皇帝,还不是把你的头要砍掉就砍掉。这个当老师的就让太监回复皇太后,有学问做圣贤尧舜一样的皇帝,没有学问做桀纣亡国的皇帝。太监把这个话照搬过去,皇太后一听醒悟了,对啊,送太子出去读书,就应该听老师的话。慈禧太后也干过这一类的事。所以说,还是有“螳臂挡车”这一种事,这种做法只能做一个忠臣,做一个烈士则不行。

  所以蘧伯玉对颜阖说:你要小心啊,要谨慎啊。你慢慢地奖励他,对他多鼓励,“哎呀,这句话说对了。”“嗯,这个也对了。”然后,他都听得很顺耳的时候,有时告诉他,“这个有九分九好。只差这一点不好,你把这一点改一改,就十分了。”你如果照这样的方法,去教育他改正他,那么,你就成功了。这一点,就是我一辈子学不到的,看到有不对了就训话,哪还会给你慢慢奖励,实在没有等的工夫。

  养虎的学问

  接着上面两段一正一反的理论之后,蘧伯玉又讲:

  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

  你有没有看过,养老虎的人给老虎喂食,譬如说喂牛肉,宁可煮熟一点,而不敢割一块生牛肉丢进去,或直接把一只活物丢进去,否则老虎必须把活物咬死了吃,这样它就善成了杀生的习惯,而且养成了鬬争的习气。同时,“不敢以全物与之”,宁可把食物割开来剁碎,送到它嘴边就能吃下去。喂老虎一样东西,你看它用爪子按着又啃又咬,有时咬不下来就发脾气了。个性坏的人哪,就和这老虎差不多。所以养老虎很麻烦,要对它很了解,什么时间肚子饱,什么时间肚子饿,它怎么样就要发脾气,怎么样才不发脾气,这些都要搞清楚。老虎是畜生,动物脾气都很坏,嗔恨心大,所以就变动物了。老虎与人不同类,但老虎对养它的人呀,蛮好,蛮乖。为什么?因为给它吃的嘛,养虎人顺着它的性情来养。有时候老虎发了脾气,把养它的人吃了,那是因为养虎人撞到了虎的毛病,老虎的毛病发了,不管你养不善我,照样吃你。此所谓禽兽。这一段拿给心理翠家去发挥,可以研究出许多名堂。

  “虎之与人异类”,其实庄子讲得很客气,虎和人不同类,并不是说人比老虎好。人有兽性,兽也有人性。上次在宗教展示中心,有个同学问我,为什么密宗塑的塑像,多半不是人的样子,有些塑成人的身体,连着野兽的脑袋,还有爪子什么的?像显宗塑的佛像,三十二相八十庄严,多么漂亮,这是什么道理?找告诉他,很简单嘛,人性之中有兽性,兽性之中有人性,究竟人性是善良,还是兽性是善良?这是个话头,你参参看呢?不可知。你不要以为我们人这个样子,才叫长得漂亮,让另外世界的那些众生看,我们人这个样子很难看。别的生物长几十只脚,我们人只长两只脚,这个样子多不好看呢!别的生物脑袋后面长有眼睛,也不怕车祸,我们人长的眼睛,看前面还蛮灵光,后面就不行了,所以人这种动物笨得要死,只能看一面,不能够看到全面。所以啊,密宗的佛像,有道理在里面的,是个大话头。那个同学听了,有点恍然钻出来大悟的样子,是不是大悟了,连我自己也搞不清楚。

  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蜃盛溺。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

  你看养马的,喜欢马的人,马的尾巴一翘,晓得它要屙大便了,就很快地用竹篮筐接住马粪。马粪还是药呢,也可以作燃料,同时也怕把路弄脏了,所以要用篮筐接住。马撤尿的时候呢?把海边大的贝壳取过来接它的尿,马尿也是药,也有好处。当然这是古代,现在都不用这些工具了。人爱马呀,又要给它洗澡,又要给它剪发,又要给它喝酒,又要给它吃豆,爱马那爱得不得了,比爱人爱得多了。马我们那样爱它,它对人也好,看到人来,把头贴到人身上擦两下,人就是容易被骗的,马这样亲你两下,你就说:这马好可爱呀!它好爱我呀!结果

  有个蚊虻来吃马的血,你拿苍蝇拍子“啪”一下,打到马身上去。打马的时候不对,这下马屁拍在马腿上,那马把马缰咬断了,把头一摆,马蹄子朝你胸口一踢,你就受内伤了,云南白药都吃不好的。这个道理就是:

  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

  这两句话也是作人的道理。任何一个人,都有自由的意志,生物也是一样,马也好老虎也好都是这样,“意有所至”,它那个毛病来了,一发作了,人跟马跟老虎没有什么两样,他爱好就是那一点,专注在那一点的时候,什么也转他不了,这就要研究唯识中第八识阿赖耶识中习气的根。一个人入迷的时候,你要劝他“回头是岸”,苦海茫茫,回头岸在何处啊?你什么般若呀,真如呀,都没有用。所以,明知道你爱他,有时候他出于自己的利益需要,就忘记你爱不爱他了。因此夫妇之间,父子之间,兄弟朋友之间,人与人之间很难相处,总之是“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啊!

52书库推荐浏览: 南怀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