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以后,终清朝两百余年的天下,太平天国的起义,已非中国固有宗教的面目。义和团是假托符咒神鬼以动,应与道教无关。
第八章 二十世纪的道教
第一节 十九世纪末道教的衰落
中国文化与宗教,在清朝中叶以后,概受西洋文化思想输入的影响,一蹶至今,尚未重新振起。自十九世纪以来,正式代表道教的胜地观宇,举其荦荦大者,如北京的白云观、成都的青羊宫、甘肃的崆峒山、陕西的华山、山东的崂山、四川的青城山、广东的罗浮山、江西的龙虎山、湖北的武当山、福建的武夷山、浙江的天台山等处,虽然还保有道教观宇与若干道士,仿效佛教禅宗的丛林制度,各别自加增减,设立规范,得以保存部分道教的形式,但已奄奄一息,自顾不暇,更无余力做到承先启后,开展弘宗传教的事业了。何况道士众中,人才衰落,正统的神仙学术无以昌明,民间流传的道教思想,往往与巫蛊邪术不分,致使一提及道教,一般观念便认与画符念咒、妖言惑众等交相混杂,积重难返,日久愈形鄙陋。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时期,曾藉口破除迷信,拟欲没收道观土地财产,一律与佛教并案办理,事详《二十世纪的中国佛教》。后来,因佛教有中国佛教会的组织成立,道教也随之援例成立中国道教会。但道教会中人,散漫肤浅,尤甚於信仰佛教的人士,可谓“佛规道随”徒有形式而已。同时国人们将义和团思想,与圆光、看相、算命、占卜、咒水、画符等等江湖粗浅邪术,一概误附于道教,益使五千年文化精英所独创的宗教,蒙受百般误解与侮辱,殊堪浩叹!“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凡有志振兴道教之士,先当自求振奋,然后方可言其大者。清代人舒位所谓:“未有神仙不读书”,实足发人深省。
第二节 当代学人研究道教学术的活动
一、影印《道藏》的发起
一九二三年间,因康有为、梁启超师生的倡议,有徐世昌的出面,曾经捐资影印北平白云观藏版的《道藏》,如其《缘起》所云:
道家之书,荟粹成藏,始自六朝,历唐、宋、金、元递有增辑,卷帙繁多,靡可殚究。其详见于至元十二年《道藏》尊经,历代纲目刻石;至明正统十年重辑全藏以千文编次,自天字至英字,万历三十五年《续藏》自杜字至缨字,三洞四辅十二类,都五百二十函五千四百八十五册,经厂刊版,率用旧规。传至有清,旧庋于大光明殿,日有损缺,迨庚子之乱,存版尽毁,各省道观藏本亦稀,京师白云观乃长春真人祖庭,为北宗灵宇,独存全藏,几成孤帙。虽经箓符图,类属晚出,而地志传记旁及医药占卜之书,或出晋宋以前,或为唐人所撰,清代四库既未甄收,藏书家亦鲜传录,其中周秦诸子半据宋刊金元专集,尤多秘笈。乾嘉学者研索及斯,只义单辞,珍侔星凤,采辑末竞,有待方来。至若琼简琳文,玄言毕萃,非资博览,曷阐真源,宗教学术所系重矣。仆等远怀神契,近闵颓波,深惧古籍就湮,幽诠终閟,因议重印,用广流传。经东海徐公慨出俸钱,成斯宏举,合并焚夹,改为线装,摹影校勘,三载克毕,海内闳达,尚垂察焉。发起人:李盛铎、田文烈、张文济、赵尔巽、梁启超、钱能训、江朝宗、康有为、熊希龄、黄炎培、张謇、董康、傅增湘同启。
二、《道藏精华录》的编辑
影印《道藏》以后,又有守一子编辑《道藏精华录》一百种,在上海出版行世,其前言如云:
夫道,岂远乎哉。只在自己身中,不须向外驰求。苟得其旨,自易超脱。若择学不精,则误入旁邪,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当此之时,学道者不特无明师指示,无天仙秘帙之可见,虽欲求一理明词正之道书,且不易多得。《道藏》书,世不数数觏,即《道藏目录》,甚至《道藏辑要目录》,亦不易见。守一子有鉴于此,爰竭其数年之勤,采辑《道藏》及《云笈七籤》中之精华,并搜罗古书中关于玄学者最有精义之诸书,而成《道藏精华录》一百种。凡太上秘旨、南北玄学、养生要诀、导引捷法,无不毕备。可知此书一出,直为学道者暗室中置一明灯,迷海上架一津梁也。养生者得此书,依养生法行之,则延年可必。志小成中成者,得此书各择其一法而修之,则人仙地仙可致。志大成者,得此书而精详参之,则无异遇明师之耳提面命,自能一超直入,立跻圣域,天仙可成也。该书现在台湾,由萧天石创办的自由出版社影印流通,虽稍加改编,仍不失其原来系统。
第三节 研究道教学术的人士
一、刘师培的《读道藏记》
现代学者不以先入为主的成见,尚肯致力读完全部《道藏》者,恐怕绝无仅有之事,何况进而能深通丹经内典,从事研究,别有心得与发现者,更不易觏。民国以来,学者浏览部分《道藏》而作有笔记者,唯见刘师培《读道藏记》一文而已,如其《自序》所云:
西晋以前,道书篇目,略见《抱朴子·遐览篇》,次则甄鸾《笑道论》,颇事甄引,均属汉魏六朝古籍。晚近所存,什无二三,即《崇文总目·中兴书目》所著录,亦复十亡其六。今之《道藏》,刊于明正德间,经箓符图,半属晚出,然地志传记,旁逮医药占卜之书,采录转众,匪惟诸子家言已也。故乾嘉诸儒,搜集旧籍,恒资彼藏,顾或录副未刊,致鲜传本,迄于咸同之际,南藏毁于兵,北藏虽存,览者逾勘,士弗悦学,斯其征矣。予以庚戌孟冬旅居北京白云观,乃启阅全藏,日尽数十册,每毕一书,辄志其序跋,撮其要旨,若鲜别刊,则嘱仆人迻录,略事考订。惟均随笔记录,未足为定稿,兹先差拣若干条,录成一帙,以公同好之士云。庚戌孟冬刘师培记。”
二、陈撄宁的实验丹道
此外,一九三六年间,有专门研究丹道,有志求仙的陈撄宁,在上海创办“修道集团”及“中华道教会”,其宗旨概如宣言,启事诸文。此派人士,主张实验修炼为务,其从学诸人,曾集各地每人用功经验,汇编成书,今经人编集,称为《明道语录》以行世。犹如蒋维乔用道家静坐工夫而生初步的效验,即著《因是子静坐法》,以传世一般,足贻初学者以参考。附:陈撄宁所撰前《中华道教会宣言》:
粤自崆峒演教,轩辕执弟子之仪。柱下传经,仲尼与“犹龙”之叹。道教渊源,由来久矣。盖以天无道则不运,国无道则不治,人无道则不立,万物无道则不生,道岂可须臾离乎。夫道有入世,必有出世,有通别,亦有旁支。若彼磻溪垂钓,吕尚扶周;圮桥授书,子房佐汉;三分排八阵之图,名成诸葛;一统定中原之鼎,策仗青田,此入世之道也。又若积精累气,《黄庭经》显示真修,抽坎填离,《参同契》隐藏口诀;勾漏丹砂,谈稚川之韵事;松风庭院,羡弘景之闲情,此出世之道也。况复由道而通于政,则有洪范九畴,周官六部;由道而通于兵,则有阴符韬略,孙武权谋;由道而通于儒,则有仲舒扬雄、濂溪康节;由道而通于法,则有商鞅李悝、申子韩非;由道而通于医,则有素问灵枢、千金肘后;由道而通于术,则有五行八卦、太乙九宫,此道家之通别也。以言炼养,则南方五祖,北地七真,双延绪脉,以言醮箓,则句容茅山,江西龙虎,咸擅威仪,此道教之支派也。至于小道之巫医,则辰州祝由,救急屡惊奇效;卫道之拳技,则武当太极,工夫授自明师,诚可谓道海汪洋,莫测高深之量,道功神秘,难觅玄妙之门矣。再论及《道藏》全书,阅四千余年之历史,拥五千余卷之缥缃,三洞四辅之归宗,一十二部之释例,尊之者,称为云篆天章,赤文紫字,美之者,比喻琅函琼札,玉版金绳,姑勿辩其是非,要可据为考证。历代佚亡典籍,犹多附此而存,岂惟道教门庭之光辉,亦是中华文化之遗产,虽嫌杂而多端,小儒咋舌,所幸博而能约,志士关怀。请慢嗤迷信,须知乃昔贤抵抗外教侵略之前锋,切莫笑空谈,应恃作今日团结民族精神之工具。嗟夫!世变已亟,来日大难,强敌狼吞,群夷鸱顾,此何时耶。倡本位文化救国说者,固一致推崇孔教矣,然孔教始于儒家,儒家出于道家,有道家遂有道教,试以历史眼光,观察上下五千年本位文化,则知儒家得其局部,道家竟其全功,儒教善于守成,道教长于应变,事实具在,毋庸自谦。故尝谓吾国,一日无黄帝之教,则民族无中心;一日无老子之教,则国家无远虑。先武功,后文治,雄飞奋励,乃古圣创业之宏规,以柔弱,胜刚强,雌守待时,亦大智争存之手段。积极与消极,道原一贯,而用在知几;出世与入世,道本不同,但士各有志。他教每厌弃世间,妄希身后福报,遂今国家事业,尽堕悲观,道教倡唯生学说,首贵肉体健康,可使现实人生,相当安慰。他教侈讲大同,然弱国与强国同教,后患伊于胡底,道教基于民族,苟民族肯埋头建设,眼前即是天堂。呜呼!筦百家之总钥,济儒术之穷途,揽国学之结晶,正新潮之思想,舍吾道教,其谁堪负此使命哉!今夫有道自不能无教,无教则道何以弘,有教自不能无会,无会则道何以整,同仁等忝属黄帝子孙,生在中华国土,大好河山,慨念先民之遗烈,异端角逐,忍看国教之沦亡,爰集同志,组织此会,根据现行法律,拟定规条,呈请党政机关,准许成立。从兹大道偕八德同流,道儒何妨合作;达变与经常并重,奇正相辅而行。将见禹域风披,具身使臂,臂使指之效,天人感应,征危转安,逢凶化吉之祥,民族精神,庶有赖焉。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三十三年即中华民国二十有五年,中华道教会同仁谨布。
52书库推荐浏览: 南怀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