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云_袁腾飞【完结】(32)

阅读记录

  第十二讲:将帅失和(4)

  【张浚急于取胜,一意孤行,谁的意见也听不进去。他把曲端贬职不用。又不听从王彦之劝,就连军中大将的建议,他也置若罔闻。而金军统帅完颜娄室则是一名身经百战、老谋深算的大将。那么,张浚用沼泽地阻挡金军进攻的计划是否可行?宋金这一次交战,结果会如何呢?】

  与此同时,完颜娄室也在观察地形,他看了宋军列的阵之后,仰天大笑,称宋军布阵千疮百孔,“极易破耳”。到真正开战的那一天,完颜娄室命令所有士兵,用草袋子装满土,每人背一个,冲到沼泽地前,然后把土囊投进沼泽里,很快就铺出了一条路。金军的骑兵踏着这条路,迅速地冲进了宋营。张浚万万没有想到,这片沼泽地根本没有挡住完颜娄室的骑兵。金军的骑兵一冲进宋营,长刀、大斧、狼牙棒一抡起来,列阵的这路宋军立刻就溃散了。最可怕的是,果然就像王彦所说,宋军兵将上下之情 第十二讲未通,一路溃散,其他几路也跟着一哄而散,宋军所谓的四十万大军,顷刻之间就灰飞烟灭了。这一仗,宋军惨败。当时决战的地点,在今天将帅失和的陕西富平。富平失守,金军实际上就打开了通向四川的门户。下一步,金军翻过秦岭就可以进攻四川了。当时的形势,对南宋来说,是岌岌可危的。

  张浚兵败,幸亏他的部将单骑出关,召集残众,凑了几千人,保护他且战且退,到了安全地带。张浚痛定思痛,后悔当初不听曲端之言,致有今日之败,所以,他想把曲端请回来,让曲端继续主持川陕的军事。张浚一动这个念头,吴玠可就急坏了。之前吴玠跟曲端闹得水火不容,可以说是一天二地恨,三江四海仇,如果张浚把曲端请回来主持关陕兵事,吴玠还有好果子吃吗?所以,吴玠就跟张浚讲,您忘了您跟曲端立过军令状吗?后面的话,吴玠不说,张浚也明白。张浚和曲端赌的不是房子、田地,而是脑袋!张浚现在打了败仗,有什么脸面去见曲端?再说,曲端是武将,性子直,不会给别人台阶下,万一曲端把军令状掏出来,说双方签字画押过的,要取张浚的脑袋怎么办?所以,张浚觉得吴玠言之有理,于是拿定主意,绝对不能让曲端再起。

  但是,张浚这时也犯愁了:按照当初立的军令状,我不把脑袋输给曲端,曲端就得把脑袋输给我,可是我打了败仗,他的脑袋怎么输给我啊?吴玠在手上写了四个字给张浚看,张浚一看——曲端谋反。张浚非常了解高宗皇帝的心理,皇帝最害怕的就是武将谋反。张浚心想,这个主意好,告曲端谋反,他就

  必死无疑了。但是有什么证据能证明曲端谋反呢?这个时候,一个曾被曲端责打过的部将,给张浚送来了证明材料,说曲端曾经写过一首诗,诗里流露出他有反意。原来,曲端的诗里有这么两句:“不向关中兴帝业,却来江上泛渔舟。”我们知道,关中地带以长安为中心,长安自古就是帝王都城,是周秦汉唐十一朝故都,可以说,汉唐的兴起基本上都是在关中地区,所以,关中被认为是华夏民族政权的王业所在,有帝王之气。如今金国占领了东京,皇帝如果是英明天子,应该督率六师,赴关中长安,号令天下豪杰,收复故土。结果,皇帝却到江上泛渔舟去了。张浚一看,大喜:这明显就是讽刺当今天子!不管曲端这两句诗是真的讽刺皇上,还是张浚故意搞的文字狱,只要有了这个借口,张浚就能把曲端抓起来了。

  第十二讲:将帅失和(5)

  【 曲端因为不同意张浚的作战方法,所以和张浚用脑袋打赌,并立下了军令状。如今张浚打了败仗,事实证明曲端是对的。但是张浚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听从了吴玠之计,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曲端抓了起来。那么,张浚会如何处置曲端呢?】

  张浚把曲端抓起来后,就交给一个叫康随的部下去审问。康随原来是曲端的下属,曾经因为犯了军法,被曲端抽过一顿鞭子,所以对曲端恨之入骨。张浚在这一点上倒是很会考虑问题,让康随来审曲端,这个谋反案肯定能定下来。曲端一听要由康随来审他,仰天长啸,说:“曲端必死,铁象可惜啊!”铁象是曲端的坐骑,据说是一匹宝马,可日行四百里。曲端叹息自己死后,这匹名马不知道将来会落在谁的手里,太可惜了。康随审问曲端说,有人控告你谋反,有没有这种事情?曲端当然否认,说我一片忠心,忠君爱国,绝无反意。康随又问那两句诗该如何解释。曲端解释,康随却根本不听,为了让曲端认罪,他命人大刑伺候。曲端是一员猛将,钢筋铁骨,寻常的皮鞭棍棒,根本奈何不了他。于是,康随想了一招,他把曲端用铁笼子装起来,手脚都拷在铁笼子上,用绵纸蘸水封住曲端的口鼻,然后在笼子四周堆起炭火来烤。这种酷刑是超乎我们想象的。曲端的皮肤都被烤化了,遍体流油,非常口渴,便向康随要水喝。康随竟让人给曲端灌烧酒,这一灌入烧酒,再拿火一烤,曲端的五脏六腑就全烂了。可怜曲端一代名将,就这样被活活折磨至死,年仅41岁。

  曲端死得非常可惜,他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更糟糕的是,曲端在关陕地区驻军多年,深得民心,他一死,“陕西士大夫莫不惜之”,这就造成了“军民亦皆怅怅,有叛去者”的恶果。关陕的军民心想,曲将军为国家殚精竭虑,精忠报国,结果落得这样一个下场,这样的朝廷,我们还保它做什么?所以,有的人开始投降金军,为金军引路,有的州县也开始投降金国了。

  曲端这个人虽然刚愎自负,恃才傲物,但是史籍记载,说他“警敏知书,善属文,长于兵略”。从他的诗写得像模像样来看,他不完全是个老粗,他的死实际上是宋朝由来已久的文臣武将之间的矛盾造成的。可以说,这种矛盾对后来宋军战斗力的发挥,形成了很严重的制约。实际上,包括后来岳飞的下场,与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以及文臣武将之间的矛盾都是有关系的。整个宋朝,尤其是南宋一百多年间,文臣武将之间的矛盾一 第十二讲直没有解决,这也是宋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大宋江山征战多年,屡立战功的大将曲端,没有死在对金作战的沙场之上,没有像一员武将应该的那样铁马金戈裹尸还,反而冤屈惨死在自己人的手里。张浚打了败仗,又害死了曲端,他曾夸下的海口,如今也不可能兑现了。那么,宋高宗将会如何处置他呢?】

  张浚心里明白,曲端死得冤。他也知道,曲端是一员名将,作战有方,金国人都害怕曲端。所以,宋军每次跟金国人打仗,张浚就命人在军营当中大张曲端的旗号,来吓唬金军。但金国人也不傻,他们有很多间谍细作,因此,完颜娄室看见宋营当中遍张曲端的旗帜,就哈哈大笑,说曲端已贬,你还敢拿曲端之名吓唬我?所以,完颜娄室觉得宋军已经没有将领了,就更加轻视宋军。果然,完颜娄室一挥军,宋军就一溃千里。

  张浚守关失利,又刚愎自用、擅杀大将,关键是他跟皇上保证过,明年君臣回东京过元宵节,这下保证兑现不了了。所以,张浚的政敌就弹劾张浚,说这样的人怎么能够做一方节度使,来抵御金国呢?高宗皇帝也认识到张浚有问题,于是下旨将张浚贬职。当然,曲端之死,吴玠也脱不了干系,因为是他出主意,在手上写了“曲端谋反”这几个字,致使张浚顿起杀心,把曲端害死的。那么,吴玠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不是奸臣呢?事实上,曲端被害死后,张浚兵败,川陕得以守住,正是多亏了这位吴玠将军。所以我们说,人的性格是非常复杂的,这种性格的复杂性,在吴玠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52书库推荐浏览: 袁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