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金庸先生一写就反清复明,这个初衷如果是站在恢复中华汉人之道统,那还好一点。你看《鹿鼎记》里面描述的就是这样,有个反情复明的天地会。其实那个天地会是清朝时候的黑社会,也就是后来三合会的前身。天地会自称“洪门兄弟”,就因为明太祖朱元漳是洪武大帝,三合会的三合就是洪的三点水。反清复明属于黑社会反对朝廷,这玩意儿不提倡也罢,更别说歌颂了,所以没法看。但是这个事儿确实是很明确,他这么干是跟清朝有仇,我祖宗没招谁没惹谁,给咔嚓了!他祖宗不算大官,他祖宗是二品官,提督学政就是到朝廷放差,你出来做主管这一省的乡试。
乾隆年间,礼部尚书是沈德潜。礼部尚书就是大官了,从一品大官。“咏黑牡丹”,这哥们儿也是作,你说你咏什么色的牡丹不好,你非得去咏黑色的牡丹,“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朱就是红色,牡丹应该是红的,你是黑的,所以你非正色,你是异种称王,那让大清一看这没法不起疑心,搁咱谁看谁也觉得不对,夺朱非正色,朱是朱元璋、朱明王朝,你还说我异种,还敢说我们满洲人是异种。沈德潜已死,开棺戮尸。你看这沈德潜也算死催的,你没事儿你夺朱非正色,你不是讨厌嘛。
内阁学士胡中藻作诗,也惹麻烦。内阁学士正二品,相当于今天的国务委员。他的诗里面有这么一句,“一把心肠论浊清”,这个很好懂,我能分得浊与清,结果高宗皇帝就是乾隆爷一看大怒:“加浊字于国号之上,究竟是何肺腑?”你干什么写浊靖,所以那会儿他要横着写不就没事儿了,横着写也不行。你加浊字于国号之前,你究竟是何肺腑?所以你那玩意儿,怎么着都不行,你这儿一把心肠论浊请,最后乾隆爷下旨,胡中藻腰斩,拿一个大铡刀,拦腰咔嚓切成两半儿,当时没咽气,可能这哥们儿神经末梢比较发达,都两半儿了,还拿手指蘸着鲜血,连写了七个惨字才咽气,连写七个惨。然后乾隆爷就问那个监斩官,说那哥们儿咔嚓两半儿还写字呢!乾隆爷一琢磨是稍微惨了一点,从此大清废腰斩,不腰斩了,只砍脑袋就完了。脑袋掉了还写字的人没有,因为看不见了,往哪儿写。
文字狱这么一搞,那就人人自危了,不光是老百姓,朝臣人人自危。咱们前面讲平定回部,平定红花会那些叛乱,新疆平叛,立功最大的是定边左副将军兆惠。这个人是满洲人,定边左副将军,开宴会,大家非常高兴,这个兆惠功劳第一,文臣就拍他马屁,举起酒杯来给他敬酒:“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话一说完,乾隆爷这脸色就变了,啪!拍案而起,那个官马上就把帽子、顶戴花翎一摘,跪地上就磕头,“臣罪该万死”,磕得脑袋都裂了,血流满面,乾隆爷才恨恨作罢。什么叫“不教胡马度阴山”?大清就是胡马度阴山,你这话什么意思?幸亏这个诗不是你写的,你引用的古诗,你要自己写的,那完了,就胡中藻了。
吃力不讨好
你看四库全书,他修四库全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把这些书全都给弄掉,什么胡、夷、狄、虏这种词全不能上,全不能见,胡虏夷狄这词你要上的话,那就是作。所以你想这么一干的话,中国人本来就对科技没有任何兴趣,那个玩意儿考试不考,考试只考四书五经,考试不考这个,对科技咱就没兴趣。
研究历史容易出问题,你研究历史,研究胡虏夷狄,容易出问题,写诗也容易出问题,所以中国人只能研究,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就研究这个。这个不犯忌讳,这个不怕文字狱,然后就考订古字音。什么青山石径斜,应该念(xiá),不能念(xié),考订古字音,只能干这个,一下你跟世界先进的差距就拉大了。
所以现在的历史,还有一个就是什么考据学,反正我就忌讳这个。别人问我这个,烦的不得了,所谓考据学,就是考订,我算出来秦始皇到底是哪天死的。你算他干什么?我算出来秦始皇到底是哪天儿死的,秦始皇他妈到底是谁。他爱是谁是谁,他妈是谁,他哪天死的,不影响他这个人统一六国。然后怎么怎么着,要是他换一个妈就统一不了六国了,那你研究去!我算出来秦始皇他妈到底是哪天死的,文天样出使元营到底在哪几天,有人就以这为能事,很多人研究就研究这个,著一本书,文天样出使元营考,考什么你考?这个就属于文字狱遗风,要我说就是被吓傻了,干点有用的学问,这个玩意儿实在没什么意思!吃力不讨好,和现在的八卦新闻效果没什么区别。这样一来就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西方人在研究开普勒定律、解析几何、微积分,咱再研究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你这一下差得太远了。看道理要看大道,中国古代有太多值得学习的瑰宝,文学气象、哲学理论、科学经验,但那些人不好好做有用的学问,总拘泥于这些八卦的东西那不是舍本逐末嘛。
4 穷得就剩下钱了
开明的政策
明清时期,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鼓励生产,经济继续发展。明清时期一直到鸦片战争,184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不是高于英国就是跟英国持平,反正绝不比它差。
乾隆50年的时候,就是1785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的32%,欧洲占22%,中国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比欧洲11个主要国家,高十个百分点。乾隆50年,1785年,就是200年前,美国都已经有了,那时候中国就牛成这样了。全世界人口超过50万的城市,只有十个,六个在中国,八个在亚洲,除了中国的就是日本东京,当时叫江户,印度的马德拉斯,欧洲就俩:伦敦、巴黎,剩下的全在中国,北京、南京、扬州、广州、苏州、杭州。所以中国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是世界之最,农民富裕程度也是世界最高的。这个原因就是因为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
第一,明朝推行一条鞭法。这是内阁首辅张居正推行的。一般最早入阁的那哥们儿,就被称为首辅。我进内阁十年了,你刚来,那当然你得听我的。张居正就是入阁的时间非常长,等于是穆宗皇帝临终的时候托孤给他。当时即位的神宗就是万历皇帝,又很小,他等于是太子太师辅政这样的大臣,就是他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两税法按人丁征税征的是个人所得税,是你的财产,这个征的是役银。就是说,你本来应该去服役,服徭役,现在你不去,按规定你可以纳银代役。服徭役是按人丁服,但是现在这个役银也分摊在田亩上了,这表示人丁在税收当中的作用就越来越下降。资产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上升。役银按照人丁和田亩来分担,这叫一条鞭法。它的作用是赋役征银,适应了商品经济,然后农产品的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你得把这个农产品给卖了,你地里长不出银子来,你得卖了,卖了就有了铜钱,然后到银庄兑换成白银。这样一来,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等于把农民推向市场,你必须跟市场发生联系,你不发生联系的话,除非地里能长出银子来,那是不可能的。
52书库推荐浏览: 袁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