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3:袁腾飞说世界史_袁腾飞【第3部完结】(13)

阅读记录

  倒了之后英国怒了,派来军队*,北美人民就反抗。英国军队从克伦威尔时代,军装就非常鲜艳,高高的熊皮帽子,猩红色上衣,白色紧身长裤,两条白色武装袋,扛一杆长长的火药枪,北美人民亲切地称他们为“龙虾兵”,所以北美人们一看“龙虾兵”要来*我们,我们要奋勇反抗,肉也不吃了、茶也不喝了,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就是后来美国的国会。召开大陆会议,组织民兵,准备跟英国死磕了。

  短裤战长裤

  美国人反了,法国人也开始大革命了,导火线是三级会议的召开。英国的革命咱们把它叫做资产阶级革命,就是清教徒的革命。法国大革命真的是一场大革命。

  原因有几点。第一,法国的专制封建等级森严,第一等级教士,第二等级贵族,第三等级就是一切平头百姓。除了教士和贵族,剩下都属于第三等级。资本家是第三等级,要饭的是第三等级,工厂老板和他的工人都属于第三等级。法国的前两个等级穿齐腿的短裤,长筒袜,高跟鞋,男的也这样,戴着假发,扑着香粉。除了这两个等级之外,剩下第三等级是不允许穿短裤的,而是穿长裤,*裤,被讥称“*裤汉”。*裤汉的主要成分是小手工业者、小商贩、小店主和其他劳动群众,也包括一些富人。他们是城市革命的主力军,是大革命中几次武装起义的参加者。法国的国王就曾经公开说,第一等级就是教士,敲钟的,用钟声为国王服务,保佑国王长命百岁;第二等级用宝剑为国王服务,就是三个火枪手、三剑客这些人;第三等级都是纳税的,用钱袋为国王服务。而前两个等级,占了法国人口的3%,第三等级却占97%,所以这个制度是很缺心眼的制度,你让这么多的人恨这么少的人,一旦这么多的人翻脸,这么少的人就肯定完蛋了。

  你看咱中国为什么封建制度那么牢固,就是我们士农工商这四个等级的身份是可以互换的。农民通过参加科举,便可以成为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你读书走科举不就做官了吗,不一定非得造反,所以我们是争取统治阶层越大越好。从宋朝开始,科举做官的人60%是白丁子弟,你想大官的孩子用得着读书吗?用得着科举吗?所以那60%的人都是白丁子弟,查三代连个秀才都没中过,净这样的人去读书做官,统治阶级的队伍就越来越稳固。

  法国这个制度就很缺心眼,凭什么我们97%的人都纳税,他3%的人整天就敲钟,耍剑,整天干这个,你太欺负人了,所以法国的革命很容易就成功,就是因为不革命的话,第三等级的身份就没法转变。

  除了等级制度这一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专制制度的阻碍。

  1789年,路易十六被迫召开了三级会议,当时统治法国的是波旁王朝,波旁王朝在革命前的最后一个国王是路易十六。路易十六是法国历史上有名的锁匠国王,不理朝政,整天修锁、修表,就跟明朝那个天启皇帝有得一拼,咱那是“木匠皇帝”,他那是“锁匠国王”。路易十六结巴,不愿意见大臣,所以整天就是修表、修锁,他宣称欧洲没有我打不开的锁,最后他逃跑又把他堵回来关监狱里,要上断头台了,那锁他也没打开。他的王后呢,是奥地利公主玛丽·安东尼特,特雷西亚女皇最宠信的小女儿,从小惯到大的姑娘嫁给人家做王后,你想这人能是好人吗?玛丽王后花钱就跟散传单似的,债台高筑,根本没有数字这种概念。她买一条项链500万法郎,没钱就跟银行家即第三等级借钱,追债的天天去她家。王后嫁到法国王室20多年,她的生活圈子,就是以凡尔赛皇宫为圆心,20英里为半径画一圆,她压根儿就没出过这圈子。整天不干正事,尽搞些个化装晚会、宴会啊、蹦迪啊,乱七八糟,骄奢淫逸,从来没有去外面看一看她的子民们生活得怎么样,没有进过一户普通巴黎市民的家里。比如说闹灾荒,她对这些漠不关心,有人说老百姓吃不上面包,她说吃不上面包可以吃蛋糕,这就跟中国历史上的晋惠帝一样,人说没粮食可以吃肉啊,我就不吃粮食,专门吃肉。有这样的国王和王后,这国家能好得了吗?所以当时的政府债台高筑,欠债高达45亿。法国政府一年的收入就是四五个亿,连还利息都不够,更甭说还本了。这种情况下,国王只能在1789年5月被迫召开三级会议,这个三级会议有165年没开了,这次召开这个会议实际上想征税,所以一下就把人民给*了,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

  愣头青当道

  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典型,导火线就是议会斗争,苏格兰人民起义。1640年,查理一世被迫召开议会,却企图征税,当时议员都反对,要求限制王权,这样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议会也是25年没开了,所以议员们一看国王要召开议会了,满心喜悦,请他听听人民的呼声吧,没想到国王一进来,第一句话就是,先生们,今天我把你们叫来的目的是征税。议员一听就怒了,国王的讲话立刻被打断,议员拍桌子就骂起来了,要求取消王权,要求绞死国王的几个蠢臣。国王一看你们老给我来这套,就走了,一怒之下回宫把自己的卫队叫来,包围了英国议会。200多名卫兵来的时候,议员们顺着地道跑了,让国王的卫队扑了个空。议员们跑了之后到街上敲锣打鼓,老乡们,国王要征税,咱们反了吧。于是,2万多伦敦市民包围了王宫。国王一看自个儿才200多名卫队,2万多人包围王宫,那不是把鸡蛋往石头上磕呀,于是国王也顺着地道跑了。

  英国所有的古建筑都有地道,只有主人知道在哪儿,搞得跟地道战似的。国王跑回了自己的老家 —苏格兰的首府爱丁堡,并且召集了700名士兵,宣布*国会。这不是作吗,一个国王才率领700人,中国一个营长也有这么多人,当然他不能跟中国比。谁要跟中国比人数,他一定输得很惨。查理一世率领700人挑起了内战,打到了牛津。牛津就是今天的大学城,离伦敦只有40英里,打到那儿的时候王军已经发展到了万人。各地的保王党分子纷纷加入,说明王军很能打仗吗?不是,是议会很不能打仗。议会军不敢打,当时议会军的总司令是新贵族埃塞克斯伯爵,他公开宣称,我们打败国王99次他还是国王,他只要打败我们一次,我们都得上绞刑架。因此伯爵率领的部队一看见王军来了,望风披靡,掉头就跑,不敢打。老百姓怒了,说你这小子咋这样,让你当总司令,你竟然带着大家逃跑,你也太不拿豆包当干粮了,于是找了一个“愣头青”哥们儿来代替他。

  说到谁最“愣”,当数清教徒的代表人物克伦威尔[01 奥利弗·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1599年4月25日—1658年9月3日),英国政治家、军事家、宗教领袖。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 —新贵族集团的代表人物、独立派的首领。在1642、1648年两次内战中,先后统率“铁骑军”和新模范军,战胜了王党的军队。1649年,在城市平民和自耕农压力下,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宣布成立共和国。1653年,建立军事*统治,自任“护国主”。]。所谓的清教徒就是要求清除英国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比如说教士不要穿精美的法服,不要用精美的祭器。一般来说,新教教堂都非常简朴,教堂里边都没有任何装饰,而且也不供耶稣受难像,就放一个十字架。我们现在看到的天主教教堂一般都是金碧辉煌、雕梁画栋,雕像、绘画、玫瑰花窗、玻璃花窗,全都这样,很高大的哥特式建筑,清教徒坚决要求清除天主教残余影响,所以国王*他们,*他们就成了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他们只能漂洋过海往美国跑,所以今天最地道最正宗的美国人被称为WASP(殖民时代来自英国,尤其是英格兰和苏格兰的移民)。

52书库推荐浏览: 袁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