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佛教密宗很秘密,其实不是,它都有道理的。悟了道的人来看密宗,就觉得一点都不秘密。真道并没有秘密,每个人对佛法的究竟,深入程度不同,这是人性最高的机密。唯有成了佛的人,才对一切佛的秘密统统了解。譬如,我问你们,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叫阿弥陀佛?你说是无量寿、无量光的意思。为什么是西方?为什么东方佛土有药师如来长寿佛,那也是无量寿啊!何以南方的佛名宝生如来,是什么宝啊?宝生佛是怎么成佛的?他用哪个法门?一切佛法讲空,为什么北方是不空如来?那北方有什么啊?为什么中国文化的帝王是坐北向南?所谓南面而王,而坐西向东的却是当老师的师位?这些道理你们懂吗?我不提你们有没有想过,恐怕等你们舍利子烧出来了都不知道。所以诸佛法都有秘藏,这就是秘。维摩居士以在家佛的身分,对一切佛的秘藏、奥秘,都深入进去了,他在上方世界早就成佛了,是金粟佛,故意到下方世界来,示现居士之身。
「降伏众魔,游戏神通。」一切魔障对维摩居士都没有办法,本经上卷提到大魔王都怕他的,连带来的魔女都被他照单全收了,最后魔王只好向他投降,请他归还魔女。既然他能降伏众魔,为什么病魔还没有降伏?等一下我们会看到他对病魔的处理。虽然如此,有时对于世俗的魔还只好避开,一跳出红尘就避开了世俗的魔。要能深入世俗,降伏世俗的魔,就是大出家了。维摩居士还具备一切神通,一切在家、出家,世俗、出世对他而言,只是游戏而已。真的神通是大智慧的成就,这是他成道的条件。你们学佛的觉得自己有点开悟了,对一对这个条文,这就是戒条,哪一条你做到了?讲起话来言词不清,我常训你们的:言不压众,言词不清,条理不明。讲了半天话,要点在哪里都不知道。貌不惊人,又没有威仪,威仪不是凶样,也不是摆一副死相,而是功德成就了,一到那里就有那个气度,就像花香或电感一样发出来。
「其慧方便,皆已得度。」这是说维摩居士一切智慧,一切方便法门都成就了。文殊师利菩萨向佛报告,这位上人难办了,他是这样境界的人。但是佛既然吩咐了,文殊师利菩萨也只好去了。
「于是众中诸菩萨大弟子,释梵四天王,咸作是念:今二大士,文殊师利维摩诘共谈,必说妙法。实时八十菩萨,五百声闻,百千天人,皆欲随从。」文殊师利菩萨一答应要去,在座所有的人,都要跟去看闹热。要去的有大菩萨、佛弟子、欲界天王玉皇大帝释提桓因。讲到释,中国出家人本来是保留原来姓氏的,例如从智法师姓李的话,就叫李从智。到了南北朝以后,出家人才去掉俗家姓氏,一律改姓释,是追随释迦牟尼佛的意思。跟文殊师利菩萨一起去的,还有大梵天、四天王等。他们心里想,这两位大士要对话,一定有好戏看了。同时又有八千位菩萨、五百小乘人、百千天人都要跟去。
「于是文殊师利,与诸菩萨大弟子众,及诸天人,恭敬围遶,入毗耶离大城。」文殊师利菩萨就带着他们,进城探病去了。
「尔时长者维摩诘心念:今文殊师利,与大众俱来。即以神力,空其室内,除去所有,及诸侍者,唯置一床,以疾而卧。文殊师利既入其舍,见其室空,无诸所有,独寝一床。」维摩居士有他心通的,那一边大众决定要来,他就感应到了。维摩居士就用神通,把房间里的东西都搬空了。这个要注意,是在点题,我们讲心房、心室,你要心念能空,才能空掉物质。刚才讲有的人一脸死相,就是脑子里空不了,业力现到外形上了。维摩居士是大富人,房子是很大的,文殊师利菩萨要来,他把房子缩小了,变成了一丈见方。后来庙子和尚住的房间叫方丈,就是这样来的。十寸成一尺,十尺叫一丈,这叫合十,我们合掌也叫合十。维摩居士念头一动,就把房间布置好了,成为空的房间,没有东西也没有侍者,只有一张床,他靠在床上。因为都空掉了,文殊师利菩萨大概也不用找门房,就一直进去,看到空的房间。这就是维摩居士用环境来表示道。可是还有一样,他还在床上。「指月录」记载宋朝有一位高官的女儿,在家修道成功了,自称空室道人,后出家为尼,名智通,典故也出自于此。
文殊师利菩萨可是带着群众来的,就这么一丈见方的房间里,要容纳百千跟从大众,不知道是人变小了,还是房间变大了,这就是维摩居士的智慧神通。
「时维摩诘言:善来文殊师利!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对话开始了,维摩居士说,善来文殊师利,是倒过来的语句,就是文殊师利你来的好啊!你有来吗?没有的。我们有见面吗?没有的。没有来吗?这才是真来。没有见吗?这才是真见面。这是最高的文学、最高的佛法。文字好像很容易,你做得到吗?你在这里打坐时,可不可以回家去看父亲?
宗喀巴大师十九岁在西藏出家,出家后昼夜忙于修道,母亲病了也没时间回青海老家,只有请人画了自己的像,送去老家给母亲。画像送到妈妈手中,打开一看,画像中的人就开口叫妈,母亲看了非常高兴,知道儿子已经成道了。释迦牟尼佛上忉利天为母亲说法,他的弟子想念他,就用檀香木刻了一个他的像,释迦牟尼佛从忉利天回来看到自己的像,他就对像说,究竟你是我,还是我是你?他还与像彼此问讯。据说这一尊像后来流传到了中国,历代都有记载,不过近几百年就不知道下落了,这些故事就是不来相而来。
再看人类五千年历史,这些人都来过了,诸葛亮、刘备、曹操都来过了,我们几十年下来头发也白了,过去的事情都来过了,有没有?不来相而来,你要从这里去参、去体会。有位法师前几天跟我提出来,要回去省亲,那我不能不准他的。他回去过了没有?他现在还坐在这里。假如今天坐飞机去美国,在地球表面位置来讲,你是去了美国;但是地球本身是转动的,从虚空的位置来讲,你又转回来了这个位置,也是不去相而去。懂了这个道理,生死也一样,肉体老病去了,你那个能生老病死的没有动过啊!
同样,不见相而见,哪里见过面?现在大家在一起上课见面,等一下就散了。所以说,世上无不散的筵席,你说散掉了,也没有散,那个影像还是在的,没有来过也没有去过。《金刚经》讲:「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永远都在这里不动。维摩居士对文殊讲的第一句话:「善来文殊师利,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不可思议解脱的道理已经给你说完了。你只懂了这个理还不算数,要能够证到了,你就算成功了,就真正懂了佛法了。
有些同学埋怨,老师越忙离我们越远了。其实我们不远也不近,永远在一起。有一位美国学生真了不起,他一句中文不懂,一天早上要来跟我谈禅,谈了一个钟头,他讲英文我讲中文,最后他要上飞机了,我说请他去吃早餐,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再见时他说,老师,我们永远在一起,没有分手过。所以这个智能不在文字言语上的。
《维摩诘经》是大乘佛法,中国讲禅宗的,乃至于讲大密宗的,都特别注重这部经。它是个顿悟法门,所有说法都针对形而上道而讲的。所以读《维摩诘经》有很大的好处,可以开发我们解脱的智慧。但是也有坏处,一般人很容易学了些口头禅,落入狂妄。例如上面讲的,「善来文殊师利,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禅宗的机锋转语就是这样来的。后来就被滥用了,如有人问出家,他答,不出相而出,不入相而入,无家可出,无家可入。这类的狂话很多,文学境界很妙,自己到底没有证入,反而不好。
52书库推荐浏览: 南怀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