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_马未都【完结】(87)

阅读记录

  电冰箱是1929年发明的,上世纪30年代进入中国。中国人就觉得这有什么新鲜的?我们也有冰箱,不就是插上电的“冰箱”吗?因此,电冰箱进入中国的时候,就顺着中国的古代称谓,加了一个“电”字。这就是电冰箱名字的来历。如果古代没有冰箱,那么电冰箱进入中国时,一定会叫“电冰柜”。但问题又出现了,我们现在有冰柜啊,冰柜反而是上开盖。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电冰箱出现在前,名字被占了。冰柜出现时,只能被迫叫成电冰柜。中国语言非常严谨,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发生改变。冰箱和冰柜就是特例。南方人很有意思,还有点儿不甘心,所以管冰箱也叫“雪柜”。我们有时候到广州去,可以听到人家不叫冰箱,叫雪柜。但是说起来这种称谓非常准确,符合我们对箱与柜的定义。

  【古代的冰箱】

  过去使用冰箱,夏天哪儿来的冰呢?以前叫“窖冰”,就是挖一个冰窖,得挖到地下10米左右。冬天冰冻三尺时,把冰采下来,裁成一块一块如同方砖似的,我印象里有30公分厚,三尺见方。然后把冰全部运到冰窖里,储藏起来。在北京护城河、北海、后海,每到冬天都有人窖冰。现在北京还有冰窖胡同。到了夏天,就开始卖冰了。冰拿出来以后,每个人都特别高兴,摸一摸光滑的冰,很舒服。

  要知道,以前没有空调,个别人家里才有电扇。一到炎热的夏天,暑热难耐时,冰对人的诱惑非常大。有钱人家里买冰,买回去就搁在冰箱里。冰箱有屉,里头包着一层金属,一般都是锡,可以隔热,防止冰过快融化掉。冰箱上下都有孔。盖子上的孔相对大一些,使冰的凉气能够散发出来,降低室温;下面的孔很小,可以使冰融化后的水缓慢流出。冰搁在冰箱里,食物搁在冰上面。当时能够享受这种冰镇的食物,是非常幸福的事。今天很随意了,家家都有电冰箱,但也少了那时候的感受。

  【柜与橱】

  储物的两大类家具,一类是上开盖的箱,一类是横拉门的柜。那么,柜类又有什么具体形制呢?一般来说有两种:一种带门,专为储物;一种是架格,不带门。跟带门的柜子比较起来,不带门的架格的好处是什么呢?就是取东西方便,顺手就可以拿了。从专门储物的柜子里取东西,一定要先开门。但是带门也有很多好处,比如放东西不显零乱,还可以防尘。

  南方人跟北方人在柜类的名称上有些区别。南方人愿意叫橱,北方人愿意叫柜。我认为“橱”最早跟厨房有关,是用来储存食物的家具。“橱”字就是厨房的“厨”,加上“木”字边。南方经常可以看到一种窗棂状的橱,有一棂一棂的空隙,非常透气,里头搁了食物,不容易变馊。南方人给它起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叫“鸡笼橱”。北方人又管它叫“气死猫”。这很有意思。北方人的视角是由外往里看:猫看到食物在里面,就是吃不着,所以叫“气死猫”。而南方人的视角是由里往外看:把鸡关在里面,叫“鸡笼橱”。视角不同,名称的叫法也不同。由于这种“气死猫”不但透气性好,还透视,很容易看到里面,所以它很早就被挪为书柜。今天我们使用的书柜一般有个玻璃门,都透明,为什么呢?就因为容易找到里面的书,一眼就看见了。

  【白居易的书柜】

  我查了很多关于书柜的记载,有人为它写过诗,这就是白居易。白居易的诗平易晓畅,通俗易懂,所以他很多重要的诗歌,我们都知道。比如《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长恨歌》“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都是白居易脍炙人口的诗句,一听就明白,对吧?然而白居易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他做了一个书柜,并写了一首长诗,《题文集柜》。我想这首诗大家恐怕也没有什么机会去读,除非你是研究诗歌的人。

  破柏作书柜,柜牢柏复坚。

  收贮谁家集,题云白乐天。

  我破开柏木,做了一个书柜,这个书柜很结实。书柜里收藏什么呢?收藏我自己的诗集。

  我生业文字,自幼及老年。

  前后七十卷,大小三千篇。

  自己一生写了三千篇诗文,把它们整理好,很珍重地搁在柜子里。最后写到:

  身是邓伯道,世无王仲宣。

  只应分付女,留与外孙传。

  他传递了一个信号,他把这些东西都留给他的女儿,传给外孙了。显然他没有儿子,也没有孙子。

  白居易在唐代算非常长寿的诗人,他活了75岁,是香山九老之一。实际上,白居易58岁的时候,得到过一个儿子,取名阿崔。他当时非常高兴,老年得子呀!他写了一首诗,里面有这么一句:

  岂料鬓成雪,方看掌弄珠。

  写得非常有意思。他说:我头发都白了,才能看上我掌上这颗明珠,很形象的比喻。他对孩子寄予厚望:

  何时能反哺,供养白头乌?

  乌鸦反哺嘛。不料两年以后,阿崔夭折了。可想而知,白居易当时都60岁了,深受打击。他通知所有的亲朋好友时,就说:

  欲题崔字泪先垂。

  “崔”字都不能提了。他写了一首《哭崔儿》,诗中有一句:

  掌珠一颗儿三岁,发雪千茎父六旬。

  字字痛心啊!他当时是按虚岁算的,说崔儿3岁,实际上不到3岁。

  这首《题文集柜》,是在他晚年,大约70岁的时候所作。那时他才得了外孙,写了这样一首诗,距今一千一百多年了。证明一千一百多年以前,我们已经有书柜这样专属的家具了,这一点非常重要。

  【架格】

  架格的出现,按照现在可查的资料来说,相对比较晚。《红楼梦》里写到刘姥姥进潇湘馆的时候,“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就说:“这必定是哪位哥儿的书房了。”其实这是林黛玉的房间。

  清宫造办处也有很多明确的记载。比如:“雍正六年七月初五,副总管太监苏培盛传旨:乾清宫冬暖阁楼上,着做楠木边书六架,要安得五百二十套书,每架屉子上随纱帘一件。……钦此。”这里有一个信息,就是雍正皇帝要在架格上放520套书。古书跟今天的书不一样,一套书可能是若干函,每函有若干册,数目非常多。书架上还要做纱帘,为的是遮掩杂乱,还能防尘。

  【万历柜】

  随后亮格柜出现了。“亮”是通透、透亮的意思。所谓亮格柜,肯定上面有一部分通透,就叫“亮格”。这种柜子还有一个很通俗的叫法,“万历柜”。万历柜是明朝万历年间非常流行的一种柜样,因此而得名。正像“景泰蓝”是在明朝景泰年间开始受到重视,因此而得名一样,我以后会专门讲到它。

  中国的第二次收藏热就在晚明。晚明期间的收藏热,导致万历柜的出现,上面这一层通透的地方,是专门为了陈列古董而设。宋代的古董陈设,一般不是搁在榻上,就是搁在案上,它是平面的一种欣赏。到了晚明时期,古董搁到万历柜的亮格里,有空间感了。但是请注意,它还是陈设在一个平面上。一般万历柜的高度,会比人的视线稍微高一点儿,眼睛稍微往上一抬,就能看见它的亮格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马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