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粉碎敌人的阴谋,陈赓决定实行长期包围、战胜敌人的方针.
他把熟悉沁源情况的主力部队陕一旅三十八团从外线调回,执行长期围困任务.把全县划分为十一个战区,以三十八团和二十五团、二十九团各一部为骨干,结合全县民兵群众,组成十三个游击集团,开始群众性的围困沁源的斗争,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人民群众创造发明了一系列的困围新战术.
夏天的傍晚,当成群的蛤蟆聚集在河岸边"呱呱"乱叫的时候,群众扯来一串串蛤蟆,先把胡椒粒塞到蛤蟆嘴里,再扔到鬼子据点周围,蛤蟆受到刺激,通夜大叫不止,弄得据点的敌人无法入睡,这样他们白天就没精力出来抓人抢粮了.后来敌人出来捉蛤蟆,民兵又在蛤蟆腿上挂地雷,炸得鬼子窝都不敢出来了.这是所谓蛤蟆阵.
民兵还在城关通往四乡的道路上埋上一种高大多刺的红眼圪针,这种荆棘灌木在太岳山区随处可见.鬼子看见这玩艺害怕,只好一根一根地往外拔,可他们没想到在这圪针的下面还带着地雷手榴弹,随着轰隆的爆炸声,鬼子骨肉分家,吓得哇哇直叫.这是所谓圪针战.
1943年1 月24日,在沁源驻扎了三个多月的日军六七九师团两个大队,因"实验"毫无成就,还损兵折将二千余人,连牲口都杀了吃光,补给难以为继、而被迫撤回同蒲线."实验"任务便交给白晋线的三十六团驻沁县之水川联队斋滕大队接管.
"我要在一个月内建立起‘维持会’来".大队长斋滕一到沁源便夸下海口.
斋滕的新方针是缩短战线,军事进攻与政治欺骗双管齐下.
"皇军换了防,要久驻下去,大家不要在山沟里受罪了,快回去成立‘维持会’吧!"
"快过年了,皇军给大家准备了大米白面……"
斋滕派遣特务汉奸化装成冀豫两省逃晋的灾民,四处散布谣言.
当时,群众正面临着严重的春荒,部队战士吃不饱.针对于此,陈赓亲自深入调查研究,组织领导采取各种措施解决粮食困难,组织部队掩护群众到敌占区抢粮,进行抢耕抢种抢收.
"送粮怕见鬼门关,背粮怕走沁河滩;过了圣佛岭,进入鬼门关,如若死不了,就是活神仙."
在鬼子中间广泛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
由于措施得力,有效,群众的吃住问题都解决了,从根本上安定了群众的情绪,鼓舞了他们长期围困的信心.
这样,斋滕的一个月实现‘维持会’的梦想不但没有实现,反而还损兵折将,沁源城变成了一个没有人民的世界.城里除一家合作社,一家蒸馍铺外,其余的都是大门紧闭.鬼子哀叹:"日往红波液,身在圪针巢,望虎深山虎不在,大城大乡无人烟."仅仅半年多,斋滕便呆不下去了,也灰溜溜地走了.
两次惨败,使冈村宁茨明知继续进行剿共实验已不会有什么结果,但就此撒手不管,未免太丢脸面,于是又硬着头皮,从胶济路调新编第六混成旅团木村大队,来接替这个倒媚的任务.但木村大队一踏进沁源的土地,就遭到游击大队的袭击.从此不敢主动出击.到1945年4 月11日,木村率部逃窜,沁源围困战共坚持了两年半,进行大小战斗三千五百多次,毙伤日伪军四千二百多人,在一千六百平方里的区域内,造成一个"有鬼无人区",被誉为"太岳抗日根据地的一面旗帜"和历史奇迹.
沁源人民的斗争,不但得到太岳区党委和太岳军区的关怀和鼓励,也受到党中央的表扬.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向沁源军民致敬》社论称赞:"模范的沁源,坚强不屈的沁源,是太岳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面旗帜,是敌后抗战中的模范典型之一."
1941年4 月.太岳军区司令部.
一名年轻人大步跨进屋里.年轻人名叫高庆魁,是受党培养多年的情报人员.
面对日伪顽固的夹攻,陈赓决定向白晋、同蒲铁路再撒出一张情报网.
"首长好!"高庆魁见到陈赓,立正敬礼.
"你好呀,小高!"陈赓紧握他的手.
"首长召我来是有什么急事吗?"高庆魁开门见山地问.
"看把你急的!"陈赓以慈祥的目光打量着面前这位年轻人,"我准备调你去当情报队长!"
"我能行吗?"高庆魁疑惑地问.
"我们考虑你曾跑过天津、北平等大城市,与各种人物打过交道,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做这项工作是比较合适的."
高庆魁从陈赓的目光中得到鼓舞.
"我们准备再搞一个情报队到白晋、同蒲一线,特别是太原、临汾、长治等地活动.这项工作由我直接领导,我的代号是一○一,你的代号是三○三,我们单线联系,情报队下设三个分队,三个分队长同你也是单线联系."
陈赓说.
高庆魁认真地听着,不时地点点头.
陈赓又说:"军事情报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不仅需要有勇气、有胆量,而且还必须保全自己.为此,我规定了六戒:一戒白天大街上露面;二戒在敌占区照像;三戒嫖妓;四戒赌博;五戒去娱乐场所;六戒酗酒.我们给你配备两部电台,一部设于屯留县余吾镇东北一带游击区,代号丰隆号;另一部设于太原城北和城西一带,代号大丰号,分别由第一、第二分队使用."
陈赓边交待,边递给高庆魁一本《怎样做军事情报工作》的手册.
"你的公开身份是太岳军区后勤部经济科员,化名尚武."
陈赓又交待道.
"请首长放心,我高庆魁决不辱使命!"高庆魁举起手来立下军令状.
1942年2 月14日,高庆魁潜入长治市.
高庆魁在长治西关北街东面,看见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和一个五六的小孩摆着一个书摊.书摊后面屋子里的窗户上贴了一对纸剪的小猫.
"这是安全信号!"高庆魁想起陈赓的交持.
"掌柜的,有《水浒》吗?"
"有,要旧的,还是要新的?"
"要旧的!"
"这里缺了两个角,给你少算两毛钱吧!"
"缺两只角,应少算六毛!"
"行,就卖给你吧!"
暗号全对上了,高庆魁被引进屋里,出示了陈赓的亲笔介绍信,就这样,高庆魁潜入长治市.
从此,有关日军在长治驻防、指挥官变动情况等,陈赓都通过高庆魁了如指掌.
为进一步了解敌情,陈赓指示,抓住时机打进敌人内部.
一天,高庆魁向陈赓反映了这样一件事,他说,长治日军司令部有一个掌握军事机密的大佐,是山西榆次人,自幼父母双亡,由姑母抚育长大,讲一口流利的日语,被日军选用.此人作风正派,又讲孝道.
陈赓忙问:"他叫什么?"
"纪群."
"他姑母是干什么的?"
"一般群众,住在榆次,她还有个儿子,比纪群小."
"那就先做他姑母和表弟的工作!"陈赓指示.
高庆魁立即派人做通了他姑母和表弟的工作.陈赓派情报员陈华到长治,与纪群交上了朋友,并结为把兄弟.
不久,陈华又将纪群的姑母专程接到长治,让她对纪群进行劝说.
52书库推荐浏览: 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