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六位同窗,陈赓感慨万千,他语重心长他说:"我们从黄埔到大革命是团结在一起的,后来我们分道扬镳了.我们打了几十年仗,今天我们又走到一起了!这是很难得的.过去的事就不谈了,从此以后,我们应该团结到底,共同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听了陈赓的话,大家不禁思绪万千.
杜聿明,这位陈展的同期同学,又同在一个队,他曾经与陈赓朝夕相处.
但"四一二"政变后,杜聿明一步步走上了反革命道路,终于成为罪行累累的战犯,在淮海战役中被俘.这次重逢,杜聿明见到陈赓,既羞愧又激动,好半天他只说了一句:"我今天又和你团聚了!"说完热泪盈眶!
一席话,把大家从往事的回顾中拉回到现实.
默默无言中,大家端起了酒杯.
"干杯!"
一饮而尽后,又是一阵沉默.
这时,不知是谁打破了这沉默.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熟悉的歌声在众人耳畔响起.
怒潮湃澎,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预备做奋斗的先锋!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携着手,向前行,路不远,莫要惊.亲爱精诚,发扬本校精神,发扬本校精神.
几双含泪的眼睛互相凝视着,激越的校歌久久回荡在饭厅.
末了,陈赓说:"你们今天就不必回公社了,我叫人为你们安排住处."
当晚,他们住在旅馆.
金秋10月.黄埔师生再次聚会,周恩来也参加了.
宋希濂,这位陈赓的同乡,此刻更是心绪难平,思绪万千.1923年仲夏,在湖南湘乡一条崎岖的山间小道上,他结识了陈赓.两人结伴来到长沙,一同报考黄埔军校,后来又一同入黄埔军校.两人曾经是志同道合的同乡好友;曾经是共同投身革命洪流的热血青年;曾经是朝夕相伴的黄埔学子.可是"四一二"事变后,两人便分道扬镳了.
在那决定命运的十字路口,他们互相讨伐,为了各自的信念,他们将昔日的友情深埋在心底.
在柔和的灯光下,轻轻的音乐声中,陈赓与黄埔同窗推心置腹,促膝谈心.时间在不知不觉中一晃而过.
在几个小时的叙谈中,三十多年恩恩怨怨的往事被一一勾了起来……
那是1950年,在重庆白公馆,这个以前关押共产党的地方,成了解放军关押战俘的场所.
一天,陈赓来到这里,看到了宋希濂.两人相互凝视了好半天,最后还是陈赓先开了口.
"你好啊!看见你身体挺好,我很高兴!"这是陈赓的第一句话.
宋希濂不知该说些什么.
"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是什么时候?"陈赓随后又亲切地问道.
"1936年双十二事件后,在西安,你到西安警备司令部去看我……"宋希濂激动他说.
"对了,对了,我那次是奉周恩来副主席之命特地去拜访你的,你还记得吧?当时我说,你是国军师长,我是红军师长,十年内战,干戈相见,现在又走到一起来了,这可要给日本鬼子记上一功啊!"陈赓谈笑风生.
宋希濂点点头.两人走进里屋.陈赓扫射了一下屋里的陈设,关切地问道:"在这里住得习惯吗?伙食还可以吧?""习惯,习惯."宋希濂连声答道.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度过.到了吃午饭时间,一桌丰盛的饭菜摆了上来.
"来,老弟,尝尝这个辣椒,这是我专门给你带来的."陈赓热情地邀请着.
和陈赓短暂的会面在宋希濂心中又掀起了波澜.临走时,陈赓说:"老弟,你自己要多加保重,身体很重要啊,你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也许正是这句话改变了宋希濂的下半生.
转眼又过了十年.如今这些战争要犯改造成了自食其力的人,得到党和政府的特赦.
陈赓举起一杯茅台,说:"诸位,我们都是当年黄埔军校的学生,想不到打来打去,如今又打到一块来了.今天在这里聚会,我提议首先为祝贺我们又走到一起来干一杯!"
周恩来:"在坐的绝大多数是当年的黄埔学员,我和文白曾经是黄埔的教官,是你们的老师.学生走错了路,不管怎么说,老师多少也是有责任的罗!……"周总理亲切风趣的话语使在座的众人的紧张情绪一下消除了许多.
"历史已成为陈迹,不管你们走了一段多么大的弯路,今天总算回到了人民的阵营,又走到一起来了,一页新的历史已经开始,让我们举杯同庆!"
饭后,陈赓和宋希濂像在黄埔那样,再度漫步湖边,亲切交谈.
事后,宋希濂深情地回忆道:"我对他印象最深的是解放后的几次会面,他没有一点以胜利者自居的那种神气和训话式的满嘴教条,令我心折,令我永不能忘怀."
1960年冬.北京.
刺骨的寒风呼啸着.这年的冬天,对陈赓来说好像格外的严寒.
近来,陈赓的病情愈来愈严重,胸区的疼痛日胜一日.他深深感到,自己的生命已快走到尽头,他得抓紧时间,为党为人民多做些工作.
首先,他亲笔给军工学院党委常委写信,对调整后的学校工作提出六点建议:一、抓思想;二、发挥老教授的积极性;三、培养更多更好的青年知识分子,组成科学队伍;四、大力抓科学研究工作;五、要改善教员、学员生活;六、要给教授、教员、学员以充分研究和自学的时间.这是他写给哈军工的最后一封信.三个月后,哈军工的师生就听到他们的前任院长不幸逝世的噩耗,听到这不幸的消息,哈军工的广大师生无不悲痛欲绝!
1961年初,陈赓应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之邀前往上海.开始,他并不准备带夫人和孩子们去.他对傅涯说:"等我回来,我要带你到哈尔滨去,到哈军工去."是啊,戎马一生倥偬的战争岁月,他们聚少离多,建国后,他又东奔西颠,他多么想与妻儿团聚,享受天伦之乐!
鉴于他的健康状况,组织上还是决定让傅涯陪同他往上海休养,又正好是寒假,孩子们也一同去了.他又回到了上海,这块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很激动.
听说陈赓病重,他在上海的许多朋友都纷纷来看望他.他的老朋友,他最尊敬的宋庆龄先生听说他病重,非常着急,春节特邀陈赓全家到她家作客.
看到陈赓那消瘦的面孔,宋庆龄说:"这次就在上海好好休养一段,什么也别想,什么也别做了,待身体康复,我要和你一起上中山陵."
可是,陈赓却闲不下来.他要赶紧写一部《作战经验总结》,他要把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人.
他有一种生命的紧迫感,一到上海,他就投入紧张的构想,他常常通宵达旦地看材料、写提纲,却毫不顾及自己的身体状况.而此时,他的病情已严重恶化!
3 月15日,是他五十八岁的生日.向来不作寿的他,今天却向夫人提出了要求:"傅涯,今天是我的生日,你给我擀点面条吃吧!"
经他一提,傅涯才记起,可不,今天是他五十八岁的生日.傅涯洗洗手,就下厨房和面,煮了一碗雪里红肉丝汤面给陈赓吃了.
这天深夜,陈赓觉得胸闷,疼痛,难以入眠,侧身凝视对面床上的傅涯,说:"傅涯,你怎么不看看我?"他终于忍不住轻声呼唤.
52书库推荐浏览: 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