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醒来后看到许多士兵在指挥所里围着他看,觉得有点儿不好意思。 他开始和他们攀谈起来,他说: “很抱歉,我没带巧克力来,也没带明信片 和香烟,不过我还是穿着这身军装来了。”他还解释说他已经经历过战争, 现在退役了。一位副官觉得不对劲,先后派了两名传令兵去找营长。这时尼 克又做起关于美国蝗虫的学术报告来了,在这方面他的学识相当渊博。上尉 回来时,尼克已经有些好转了。上尉感到尼克在这里闲荡也不是个事儿,就 劝尼克回去,尼克答应了。走之前尼克准备再睡一会儿,刚合上眼,尼克又 梦见了那座黄漆矮屋……很快他就惊醒了,“天哪,”他说,“我还是走吧。” 尼克走了。 当尼克陷入混乱时曾两度梦见一座黄房子和一条河,这个细节对于研究 尼克是相当重要的。大约在二十年以后,海明威才在 《过河入林》中说明这 一景象是尼克受过伤的地方。另外,我们再回过头去看 《大二心河》,就知 道为什么尼克觉得沼泽入口处是个坏地方,而不敢过去。这种地貌上的相似, 引起他的联想,如同再度遭受打击。显然,海明威正是以这样的手法,紧紧 围绕着对于主人公的震击这一核心,时前时后,忽明忽暗地展开故事的。 海明威无意写成一个 “尼克历险记”式的系列作品,有关尼克的故事毫 无秩序地分散在三个小说集里。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清楚地着到:从 《印地安 人营地》到 《大二心河》写的是一个少年成长的过程。在《印地安人营地》 中尼克看到了男人的自戕,引起了他对死亡的思考。在 《医生和医生的妻子》 中,尼克对父母感到失望。从 《某件事情的终结》和《三天的大风》中可以 看出,尼克的恋爱不尽人意。而 《拳击家》、《杀人者》和《世上之光》又 表现出尼克的出走行为和叛逆精神。在 《你们决不会这样》和《大二心河》 中,我们看到尼克的战争创伤。 总的来看,尼克是个敏感的少年,他热爱生活,但生活得很不愉快。因 为从一开始他就与他所面临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冲突,他扮演了众多暴力和罪 恶的目击者,变得早熟和复杂。由于战争的直接打击,尼克又由目击者 《成 长》为完全的受害者,他夜不能寐,半疯半癫。他没有真正疯狂,但他受的 伤永远不会完全痊愈。 因此,尼克作为海明威的 “第一主人公”是可以成立的,而且他与 “海 明威式的主人公”关系十分亲近。《太阳照样升起》中的杰克·巴恩斯、《永 别了,武器》中的佛雷德里克·亨利中尉、《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罗勃特·乔 丹都有过与尼克类似的经验。 显而易见,尼克这个形象还具有较强的自传色彩,了解海明威生平的人 都可以发现,尼克的历险与海明威本人的历险有许多相似之处。作者最初甚 至用真人真名来写作,只是后来发表时才做了改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尼 克是我们探索海明威内心世界的一条捷径。
狮子·猎枪·雪 1935年,海明威出版了他在非洲打猎的专著 《非洲的青山》,但是他非 洲之行的真正收获是 《弗朗西斯·麦康勃短促的快乐生活》和《乞力马扎罗 的雪》,这是海明威最负盛誉的两个短篇小说。 海明威依据他本人在非洲打猎的经验以及他的熟人的一些生活情况写出 了 《弗朗西斯·麦康勃短促的快乐生活》。弗朗西斯·麦康勃三十五岁,他 富有、健康,也被认为挺漂亮;他的妻子玛格丽特是个极为标致、保养得极 好的女人。他们俩到非洲打猎冒险,雇佣了名叫威尔逊的白人猎手。这个威 尔逊有一双极冷的蓝眼睛,但脸膛总是红通通的。 现在他们三人都坐在帐篷里吃饭,他们有些漫不经心,仿佛什么事情也 没有发生过。他们边吃边聊。威尔逊谈到了刚刚猎获的那头狮子,他显得很 快活。玛格丽特对这个话题十分敏感,故意将话题引开。麦康勃一直很尴尬, 玛格丽特走开后,麦康勃感叹道:“我想,这后半辈子我算是洗刷不掉了。” 威尔逊劝他忘掉一切。麦康勃又担心这事情被张扬出去,威尔逊有些火了, 他说: “不用担心我讲出去,我得挣钱谋生。你知道,在非洲,决没有一个 女人错过她的狮子,也决没有一个白种男人会临阵逃脱。”麦康勃却说:“我 就逃跑得象只兔子。”麦康勃深受侮辱却一点脾气也没有,威尔逊拿他没有 办法。玛格丽特回来后,他们又商量明天打野牛的事,在交谈过程中玛格丽 特变得阴阳怪气起来。那天下午晚些时候,威尔逊和麦康勃出去打羚羊,麦 康勃一枪就打中了一只。当天晚上,麦康勃躺在吊床上一直忘不了狮子的事 情。 事情发生在昨天晚上。麦康勃醒来时听到狮子一直在吼叫。拂晓时狮子 又叫了,麦康勃和威尔逊商量着去收拾它,玛格丽特也要去看看。他们乘车 来到河边,很快就发现了狮子,麦康勃十分害怕,甚至忘了打开枪的保险。 威尔逊首先打中了两枪,狮子奔跑起来,接着麦康勃也打中了一枪,但狮子 又钻进了一片高草丛。威尔逊说必须找到这头受了伤的狮子,麦康勃惊魂未 定,甚至说出了 “我不想进那里去”的丢人的话。麦康勃寄希望于放火烧草 或者派追猎夫去找,但这两点都被威尔逊否定了。在威尔逊看来,麦康勃不 仅不够勇敢,还挺自私。麦康勃只好跟着威尔逊往前走,他的妻子玛格丽特 正在车上看着他们。狮子平伏在草丛里已经很久了,它一直在伺机反扑。“他 们刚进入草地,麦康勃就听到被血咽住的咳嗽般的咆哮,看见草里有个什么 刷地冲来。往下,他所意识到的,只是自己拔腿在跑,发狂地跑,没命地跑 出草地,跑向小河。”这时威尔逊的枪声响了,他连发数弹,将狮子打死了, 而这一切玛格丽特在车上看得清清楚楚。 麦康勃躺在床上一会想着狮子的事情,一会又想起和妻子的关系问题。 过去他们若即若离,但谁也没有离开谁,还以比较幸福的一对而闻名。可现 在由于狮子的事情,新的危机已经出现了。麦康勃就这样胡思乱想,时睡时 醒。有一次他醒过来时,发现妻子不在她的吊床上。玛格丽特从威尔逊那里 回来后,完全不理会麦康勃的气愤,独自睡去。 第二天早上,他们三人又在一起吃早餐,气氛当然很不融洽。但麦康勃 毕竟没有大发雷霆,他忍气吞声了,他决心在今天打野牛时再恢复他的尊严。 威尔逊却有些担心,他想 “但愿这个家伙没打主意把我的后脑勺崩掉”。他 们上路了。玛格丽特又跟着去了。这回麦康勃和威尔逊很顺利,连续打中三
头野牛,正当他们喝酒庆贺时,有人报告说第一头野牛爬起来钻进灌木丛了。 现在麦康勃不再害怕了,甚至有一种快感,他兴奋极了。接近野牛后,野牛 向他们冲来,麦康勃朝它开枪,他连开三枪后,野牛正要倒下去时,麦康勃 自己的脑袋却开了花,这是玛格丽特从车上射来的子弹。 这篇故事充分显示了海明威的小说技巧。它的节奏舒缓,但结构紧凑严 谨。一开篇就端出了一个难堪的人生处境,发生了一件非常丢脸的事,三个 人物都不知该怎样面对它,各有各的心思。然后小说再追叙早上麦康勃打狮 子时被吓得逃跑的事,接着是晚上夫妻争吵的情景,最后写第二天三人去打 野牛的经过。麦康勃的死也巧妙地在其中安下了伏笔,威尔逊给麦康勃戴了 一顶绿帽子后,暗想 “但愿这家伙没打主意把我的后脑勺崩掉”。结果被崩 掉的却不是他。眼看着麦康勃由懦夫变成男子汉大丈夫时,他的妻子从背后 一枪结果了他。 对话历来是海明威所擅长的,在这里表现得漓淋尽致。麦康勃的惊恐, 玛格丽特的残忍,威尔逊的冷峻,都是靠对话传达出来的,但又尽在不言中。 主要原因是这里的对话是采用经过精简、修整的口语,另外说话人的语气平 淡,几乎不带感情色彩。 在这篇小说中,麦康勃代表了一种类型的人,他所面临的精神危机在打 猎之前就一直存在着。麦康勃相当富有,但精神空虚,在威尔逊面前,他不 得不承认 “有好多事情我不懂”。他只知道他很有钱,知道摩托车,知道打 野鸭,知道钓鱼、鳟鱼、鲑鱼、大海鱼,知道书里讲的性问题,知道紧紧抓 着他的钱不放,知道妻子不会离开他。他的婚烟也有危机,得以维持的理由 十分简单: “玛格丽特太漂亮,麦康勃不会离开她,麦康勃钱太多,玛格丽 特也绝不会离开他。” 对于麦康勃来说,非洲之行并非浪漫之旅。由于他的临阵逃脱,他倍受 周围人的轻蔑和侮辱。在妻子玛格丽特面前,他不仅要屈从于她的美貌,而 且还要屈从于她对他的男子气概丧失的鄙视。玛格丽特抓住这一点,公然上 了威尔逊的床,给已经丢人现眼的丈夫再戴上一顶绿帽子,正象威尔逊所判 断地那样,玛格丽特这样的女人是“世间最狠心的了;最最狠心,最最残酷, 最最劫夺成性”。后来玛格丽特亲手开枪打死丈夫,更证明了这一点。 白人猎手威尔逊则代表了海明威式的主人公。他随身带着一张双人帆布 床,准备享受可能有的艳福。但在打猎上,威尔逊有自己的标准而且严格遵 守它。当麦康勃想叫追猎夫走进树丛去替他找受伤的狮子时,威尔逊说,当 然可以这样做,只不过 “那就有点害人了”。那么不去找行不行,回答是: “一个,它肯定在受罪。再一个,别人可能会撞上它。”威尔逊非常清楚, 他的雇主们之所以尊重他,就是因为他严格按自己的标准打猎。 在生死问题上,他也坚持一个既定的看法: “最坏不过弄死你。怎么说 的来着?莎士比亚真他妈的好。看看我还记不记得。啊,真他妈的好。有个 时期我常常给自己引用。咱们试试。 ‘凭良心说,我倒并不在乎;死了一次 不死第二次,我们谁都欠着上帝一条命。无论如何,今年死了明年总不会再 死。’真他妈的好,呃?”在威尔逊看来,麦康勃是个美国大孩子,但他愿 意看到麦康勃 “长大成人”。当麦康勃打野牛毫不畏惧,兴高采烈时,威尔 逊能体会到,这时候, “恐惧象动过手术一样被去掉了。什么别的东西在它 的地方生长起来。男人最重要的东西。使人成男子汉的东西。”他甚至相信 麦康勃会从此离开玛格丽特,不再回到过去的生活里去,然而玛格丽特不给
52书库推荐浏览: 邢兆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