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演讲在清华_和弦【完结】(37)

阅读记录

  回答:其实在西方国家,对中国很多方面都相当好奇。比如说清华女学生每天在干什么?他们对这些很有兴趣。你是哪里来的,你怎么进清华的,你在清华念哪一个系,你念完书后将来到哪里去,你将来对对象有什么要求?这些对外国人来讲是很有趣的东西。你将来以后的发展,外面的人很难了解。咱们在国内来讲,有没有这种记录呢,很少,所以你可以想一想,怎么把一般中国人的生活,稍微变一变我们的语言,使它们从我们老百姓的角度去看,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怎么样?这个方面是大家都相当感兴趣。因为西方的电视节目,一个叫做Friends,一个叫做ER,可以说,每三周,他们编剧的都要开除,讲来讲去都是那回事情。没有什么新的故事,没有什么新的内容。所以为什么《卧虎藏龙》在美国这么受欢迎呢,就是内容,就是新的内容越来越少了。但中国新的故事相当多呀,可惜我们没有好好的去把它编起来,所以你讲我们可不可以从这个角度发展,我想是可以的。

  提问:我还有一个问题,您刚才讲到《卧虎藏龙》在中国不被看好,那么把中国人不看好的东西,中国人不太喜欢的东西拿到西方去,受到西方人喜欢,这是不是有点迎合西方人口味的意思?

  回答:你要打进人家市场的话,就得了解人家的需求。换句话说呢,观众是为主。国内很多内容并不受欢迎的,你还在看吧?对不对?这个呢,稍微改变一点的话,那你就会受欢迎。所以在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就跟我们经常讲的一个笑话,每个队员吃的药是不同的。这个药给你吃你会病,给人家吃就医好了。

  提问:我还想问一个问题,您刚才讲到清华女孩的生活,美国人会很关心。那么我想问一下,比如说我现在写了一个清华女孩的生活,我怎么让国外的人知道?我难道要把它放在我的个人主页上,给外国人看这个故事吗?我问这个问题就是想说,在我们中国的传播技术不是很发达,没有进入市场能力的情况下,光有内容的话,我想目前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回答:现在可以说西方国家对中国现在的发展尤其是年轻人的发展很感兴趣。比如说,今年吧,我看可能有几十个制片人会来国内谈新的电影,新的书,我估计他们都会来。那么,主要就怎么样了解你的书的内容,让他们改成银幕上的故事,然后把它推出来,我看今年你们会发现很多这种内容取向,就因为西方国家处在内容上的重复的情况当中。但是中国方面的很多内容你不能就随随便便把它放上去,因为中国人的讲话有他自己一套文化传统.那么一两句讲不清楚的,可以当做背景放进去,那会很有意思的。所以如果你是作家的话,以后很受欢迎。

  提问:我想问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美国媒体在炒作中国的选题的时候,中国反击的时候,经常选择的是美国的印刷媒体做靶,很少选择它的视觉媒体。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在美国印刷媒体是不是就是比视觉媒体的影响大?第二个问题,每次当中国的选题炒作完之后,中国肯定会据理力争,说出问题的真相,也许,这个真相被他们所认可,那好,我想问的第二个问题,美国媒体对于自己的报道失真,除了要受到市场经济的自然惩罚之外,它自己有没有一套完整的自我纠错手段?如果有的话,可否请您介绍一下。

  回答:我先回答你的最后一个问题。从这个法律的规矩来说,报业的股东是无权来管报业的新闻发表,干扰任何报纸的文章,这个是原则。那么在这个原则上呢,通常可以说是保持这个原则,为什么呢?如果这个老板干过一次的话,这个报纸的威信就下降了。这个对职业的编辑来讲是关键,尤其如果你是个主编。你说这个文章可以出,你老板说这文章不可以出,那他这个主编的位置就没有威望。所以这个当中的关系就非常明确。那么,万一他写的文章是错的,那么经常有人写信,比如说我经常写文章,我对他提议,他也要接受。但是问题在哪里,比如他讲错了后,我写的抗议,登小小一条,讲他讲错哪里了,不可能的事情,这个是很大的一个问题。所以没有办法了,纽约时报跟你讲话,你要想好再登出来,你就找华盛顿邮报,或者找别的报纸去登。电视节目影响力非常大众化,而不是煽情。所以如果研究大众传播的煽情的话,你知道,人的记忆是很短的,大众记忆是很短的,一天就过去了。报纸是永远留住的,看这个文章的人是对这个题目感兴趣的,而大众化的报道很快就过去了。所以这两个方面呢,为什么从中国来讲对报纸类的文章非常注重,美国对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比较注重,别的可以不计,因为这两个报纸影响在西部东部的政客,纽约是大财团,华盛顿是美国国会和领导人所在地。所以这两个地方影响着那些人,而那些人对电视的报道是不注重的,今天讲他好,明天讲他坏,他不当一回事的。像报纸呢,他是认真去斟酌的。所以这两者是不同的。

  提问:刚才您讲的信息流的问题,讲到清华要出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但现在比较流行的管理模式,大部分都是从制造业,可口可乐,或者其他,从来没有过多报道关于媒介行业的管理。媒介行业面临两大潮流,一个是购并,这种整合,一个是分离,更专业化。那么这个里面更大的问题是管理和经营。那么也许投资的不是机会,整合媒介首先在于整合其管理者。那么对您来讲啊,还是在中国,因为中国这方面可能更欠缺一点,怎么能够做一些事情?这是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就是说,很明显我们有些学生,中国意识过强,如果美国人想挣钱的时候,他不管这钱是怎么样来的,他只要能挣钱,可中国人更多的在挣钱的时候一定要带上一个中国的帽子。那么我们进军美国市场的时候,我觉得是应该我们对克林顿的问题,所以才特别在乎人家对江泽民提出的问题,这个我觉得很多是我们记者新面临的选择,所以搞新闻的人能不能以一个更开放的态度站在外部视角看中国,更有帮助?这样对我们整个的受众没有影响。

  回答:我看是这样子,因为从媒体来讲呢,你看看西方媒体的发展,那么我们把媒体分几个类,电视台,发展的基础是很传统的;还有电影,它的这个很简单,它是个人创造性的发展。那么新闻呢,西方新闻的开始呢,倒不是一个从公正客观的角度去,而是高度利用地方政治的一个手段工具来开始的。很多人没想到西方报纸是怎么来的,西方报纸开始是很好笑的。你看看纽约时报的历史,你看看华盛顿邮报的历史,都不是从一个公正客观的开始发展,而是某某政客想利用这个大众化的媒体来捧自己上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呢,报业的大亨都没有什么操作企业的管理家,都没有的。什么叫大亨呢,他讲话算数的,大亨。而逐步转到企业化,这个是个很有趣的例子。那么提到媒体管理,我觉得中国可以在这里面花点时间研究一下。从媒体看,怎么样来以中国化的管理系统来解决目前的发展?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呢,因为将来的压力会增加,而不会缩小。而在增加压力之后,咱们怎么样逐步逐步开放。咱们是顶住顶住,不开放不开放,咱们一点也不可以卖。这个迟早要开放,在开放的时候你以什么形式来管理?这就是说,这个是无形资产的管理方式,制造业很容易,但是要管这个智慧财产就是新的题目。在国外可以说没有模式。但是它的历史存在,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的有趣。

52书库推荐浏览: 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