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忠孝观念的基础上,使长幼尊卑贵贱等级规范化的三纲五常压抑了人们的思想自由,束缚了人们的行动,形成了“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思想传统。知识分子引经据典繁琐考证,靠注解权威经典进行学术研究,缺乏大胆思考,勇敢探索的学风,人们为了论证自己的思想行为的正确,不是以实践和现实生活为依据,而是以先圣贤哲的言论作为判断的标准。小心谨慎,循规蹈距,不敢越雷池一步,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基本特征,离经叛道是他们最害怕的罪名。社会思想由教条主义走向宗教神秘主义,日趋僵化,完全失去现实性和斗争性。在这种状况下,期望有大批知识分子进行积极的科学实践,勇敢探索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科学需要的是创造性,它在本质上是反传统的,它以探求未知为自己的目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不仅排斥技艺,而且把对天道自然的一般研究也排除在外了。
这种社会思想对认识自然的基本要求,就是把对自然现象的说明作为“取辩之物”的基本手段。它需要的是一种非经验性、非逻辑性、非定量性和非构造性的科学思想。其基本特征就是逍遥性和停滞性的结合,朦胧性和全面性和结合,即用先验图式和混淆不清的概念来解释自然现象的神秘性,与以无条件终始循环来体现发展变化的封闭性的结合。这样,道气、阴阳五行说比以实践为基础,理性分析为手段的墨子科学,就更容易被在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以忠孝为中心内容的社会思想所接受。道气、阴阳五行作为一种宏观僵化、微观循环的框架,是从同一方面来认识整体的过程和联系,从整体功能和表象变化来体现对事物的认识,而忽视了从局部结构的差异来认识事物。这样,道气、阴阳五行说就易与具体的经验科学相脱离,蜕变成为一种僵化的神秘主义的理论,成为宗教迷信的工具。谶讳学的盛行,道教的兴起,是社会思想由僵化走向宗教化的具体表现。
在这样的文化传统和思想状况下,不仅墨子科学思想的湮灭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连一般的研究自然的科学活动也受到阻碍。徐光启在谈到元末明初以来的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时,曾感叹地说:“算术之学特废于近世数百年间尔。废之缘有二:其一为名理之儒,土苴天下之实事;其一为妖妄之术,谬言数有神理,能知来藏往,靡所不效。卒于神者无一效,而实者无一存” 。这个断语,从以儒道佛为主体的传统思想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来看,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传统社会思想在思维内容上排斥对科学技术的研究;二是传统社会思想在思维形式上将理论引向神秘主义。这种消极影响极为深远,在社会变革、动荡的年代往往会以更集中、更典型的方法强烈地表现出来,而且表现得将更直接,更自觉,更理论化。曾目睹近代科技传入近代中国曲折经历的梁启超不无感叹地指出:“我国人所谓‘德成而上,艺成而下’之观念因袭已久,本不易骤然解放,其对于自然界物象之研究素乏趣味,不能为讳也” 。“盖固有之旧思想,既深根固蒂,而外来之新思想,又来源浅觳,汲而易竭,其支绌灭裂,固宜然矣” 。作为一个旁证,近代中国接受近代科学的曲折性、艰巨性也可说明墨子科学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模式的不相容性。。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孙诒让:《墨子閒诂》,中华书局1986年版。
伍非百:《中国古名家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梁启超:《墨子学案》,中华书局1936年版。
梁启超:《墨经校释》,中华书局1941年版。
罗根泽编著:《古史辨》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谭戒甫:《墨辩发微》,中华书局1964年版。
高亨:《墨经校诠》,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岑仲勉:《墨子城守各篇简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
沈有鼎:《墨经的逻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方孝博:《墨经中的数学和物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陈孟麟:《墨辩逻辑学》,齐鲁书社1983年版。
侯外庐、赵纪彬、杜国庠:《中国思想通史》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史》(先秦),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52书库将分享完结好看的小说以及现在文学书籍等,找好看的小说就来52书库https://www.52shuwu.com/】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站不做任何负责,版权归原文作者!如侵权,请邮件联系。
52书库推荐浏览: 邢兆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