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评传_郭廉夫【完结】(54)

阅读记录

  丹虎从风原是女,神龙作浪化为僧。

  书家时代难颠倒,科学精神避爱憎。

  传说无权充铁证,墓碑跃跃出金陵。

  这场讨论,还在香港学术界引起反响。6 月13 日,香港《大公报》及时报道了郭沫若论《兰亭序》真伪文章的内容。接着,该报根据一一些读者来信及电话询问详细内容,还由编者在20 日写了答读者问的短文。6 月22 日开始,香港《文汇报》全文转载了郭沫若的文章。香港《大公报》也发表了谈论《兰亭序》真伪问题的文章。

  三报刊背后的议论陈叔通在报纸上读到郭沫若的文章,曾写信与书法家沈尹默、邵裴于等交换意见,鼓励他们就此撰写文章。沈尹默7 月16 日复信给陈叔通说:"《兰亭》公案各方皆有言论,裴子不同意郭公臆断,足以代表一切,非私言也。"他不赞成郭沫若"以字形判非右军笔",认为"如照郭说,以字形判非右军笔,则其他世传右军字迹如《十七帖》??等等,以及《快雪》、《时晴》、《奉桔》三帖,中唐时期流入日本之《丧乱》、《孔侍中》两帖,皆陈隋人所廓填者,皆有问题,可以一笔抹煞。不但此也,与右军同时除三希之王譞伯远帖或者为郭公所承认,其余王导、谢安、王廖、庾亮、庾翼诸人遗迹皆可否定,此事恐不甚合理也。"他认为"郭文自相矛盾之处颇多",站不住脚。

  住在杭州的邵裴子,时已八十二岁,任浙江省文史馆副馆长。他在7 月30 日给陈叔通的复信中,提到陈剪寄给他的高二适文章时说:"其文不旧不新,而标点断句亦有不在句未者,均觉生疏,且文意亦有不尽清晰处。高自称为向来留心王书者,盖亦一狭义之专家。其论以郭为'小姐'而以李(按指李文田)为'丫头,,虽止明'羞小姐,,却还大'打丫头'。 ????"沈、邵都不准备撰写文章,陈叔通又将两人复信转寄给顾廷龙,劝他写文章参加讨论。8 月2 日,顾廷龙复信给陈叔通说:"两奉手书欣悉一一。附示邵、沈两函,均已拜读,并已交景郑兄同阅。渠拟遵嘱试就邵公一札加以补充整理,惟恐平时对此问题甚少研究,恐整理不好。一俟脱稿,即呈台教。龙颇恩试论晋人书法兼及《兰亭》公案,倘能成文,当先呈海。日前商锡永君赴青岛过沪,闲谈《兰亭》,渠想作小说,《光明》收到论文想必不少。高二适似曾在墨巢座中见过。渠所举《兰亭》隶意,似太勉强。"沈尹默没有写文章参加讨论,但他不同意郭沫若的意见。

  当时陈叔通把同沈尹默、邵裴子来往的这些信件都给郭沫若看了。

  章士钊没有直接写文章参加报刊上的讨论。但从他向毛泽东推荐高二适文章的信,可以看到他是明确支持高文、反对郭文所持意见的,当时章氏正在编著《柳文指要》,他在书中借题发挥,特意写了《柳子厚之于兰亭》,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坚持《兰亭序帖》非伪,《兰亭序文》为真,而斥反对说者"持论诡谲,不中于实";又说:"如近日例,拘执新出二墓石为职志,以一定万,以偶冒常,似于论法为大敌。"同郭沫若的观点是针锋相对的。7 月12 日,报社编辑部收到一篇寄自"北京东城史家胡同二十四号"、署名王益知的来稿:《(兰亭序真伪)辩》。这个地址是章士钊的家,经了解作者是章的秘书。这篇文章主要从李文田跋来论辩《兰亭序》真伪,认为李跋有很可疑之处,从而说明《兰亭序》是王羲之的笔迹。他还认为,《兰亭序》不能同《爨宝子》、《爨龙颜》相比,因为一个书法家写的不同字体,有时完全两样。对《兰亭序》和《临河序》问题,作者认为,《临河序》不是《兰亭序》的缩槁,恰恰相反,《兰亭序》却是《临河序》的引申和改写。7 月21 日,章士钊曾对我报记者说:《兰亭序》的真伪问题,是一个大问题,会引起大家关注的。但是这一件事与政治无关,纯粹是学术问题,可以让大家写文章进行研究和探讨。

  隔了两天,7 月24 日,王益知一天中连给报社打了两次电话,说发现了新材料,要进行修改和补充,要求索回他的文章原稿。报社编辑部将其文稿寄还作者,从此没有下文。

  9 月17 日,章士刽又对我报记者说:我也有一篇文章(按:大约即指《柳子厚之于兰亭》),但是不好拿出来,一个原因是,我同郭老常见面,不好意思伤感情。但是这类辩论文章,难免意气用事。另一个原因是,最近听到一些风声,传说章某在这次讨论中,自己不出马,指使高二适试探一下,在幕后摇旗呐喊。这使我感到此事一下又卷进了政治漩涡。

  由此看来,章氏秘书抽回已经寄到报馆的文稿显非偶然,该同这里所说的"风声"不无关系吧!

  在此期间,报社编辑、记者在采访、组稿活动中见到的许多学术界、书法界人士,都很关切这场讨论。他们虽都没有撰写文章,却很坦率地对记者谈到自己的意见。他们的态度可以分作三种:许多著名的史学家赞成郭沫若的意见,如顾颌刚、翦伯赞、龙潜、郑天挺等:还有不少著名的史学家、书法家和文学家不同意郭的意见,如魏建功、吴组缃、启功、柴德赓等,还有碑帖店的老先生们流露无限忧虑的情绪;更多的表示赞成郭沫若一方的意见,但又感到文章有缺陷,有的认为双方文章讲述的理由都不充足,如唐兰、黎锦熙、唐长孺、周振甫、博雪斋等。当时报社编辑、记者接触到的各方人士,都对这场讨论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52书库将分享完结好看的小说以及现在文学书籍等,找好看的小说就来52书库https://www.52shuwu.com/】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站不做任何负责,版权归原文作者!如侵权,请邮件联系。

52书库推荐浏览: 郭廉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