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评传_欧阳哲生【完结】(32)

阅读记录

  genus相同,意为最高概念。但“道”又不是不可捉摸,无可言状的恍惚。严复认为“有象之物,方圆是也;有物(质)之物,金石是也;有精(生命)之物,草木虫人是也。以夷、希、微之德(本质)而涵三有。其真,故曰观;有信,观可观徼;为一切之因,而有果可验。物之真信,孰逾此者”[25]这里所说的道,决不是神秘莫测的精神实质,恰恰相反,而是具有无征不信千真万确的物质属性的物质实体。可以说,严复对于老子哲学体系核心的“道”,给予的是唯物主义的解释。

  “道”的首要含义是指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26]道与天、地、人并列,并不凌驾于这三者之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7]人要受天地环境的制约,而天地遵循的道(规律)就是自然。这里,“道”的涵义比较清楚,即指具有物质属性的自然规律。严复加在这段文字上的评语是“道即自然,特字未字异耳。”完全同意老子的“道”的本义所具有的物质属性。

  如何看待世界上的善、恶?老子曰:“善之与恶,相去何若?”[28]其意为,善与恶有所差异,但到底相差多少呢?“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29]意思是指,“道”养育万物,但不主宰它们,因为它本来就没有什么要求欲望,这可以叫做小;万物归顺于“道”,而“道”也不主宰它们,这样,可以称做大。严复例举数学的微积分类来加以说明,“道固无善不善可论。微分术言,数起于无限小,直作无观,亦无不可。乃积之可以成诸有法之形数。求其胎萌,又即在无穷小之内,此道之尽绝言蹊也”。[30]所谓“大小之名,起于比较,起于观者。道即本体,无大小也”。[31]老子说:“上善若水”,严复认为这就是“以水喻道”,[32]假如“以日喻道,有其上下,特不缴不昧耳”。他还进一步论述:“道与宇宙,无穷者也,何由见之。’”大意说,宇宙万物无穷无尽,是观察不完研究不尽的。所有这些,都在于说明作为规律性的“道”的普遍性和物质性。

  在认识论上,严复也是唯物主义者,首先他承认主客体的区别。他说:“道者同道,德者同德,失者同失,皆主客观之以同物相感者。”[33]作为人的主观认识能力的主体和作为客观事物本身的客体,两者都是与物接触而有所感验。“信不足者主观之事,有不信者客观。”[34]认识不只是人的主观能力,而能不能真正得到真实情况则是客观的本身。老子提出“不出户,知天下”以及“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35]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轻视感性认识的重要性,抹煞实践经验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对这种观点,严复认为“夫道无不在,苟得其术,虽近取诸身,岂有穷哉!而行彻五洲,学穷千古,亦将但见其会通而统于一而已矣,是以不行可知也,不见可名也,不为可成也,此得道之受用也。”[36]强调理性认识融合贯通的作用,但由此又认为“不行可知”,依然是附会了原著的唯心观点。

  总的来说,严复的唯物论并不彻底。他的本体论对老子的道有时作唯心的理解,如他认为老子的道与周易的太极、佛学的自在、西方哲学的第一因都是一样的。在认识论上,他对精神实体的“道”视为不可思议的,有时陷入一种不可知论的境地。

  尽管如此,严复的《老子评语》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一部有价值的著作。虽然文字不过三千,对《道德经》八十一章也并未全部进行评点,有三分之一章节没有涉及,但严复的老子学研究应当说是超越了古人。这主要表现在他首次在老学史上,运用西方学术的某些观点来分析中国典籍;它表明了严复政治上要求民主、自由的强烈愿望;它对老子“虚静无为”的思想进行了改造,强调中国应当发奋自强,适应《天演论》的物竞天择的要求;它借用西方近代的机械唯物论,对老子的思想作了唯物主义的诠释。因此,严复的《老子评语》可以说是老学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也是人们研究近代学术史一部不可不注意的著作。

  4.2 庄子评注新特色

  在中国学术史上,人们向来将庄子与老子并称,视他为自成体系的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思想俊逸超脱,意蕴深远,在士林学子中颇有市场。

  《庄子》与《老子》各具特色。《老子》二书短短五千言,高度概括的哲理思想,浓缩在十分简洁的文字之中,谓字字珠矶,寓义深奥,读来颇为艰辛费解,令人难以咀嚼。《庄子》则与之不同,它共33篇,十余万字,其中分为内篇、外篇、杂篇。有一种传统的说法,认为内篇是庄子所自著,其余是门生弟子后学所著。这只是一种揣测,并没有什么根据。不过,《庄子》语言活泼,意境清新,形象生动,如江河一泻千里之势,读来引人入胜,不知倦止。严复喜读庄子,多年探研,常至爱不释手。现存他的《庄子评语》虽刊于1916年,但并非一次成稿,为多年陆续评点,不断积累而成。刊印本中,有香港出版的福州珉云堂丛刊(岷本),以马其昶《庄子故》为底本,曾克耑校录并序,该版系以严琚先生所藏评点本移录而成。另有杭州大学严群教授自藏《庄子评点》(严本,未刊),系严复在亲友家读《庄子》时随手所作的评注,条目较岷云堂本多。但也有的评注,岷本录而严本缺。两本评注共415条。其中完全相同的110条,基本相同而文字略有出入的95条,岷本有而严本缺的约60条,岷本缺而严本有的约140条。[37]内容属评语者260多条,属文字训诂者140多条,其中有评论的眉批,有释疑性的注解,或以硃笔圈点,或用英文加注,其约数万言。文字简练,寓义艰深,有的甚至晦涩难读。严复素慕桐城派古文的风格,在评注中表露得相当典型。

  严复评注《庄子》,基本上是把庄书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对待的。首先对内篇作了总评,而后分别加以评注、圈点、训诂。他总评的要点是:

  尝谓内七篇秩序井然,不可棼乱。何以言之?盖学道者,以拘虚、笃时、束教、囿物为厉禁,有一于此,未有能通者也。是故开宗明义,首告学者必游心于至大之域,而命其篇曰《逍遥游》。……其次,则当治物论之本齐。……再进则语学者以事道之要,曰《养生主》。《养生主》者,非养生也,其主旨曰依乎天理,是故有变境而无生灭,安时处顺,薪尽火传,不知其极。然而人间不可弃也,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者焉,是又不可以不讲,故命曰《人间世》,一命一义,而寓诸不得已。是故庄子者,非出世之学也。[38]其大意是,要理解“道”的奥妙,必须不受时间地点条件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否则,一旦如此,就很难融会贯通。因而首先要解放思想,然后依照内篇序列,从《逍遥游》到《齐物论》,再从《养生主》到《人间世》,逐步领会,以便理解庄子的处世之学。在这里,严复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的重要看法,即庄子哲学“非出世之学也”。

52书库推荐浏览: 欧阳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