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习仲勋一行回到县城已经很晚了,但他还是坚持要去收容站看看。收容站主要收容了大批偷渡外逃时被抓回的人员。在那里,他问外逃人员:“你们为什么要跑到香港那边给人当奴仆,受人剥削?”有人回答说:“我们穷,分配很低。到香港容易找工作。”方苞告诉习仲勋,有很多偷渡到香港的人,找到工作后很快就可以寄钱回家,一两年家里人就可以盖 起新房。这对习仲勋触动很大。
第二天,习仲勋一行从县城出发,驱车前往皇岗。在边防部队的嘹望哨所,习仲勋用望远镜观看了对面香港九龙新界和麻坑等地的情况,并到水围大队走访了“渔农村”群众。第三天,习仲勋在蛇口渔业一大队视察。这个大队有五对渔船,最大的一百五十吨,有二百多个劳力出海,生产搞得不错,渔民收入也较高。习仲勋高兴了起来。
习仲勋在宝安县还考察了两家来料加工厂,这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最早的“三来一补”企业。一家是沙头角的塑料花厂,另一家是皇岗的假发厂。习仲勋认为开展来料加工,赚取加工费,既可以增加集体和个人的收入,也可以解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大有可为。
这次宝安之行,习仲勋接触了基层各方面的人员,了解了很多新情况,耳闻目睹了内地和香港的差距,他感触很深,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想法。
在听取方苞工作汇报后,习仲勋指出:“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宝安,总的印象是香港九龙那边很繁荣,我们这边就冷冷清清,很荒凉。一定要下决心改变这个面貌,要在全党统一认识,要尽我们最大的努力,逐步缩小和香港的差距。你们反映在英界那边有七千多亩的土地,但是大部分都丢荒了。这些土地还是要很好地经营。因为这是我们边境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也是我们边境地区逐渐繁荣起来的可以利用的一个重要资源。”
他特别强调说:“沙头角怎么搞上去,你们要优先考虑。一条街两个世界,他们那边很繁荣,我们这边很荒凉,怎么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呢?一定要想办法把沙头角发展起来。当习然,全县其他地方也要加快发展、促进平衡,但是要优先意沙头角。”他支持和鼓励宝安的干部破除“左”的思想,利用地理优势,尽快把经济搞上去。他说:“我看主要还是政策问题,只要政策搞对头了,经济很快就可以上去。这里是我们国家的南大门,你们要给国家争得荣誉,让外国人进来就看到社会主义的新气象。”
他还明确答复方苞等人:“同意你们提的办法,过去‘文革’搞错的现在都要改正过来。”他还说:“你们提出要减少粮食种植面积,省委原则上同意,具体减多少,我们回去再仔细研究。边防地区可以不交粮食给省,农民口粮自己解决,然后出口挣外汇。香港市场需要什么,什么可以多挣外汇,你们就养什么、种什么。”习仲勋的这番话,实际上就是要宝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规划、来运作。
这次宝安之行,深深震撼着习仲勋。他在想,香港人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广东人,为什么在香港能把经济搞好而在广东却不行?同时,他经过深入农村实地调查,同基层干部和群众谈话,就如何搞好生产、发展经济、改善群众生活和制止外逃等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这对他进一步认识和考虑解决广东问题,起了重要作用。
对于方苞等人提出的过境耕作和开展小额贸易等问题,习仲勋雷厉风行,指示省委和省革委会尽快落实。七月中旬,省革委会便批复同意宝安提出的过境耕作问题。随后,省委派出工作组到宝安、珠海两地调研,帮助搞外贸基地建设。不久,省革委会又批准宝安县过境兴办养鸡场,并允许鸡场人员在香港居住。除此之外,宝安的小额贸易也在逐步扩大。
这月中旬,习仲勋回广州处理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后,又到粤东三个地区做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研究。
广东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粤东主要是山地,有梅县、汕头、惠阳三个地区,以农业为主。习仲勋到粤东主要是就如何加快广东农业发展问题进行考察。
七月十八日至二十四日,习仲勋首先到梅县。他冒着酷暑高温,翻山越岭,深入到兴宁、蕉岭、大埔等县的农村、工厂,在田问地头、养猪场、炼铁炉旁,与农民、工人、干部和知识分子交谈,了解各方面的情况。他听取地、县、社、大队、生产队干部的情况汇报,仔细询问揭批“四人帮”和落实政策的情况,了解夏收夏种、农田基本建设、山区建设、科学种田、发展多种经营和养猪等情况。习仲勋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对悔县加强山区建设,打农业翻身仗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习仲勋反复强调,梅县地区山多人多地少,要充分利用山区的条件,发展梅县地区的建设。他指出这里的山区有巨大潜力,山多田少,表面上看是不利条件,但是如果能够把山区建设好,做到靠山吃山,吃山养山,物产就会越来越丰富,就会变成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他鼓励大家多在山上造林,种经济林、用材林,发展油茶、茶叶、水果,发展养羊、养牛、养兔、养蜂,发展编织业,采摘各种林业副产品,利用山区的水库、水塘发展养鱼,这样就可以壮大集体经济和大大增加社员的收入。他还强调,农业要上去,就要搞好科学种田,应把县农场、农科所作为全县农业科学研究的中心,搞综合性科学研究,包括种子、土壤、植保、栽培技术等。要充分发挥各级农业技术人员的作用,搞群众性的科学研究。
习仲勋还强调,地、县和社队领导干部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多和群众商量办事,认真落实党的政策,用政策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农业要大上,干部要大下。各级干部都要深入实际,从具体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不要搞一刀切,要把那些被“四人帮”破坏了的各项政策尽快恢复起来。
七月二十四日至八月四日,习仲勋来到汕头。汕头紧邻大海,水天一色。久在北方工作的习仲勋,被这里的壮美景色所吸引,连声称赞汕头是个好地方。他在汕头十二天时间里,先后到饶平、汕头、南澳、潮安、揭阳、揭西、普宁、潮阳、惠来、陆丰和海丰等县(市)实地考察,听取了地委、汕头市委和各县县委的工作汇报。他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座谈,并深人到饶平县新丰公社、潮安县黄厝尾大队、揭阳县三担大队、华清大队,和干部群众座谈,了解农业生产情况。
习仲勋根据汕头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打好农业翻身仗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他说,汕头地区是人多地少,但需要具体分析,平原是人多地少,山区则是地多人少,要实事求是地解决各自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充分挖掘各个地区的生产潜力。潮安县黄厝尾大队,“每人平均只有五分多地,他们实行水旱轮作和经济作物轮作,全年粮食亩产达二千六百多斤,经济作物也获得高产。”习仲勋充分肯定了黄厝尾大队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抓科学种田,抓平衡增产的经验,称赞他们是潮汕平原的一面旗帜。在饶平县,习仲勋听了县委关于开发山区,实行林、粮间作,“一手抓了两条鱼”的汇报时,兴奋地说,这样做很对,汕头地区有一千一百多万亩山地,这个潜力大得很。这几年山区建设是个薄弱环节,今后要重视治山,把山区开发起来。要把山地划分好,规划好,合理开发。平原地方也可以组织专业队,参与山区的开发建设。
52书库推荐浏览: 习仲勋传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