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仲勋传_习仲勋传编委会【完结】(2)

阅读记录

  习仲勋传 作者:习仲勋传编委会【完结】

  《习仲勋传》全书(上、下卷)自20世纪90年代至2013年,编撰时间达20年,约94万字,基本上是以时间为线索,凸出重点事件,平实记录了传主生平。

  《习仲勋传》主要内容是关于传主习仲勋的生平描述、介绍。《习仲勋传》上卷,是在反映习仲勋作为陕甘宁边区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的革命经历和卓越贡献的同时,清晰地展现了传主的革命征程。 [5] 《习仲勋传》下卷,是在真实记录和反映了传主习仲勋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呕心沥血,顽强奋斗的革命历程上,同时体现其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上卷

  第01章 志存高远

  第02章 人生新历程

  第03章 “兵运”两年间

  第04章 渭北烽火赤子情

  第05章 在照金苏区

  第06章 转战陕甘边

  第07章 遭遇错误肃反

  第08章 两下关中

  第09章 反磨擦斗争

  第10章 党的利益在第一位

  第11章 守卫边区北大门

  第12章 在抗战胜利前夕

  第13章 人民的重托

  第14章 鏖战西北

  第15章 战争中的土地改革

  第16章 一切为了胜利

  后记

  下卷

  第17章 当好西北人民的勤务员

  第18章 努力把西北的事情办好(上)

  第19章 努力把西北的事情办好(下)

  第20章 恢复和发展西北国民经济(上)

  第21章 恢复和发展西北国民经济(下)

  第22章 倾心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第23章 出任中宣部部长和国务院秘书长

  第24章 坚持真理报实情

  第25章 永葆劳动人民本色

  第26章 飞来的横祸

  第27章 “文革”遭劫

  第28章 坚持与期待

  第29章 把守祖国南大门

  第30章 实现广东工作重点的转移

  第31章 为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

  第32章 致力新时期党的建设

  第33章 开创统一战线和民族宗教工作新局面

  第34章 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群众

  第35章 家庭生活与家风

  第36章 晚年生活

  后记

  【52书库将分享完结好看的小说以及现在文学书籍等,找好看的小说就来52书库https://www.52shuwu.com/】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站不做任何负责,版权归原文作者!如侵权,请邮件联系。

  上卷

  第01章 志存高远

  还是在延安时代和共和国成立初期,已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的习仲勋,常常在餐桌上高声吟咏反映农民军训生活的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围坐四周的孩子们也稚气地和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习仲勋,这位由农家后代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对祖国和人民,尤其对中国农民怀有特殊而深沉的感情。党经历了七十余年的不懈奋斗进入人生深秋的时候,他仍时常吐露心声:我是农民的儿子。

  习仲勋与黄土地的历史情缘,要从比他的年龄更久远的年代计起。

  ●家世沧桑

  在陕西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衔接地带、八百里秦川中部,有一个享有“关中名邑”美誉的古老县城,叫富平县。在富平县南端有一条自西北流向东南的河流,因河床沙石冲击,人称石川河。涨潮季节,河水掀起波浪,洪峰湍流,萦回富平境内数十里。“岭南鹳鹊别封疆,历历相传岁月长。漆沮流来还祋诩,山崖断处是频阳。峰峦耸翠依天秀,桃杏飞红带雨香。极目登清情不厌,几回骚首自徜徉。”古人的诗句,生动地反映了石川河流域的自然风光。在石川河中游川道南岸上,坐落着一个只有两户人家的小农庄,名谓习家庄(今属富平县淡村乡中合村)。1913年10月15日(农历9月16日),习仲勋就出生在庄上的一所农舍。

  富平,因其秀美的自然环境和较为发达的经济文化,故渠“富蔗太平”之意而得名。据富平《古县志》载:“邑有山川,物阜财丰,富称沃壤,利甲关中。”县境位于渭水以北,北枕桥山余脉,群峰竞秀,盘亘绵延;南襟渭河平原,连接秦川腹地,据古城西安仅六十公里之遥;东带温泉河与蒲城、渭南接壤;西萦漆沮水和三厡、耀县相邻;中部川原相间,起伏和缓,适合农、林、牧、副业生产和粮、棉种植。地下蕴藏丰富,质地优良。富平从置县起已有两千四百余年悠久历史。早在西周时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前七七一年,这里属京畿之地。秦历共二十一年(公元前四五六年)始设县治。因位处频阳山之南,频水之北,故名频阳。汉至宋代,境内先后设立土门、怀德、美原县治。西晋时自彭原界(今庆阳地区西南)徒富平县治于怀德城(今富平县怀阳城)与频阳县并存。元朝至元元年(公元一二六四年)美原县并入富平县,自此富平县名一直沿用至今。

  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创造了颇具特色的文化传说,形成了淳朴而强悍的民风民俗培育了众多的有功于社会进步的杰出人物,秦统一六国的大将王翦、王贲父子;东汉检校刑部尚书李彦温;明吏部尚书张忱,嘉靖河南道御史杨爵,四朝元老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孙丕扬;清翰林院检讨关中三李之一李因笃、广东陆路提督、鸦片战争中抗敌英雄张青云等,成为其中的优秀代表。记录富平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名胜古迹散布于城乡各地。仅汉、唐、周、魏帝王陵墓十余处。诸如唐中宗定陵、代宗元陵、顺宗丰陵、文宗章陵、懿宗简陵及秦王翦墓、清李因笃墓等。另有盘龙湾、窑桥寨及仓廒、寺庙、碑刻等古文化遗址和众多的文物,历来为当地群众所珍视。【贺氏藏书·刘大海精校】

  习家庄位于富平县城西南十五华里处,与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家乡三原县相接;正北二十里处的庄里镇,是近代著名爱国将领胡景翼的故居和早期革命活动的地方。以赵宋皇帝定名的赵氏河绕习家庄的西北方流过,汇入石川河。庄子东南是荆山,“荆山,一名断原,即荆山脉尽处。自三原迤逦而来,至富平、临潼两县之交,为漆、沮水冲断,因名断原”。山之东麓系汉太上皇刘执嘉的陵寝所在,五十余座无名陪葬墓横列东西。周秦汉唐时,这里草木葱翠蔚然深秀,是文人学士览胜之地。一条古驿道由县城横跨石川河,从习家庄仅东侧穿过,通至三原,到达省城西安。二十世纪初,这条驿道已成为人往车来,物粮运转,信邮传递的交通大道。星换斗移,岁月悠悠。多少年来,它给道旁这个小小农庄带来了多彩的海内外传闻和思想文化信息,习仲勋从启蒙时代起就成长于这秀美的山川和优良的历史文化氛围之中,吮吸着黄土地香醇丰富的乳汁,接受中国农民传统道德风尚的熏陶。这里的草本风情、人文景观,在他心中留下了终生难忘的深刻印象。

  习家庄,是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一九零零年)习姓一家迁居落脚这里后才有的新庄,故以习姓冠以庄名。它是庄上主人数百年间辗转迁徙沧桑岁月中的又一个归宿。

52书库推荐浏览: 习仲勋传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