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传_谭树辉【完结】(11)

阅读记录

  岳飞功劳很大,但他的住宅却极其简陋,与许多官员争相构建豪华宏伟的宫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高宗为了对他进行奖励,原打算在临安为他建造宅第,但是岳飞却拒绝了。他引用了汉朝将领霍去病的话来作为解释 :“北虏未灭,臣何以为家?”他的话,使满朝君臣,都为之感动。

  皇上曾赐予岳飞许多财物,但岳飞从未用作私人享乐。有一次,他命令将仓库里的物品,全部变卖,用所卖得的钱来营造良弓。有个将领说,制造兵器不必要花费私人的钱财,他劝岳飞收回钱财。但岳飞只是摇摇头,说如果向朝廷申请军费,还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既然如今很需要兵器,还是由自己来支付这笔费用吧!

  当兵的人大都喜欢喝酒,因为战斗是一种生命的 赌博,需要有勇气和胆量。而岳飞因为曾经有过两次醉酒失事的教训,所以将这唯一的饮酒嗜好也戒掉了。

  岳飞当了这么大的官,享受着优厚的俸禄,但是却能够保持质朴的作风,对个人的荣华富贵看得非常淡,却在长年抗战中不遗余力,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国为民奉献一片赤诚。这在当时是多么难得啊。岳飞以他自己的优秀品行,深深地感染着军中的兵士,也在历史上树立起一个巨大崇高的形象。

  六、举兵北伐 长驱伊洛

  怎样收复黄河中游的失地,这是一个一直缠绕在岳飞心头的问题。对此,岳飞心中酝酿着一个计划,即从他的驻地鄂州出发,北上进军,直捣汴京,而南宋的其他军队则从东南和西北两冀出兵配合,合击伪齐和金军。为了实现这个计划,岳飞从各个方面作着准备。但是,朝廷在人事上正发生着一个极大的变更,对此后的战事发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赵鼎和张俊是宋朝中两位有名的大将,但由于观点上的差异,他们之间的裂缝越来越大,以至达到再也无法共事的程度。两个人争吵不休,始终没办法心平气和地面对。最后,赵鼎自愧弗如,便提出辞职,离开了朝廷,辞去了原有的职位,到绍兴当一个小小的知府去了。

  赵鼎被张俊逐走后,朝廷又引进了一名大臣,他便是后来遗臭万年的秦桧。秦桧原来是北宋政府的一员大将。在北宋灭亡之后,他和徽钦二帝一同被掠往北方。秦桧毫无民族骨气,到北方后,他想尽一切办法来讨好金军首领。最后他终于巴结上了金朝军事统帅挞懒,做了挞懒的参议官,由一名北宋的官员沦为一个对敌人卑躬屈膝的卖国贼。1130年,他随挞 懒南下攻打宋国,挞懒将他放回南宋,让他在朝中尽力破坏抗击力量,和金国相互呼应。面对岳家军这支强大的军队,金军感到手足无措,因此挞懒将许多希望寄托在回国的秦桧身上,而秦桧对金朝贵族是惟命是从,回到国内后总想着如何为金军立功,求得金军首领的赞赏。

  返回宋廷的秦桧,曾被闲置过,如今,张俊将赵鼎逐走后,就将目光转到了秦桧身上。由于秦桧在北宋末年曾表现过反对求和,张俊被这个表象所迷惑,以为秦桧依然像当年那样,因此就想拉笼秦桧,一来可以培植一个自己的亲信,二来也为自己培养个接班人。经过从前曾被宋高宗罢去相职的教训,秦桧也学乖了,尽量地靠拢张俊,同时又克制住自己暴虐贪婪、媚敌求荣的本性,明是充当宋国大臣,实际上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奸细。

  绍兴七年正月,金朝向南宋通报了徽宗的死讯。高宗每每见到朝臣,总要装出无比哀恸的模样,时常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倾诉着他和徽钦二帝的深厚骨肉之情,以及家仇国志难酬的悲哀。而且每当与岳飞见面,常要谈及国势军情,表现出抗金之意。当时岳飞又增添了一个太尉的头衔。太尉是当时武阶官中最高的一级。岳飞的职位实际上已经与韩世忠、张俊等大将平列。因此岳飞在朝中已算得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当岳飞和宋高宗谈话时,岳飞就机智地将话题引到再次出兵北伐的问题上。一次宋高宗问岳飞是否有良马,岳飞就以自己的一匹马为例子,说明喂养好马需要懂得如何饲养,如何让它发挥最大力量。借此机会他提出只要高宗能够放心大胆地委派给自己更多的军队,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他希望高宗不要被从前北伐成果不大理想所吓倒,而应该将目光放长远些,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皇帝将岳飞的话听进去了,并且开始将许多兵权授予岳飞。他曾经背着韩世忠等人,单独召见岳飞,亲切而满怀期盼地对岳飞说 :“振兴国家,收复国土这件事,就交给你了,除了张俊和韩世忠外,其他的人就全权由你指挥了 。”这样,岳飞所指挥的范围,不仅包括了刘光世军,还包括仍为宣抚副使的吴 军,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等军,总计约十六七万人。

  宋高宗将全国大约一半以上的兵力,都授权划归岳飞来控制和指挥,岳飞重权在握,这在宋朝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证明宋高宗对岳飞的重视。岳飞盼这一天已经盼了很久,收复故土的希望更近了,他不禁万分欣喜。岳飞对高宗的信任十分感激,他在无比激动的心情下,用正楷工工整整地写了一篇奏札,敬献给了皇上。奏札中岳飞提出他早已成熟在胸的军 事计划,表示大概在三年时间内,就可以将失地收复,对此他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而在表述了满腔的豪情壮志之后,岳飞又向高宗提出他唯一的忧虑,即军粮问题,他在奏札中反复强调,希望能够引起高宗的重视。

  高宗看完后,很是高兴,对岳飞说 :“有你这样忠心的臣子,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同时,又发了几个札子给岳飞,再次扩大他统兵招兵的权力,宋高宗还亲自给岳飞发了两个手诏,让岳飞一定要抓住时机,恢复国土,切不可坐失良机,误了中兴大业,还说了一些鼓励的话。对于高宗来说,这只是封建统治者为了自身利益而采取的一些笼络大臣的手段,但是对岳飞这个“精忠报国”的忠臣来说,却是非常大的鼓舞。他的心情是既兴奋又激动。恢复中原大业,报仇雪耻之志不能实现,他的心情一直非常郁闷,现在,终于有机会“重新收拾旧山河”了,他积极地投入到伐金的准备工作中。

  但是,岳飞并没有料到,实际形势并没有他想像中的那么乐观。高宗并非全心全力地要抗金,他所有思想的核心就是要怎样求得金朝的谅解,如何与金朝议和。总是在金军南下侵宋的时候,他就吓得逃跑,而当宋朝军兵节节获胜,将金兵打退,且行将收复大部国土的关键时刻,他就害怕起来,害怕金朝统治者会怪罪于他,于是就在战争最激烈时,下诏将兵召回。 从前岳飞收复伊、洛时就是这样的情形。所以收复中原的道路屡屡受阻,行动断断续续。特别是当秦桧这个内奸再次混入朝廷,在高宗身旁为他出谋划策后,抗金的道路就越发艰难了。

  秦桧回到宋朝后,凭他那张能言善辩的巧嘴,不仅将张俊蒙骗了,而且将宋高宗哄得迷迷糊糊的。高宗曾高兴地说 :“我得了秦桧,就高兴得睡不着觉了呀 。”秦桧作为金朝派到宋朝的奸细,一回来就提出北方归北人管,南方归南人统治的分裂国土的卖国主张,并且强烈地向高宗表示出要为宋金议和效力的愿望。这正好符合宋高宗的心理,于是对秦桧非常宠幸,且将议和的希望大都寄托在秦桧身上,他似乎感到议和之门就在眼前缓缓打开,而秦桧就是那个手握钥匙的人。于是,高宗又授予秦桧枢密的重任,并且时常奖赏秦桧,两人的心思达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程度。

52书库推荐浏览: 谭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