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扮演《血衣》中的老工人。他含泪诉说:
“大宝、二宝,这是你爸爸的血衣!老孙、老李,这是你兄弟的血衣,我们要把我的血,你的血,大家的血都染上去,变成一片血染的红旗,照遍世界!”
白杨与观众们一起,拭泪昂头,奋发自强之气油然而生。
1933年春末,北平的形势越来越不妙。控制古都的国民党部队,大肆搜捕中共地下党员及革命青年,苞莉芭剧社不得不解体。
此后,白杨又和同学董世雄一起演话剧,并组织了星期剧社,活跃在北平的大小舞台上。白杨主演《自由了的范西》,她饰演的范面,博得好评,也为剧社扩大了影响。年轻的白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不久,白杨又在女同学王晖华的邀请下,参加了北平艺术学戏组织的“北平艺术研究会”。兼编、导、演于一身的高材生杨村彬准备把熊佛西先生的《喇叭》搬上舞台,特地请白杨饰演小姑娘冬姑。
在北平艺术研究会,白杨还时常念起苞莉芭剧社时那些伙伴,那些大哥哥、大姐姐给她进步的影响,那时他们给白杨取个名字叫“鲁枷”。“鲁枷”在俄语里是“红色”的意思。
有次她和杨村彬说起鲁你的名字,杨村彬向她开玩笑地说:那你是“红杨”啦!我可是“白杨”呢。
杨村彬所谓的“白杨”,言外之意专致力于艺术,其他无兴趣,才称为“白”。这时听了“白杨”这个名字,令白杨想起了小时候在乡下的白杨树给她留下的美好印象,于是在杨村彬面前使着孩子气说:
“白杨这名字还是给我吧!”
杨村彬笑诺了。就这样,杨君丽变成了“白杨”。
当时的白杨,以醉心于艺术的精神,投入《喇叭》的排练。《喇叭》排了一段时间就拉出去公演。那是北平艺术研究会的首次公演,演出相当成功。
在1933年10月的北平《晨报》副刊上是这样报道的:
北平艺术研究院戏剧部,9月3O日晚上在协和礼堂公演《喇叭》和《月亮上升》两剧,票价1元,上座极盛。在座的专家很多,士。余上沅夫妇,朱君允先生,名伶程砚秋等……大家不约而同赞美《喇叭》。……表演方面……杨君丽,即白杨(采纳杨村彬提议,易名白杨)小姐的冬始演得出色。她曾在普罗戏剧上努过力,也是一位很难得的演员;漂亮和活泼均不在杨谨(艺术学院戏剧系毕业的一位色艺相当好的女演员,是杨村彬的同学)以下,可惜声音薄,不沉着。
这次公演,白杨引起了专家与北京观众的兴趣与关注。至于“声音薄”,主要由太年少(才13岁)所致,而她的演技,在同龄人中是罕见的。
一位将鲁迅的《阿Q正传》译成英文的美籍华人——梁社乾,禁不住大步流星走到后台去,拉着白杨的手,说:
“这次来中国,有两个演员给我印象最深。在南方,我看到南国社的《苏州夜话》,数唐叔明演得好;在北方,看了你们的《喇叭》,数你演得漂亮,杨小姐前途无量。”
戏剧界老前辈余上沉、程砚秋也特向白杨颔首致意。余上沅还特请她到北平小剧院参加演出。由于白杨活跃在北平的剧场上,且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她被选为“北平小姐”,巨幅照片刊登在画报上。
一天,美籍华人梁社乾找到白杨,问她:
“你想进入中国旅行剧团吗?”
中国旅行剧团(简称“中旅”)是中国第一个半职业化的话剧团体,其发起人、团长唐槐秋在学生时代曾出国留法勤工俭学,回国后,他和发妻吴静参加了田汉主办的“南国电影剧社”(即南国社)。
南国社被查封后,唐槐秋来到南京,结识了戴涯。一天在煮酒论英雄之后,两位有志之士一拍即合:组建一个中国的旅行剧团。两人自封正、副团长。
1934年1月,“中旅”来到北平演出,梁社乾和唐槐秋是老相识,所以,“中旅”一来到北平,梁便邀请他们来作客。
当听到梁社乾问她想不想进入“中旅”时,白杨毫不犹豫地答应道:
“太好了。”
“那晚上到我家吃饭吧,唐槐秋团长今晚也来,我介绍你们认识一下。”
白杨就这样踏进了“中旅”。
两个多月后,即1934年10月21日,白杨所在的“中旅”,终于踏进了北平的艺术之宫——协和礼堂举行公演。当时的协和礼堂,是北平知识界内部专设的高级剧场。北平艺术研究会的首次演出也曾在这里举行,那次白杨参加演了《喇叭》;这次是作为“中旅”的成员,又来参加首次演出,尽管没有她的戏,白杨心里也乐陶陶的。
她看到,北平的不少社会名流和有身份的观众纷至沓来。其中,北平小剧院名演员董世锦,还帮着白杨一起散发演出说明书,给“中旅”壮威,引起观众们的极大关注。
剧场的铃响了,开演的时间到了,全场的目光都移向舞台,帷幕却迟迟没有拉开。
唐槐秋正要站起询问,团长夫人吴静特来报告:原饰演梅萝香的演员凌萝至今还没有归队,不知她上哪儿去了。
按计划,今晚演“中旅”的拿手戏《梅萝香》,主演凌萝还没有回来,怎么办?在这北平的艺术之宫里,当着那么多的专家名流,“中旅”的首场演出,难道就半途而废?这怎么行!全团的人急得团团转,白杨手里的茶杯差点儿掉到地下。
团长唐槐秋却把希望的目光移向白杨:
“小杨,你去演梅萝香。”
“我——”白杨怔住了。
白杨进“中旅”后还从来没有上过台,至于《梅萝香》,每次演出,她都细细看了,对凌萝演的梅萝香,她认为凌萝的声音还有特色,形象并不怎么好。
排演前两天,当凌萝不知去向时,团长清白杨饰梅萝香,她胸有成竹去排演了,也就排演两次,只是排排而已。她没有料到会让她正式上演,而且是在这样的场合。作这样一次极重要的演出,她的心慌了。
“小杨,别愣着,快跟我化装去。”团长夫人一把拉过白杨,往化妆室走去。
化妆时,白杨怀里还像揣个小兔子,心蹦蹦直跳,可一当走上舞台,她镇静自若。白杨饰主角梅萝香,唐若清饰筱春兰,唐槐秋饰白森卿。
白杨与他们及其他角色默契配合,举止自如,吐音清亮,每句台词一字不差,梅萝香来回走动的舞台方位也一步不乱。面前是无数张观众及专家的脸庞,是千百双注视着她的目光,白杨却如入无人之境,从外形到内心,全部进入了梅萝香的角色之中,随着剧情的发展驰聘舞台。
十四岁的白杨,饰成年的梅萝香,竟形似,神似,楚楚动人。未见她登台过的“中旅”同仁震惊了,全场的观众都在为她喝彩叫好。
白杨在“中旅”首次登台获得意外的成功。无疑这也是“中旅”在北平的艺术之宫首次公演的圆满成功。于是,“中旅”一鼓作气,在协和礼堂连着公演了四场《梅萝香》、《女店主》,继而又去开明、哈尔飞戏院及清华、燕京、辅仁等大学,公演了四十多场。
52书库推荐浏览: 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