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风月女明星_唐汉【完结】(95)

阅读记录

  却说1946年,卓越的戏剧艺术家田汉,创作了反映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蜕化的电影剧本《忆江南》。当这个剧本送到“国泰”著名导演应云卫的手里,他拍案叫好。

  “国泰”老板是上海沦陷前的L老板,所不同的是他换了一块新招牌,将“国华”改为“国泰”而已。L老板见拍此片对“国泰”甚为有利,亦愿花大本钱投产。

  《忆江南》剧情:

  “七七”事变后,上海文化界救亡宣传队到杭州工作,在一次对龙井茶农进行宣传时,采茶女谢黛娥充满着生活呼喊的歌声,赢得了宣传队员们的极大兴趣。

  队里的青年诗人黎稚云与谢黛娥相识,并一见钟情。不久黛娥离开了寄居的姑母家,与稚云成婚。稚云因害怕艰苦生活,借口离队留在杭州写作长诗。

  “八·一三”抗战全面爆发,在黛娥鼓励下,稚云回上海归队。当宣传队负责人惨遭杀害时,黎稚云又产生动摇。后来,抗日组织派他去香港工作,在募捐会上,他认识了香港小姐黄玫瑰。

  香港的腐朽生活和巨额款项的诱惑,使黎稚云堕落了。他侵吞了民众捐款,又趁避空袭混乱之机劫掠了黄玫瑰母亲的钱箱。随后向黄玫瑰求爱成婚,完全抛弃了发妻黛娥。

  香港失陷,黎稚云被俘叛变,出卖战友获释,在黄玫瑰面前却假充好人。这时,黛娥因生活艰困,又回杭州开小茶店糊口。报上误传“黎稚云跳海殉国”,黛娥痛不欲生,当丈夫为“烈士”,并供奉其仪容。

  时过三年,抗战胜利,先前被黎稚云出卖的战友出狱,来到杭州,将黎稚云丑行尽告谢黛娥。黛娥遂往上海寻找,来到黎家当着黄玫瑰面揭穿黎稚云嘴脸。

  而后,从墙上黄母照片发现,谢、黄原来是异父同母姐妹。真相既白,黛娥复回杭州,玫瑰一气出走。黎稚云归家发觉一切,乃奔杭州访黛娥,以求恢复旧好。黛娥闭门拒见,并说:

  “黎稚云已经死了,三年前我已经把他埋葬在我的心里了。”

  无疑,这是一部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又很有现实意义的影片。应云卫找到吴天,两位导演几经斟酌,决定起用“红小生”冯哲来演黎稚云,而对于女主角由谁来演,他俩一时没有敲定。

  一天,两人来到田汉家,说出心中的苦衷。田汉笑着说:

  “我向你们推荐一个人吧!”

  “谁?”

  “《马路天使》里的小红。”

  “周璇!”

  “对。我看,她演戏里的谢黛娥一定会很出色的。”田汉满有把握地说。

  “可她能演好黄玫瑰吗?我们想姐妹俩由一人兼饰呢!”吴天有些担心。

  “从她的生活和艺术经历看,我相信她也能够演好黄玫瑰的。”

  “你说得对,她很有表演才能!”应云卫兴奋地以拳击掌说:“就这么定了吧!”

  当周璇得知此事后,以很高的热情参加了《忆江南》的拍摄。她对一人兼饰姐妹俩十分有兴趣,并且努力去钻研人物,虚心接受导演和同仁的指点与帮助。

  在实景拍摄中,她放下大明星的架子,认真地向当地采茶姑娘们求教,很快掌握了一些采茶的基本动作,大家无不称赞她心灵手巧。

  1947年春末,《忆江南》制成并与观众见面。这部影片上映,引起了影坛内外的巨大反响,赢得了舆论界的广泛好评。特别是周璇在戏中兼饰两角,获得了普遍赞扬。

  坛巨匠茅盾,曾在一篇文章中称道周璇的表演:

  “……颇有分寸,难能可贵。为老友田汉的《忆江南》增色不少。”

  的确,周璇没有辜负编导者的期望,也像在《马路天使》中一样,她的表演和歌唱艺术才华,在这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当“金嗓子”周璇的表演艺术才华,在《忆江南》中再次显露出夺目的光彩时,一些电影公司的老板和编导,纷至沓来,对她竞相包围和角逐。

  L老板大献殷勤,答应酬劳按上海影星的最高水平支付,合同不必签长期的,可以签部头合同。但周璇婉转地拒绝了,她不愿意想起从前很多不愉快的往事。强扭的瓜不甜,L老板只好放弃。

  “中电”(中央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编导何非光也跑到周璇家,要邀请她去拍一部叫做《铸情》的影片。香港“大中华”的老板蒋伯英闻讯更加着急,接连人促电催,希望周璇尽快赴港,以便携手合作。

  近水楼台先得月,文华影片公司的老板吴性栽亲自出马,找周璇洽谈多次,并搬出石挥帮助从中斡旋,一定要请她去参加拍摄《夜店》。后来者占上风,周璇同意在《夜店》中担任角色。

  周璇刚走出“文华”的摄影棚,蒋伯英即从香港打电话来,要她马上启程赴港。她提出需要休息一些日子,蒋老板连忙告诉她,香港有青山有碧海,“大中华”完全可以为她作出安排,保证各种物质条件远胜于上海。周璇被说服了。

  周璇来到香港,蒋伯英哪里还有时间让她休养,当即与她签订了三部戏的合同。

  第一部戏,是吴祖光编导的《莫负青春》。由周璇和吕玉垒主演。这部戏是根据《聊斋志异》中的故事《阿绣》改编的,描写阳春三月的小乡村,一对青年男女邂逅相爱,受到上辈亲人的种种阻拦,尔后几经波折,有情人终于成了眷属。

  第二部戏,是方沛霖编导的《歌女之歌》。由周璇和顾也鲁主演。这部戏描写了某夜总会歌女朱兰的种种遭遇,全片以歌贯穿,可以说是“歌多戏少”、“一歌到底”。

  第三部戏是《花外流莺》。由洪漠编剧,方沛霖导演,周璇和严化等人主演。

  这部戏描写上海市郊小镇.一家正丰菜馆的小女店主周莺,在父丧之后主持经营,每当暇时,总是以唱歌消遣,为此引来市区远足的青年与之相爱的故事。

  这三部戏都属于所谓歌唱片,都是“大中华”老板授意编导者专门为“金嗓子”制作的。蒋伯英和其他股东老板看到,周璇的歌在香港和南洋一带比“戏”还要吃得开。

  于是,不管影片内容如何,想方设法塞进多种插曲,恢复每片必歌的老套子。这当然也很对方沛霖之类编导的口味。

  实际上,这种影片难免于俗.质量也都不高,根本不可能发挥周璇的艺术创造才能。而那些粗制滥造的歌,除了一时能迎合某些观众的听觉要求,就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也留传不下来。

  周璇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里,接二连三地赶拍了以上三部影片,自己审视银幕,不禁也感到有点失望。她对“大中华”的热情渐渐消退了。她明白自己和蒋老板的关系只有一个字;“钱!”她想带着三部戏的“片酬”返回上海。

  就在周璇犹豫不定之时,“东方好莱坞”的另一家资本较为雄厚的影业公司——“永华”通过朱石麟等人的老关系,找上了她的门。

52书库推荐浏览: 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