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5年,达芬奇为维特鲁威的《建筑十章》写了一部评论,在评论中他绘制了一幅名为《维特鲁威人》的插图。展示了人体的对称美以及人体结构的规律性。
此画的构图由一个圆圈、一个正方形和一个裸体男人构成:正方形下边的边线外切于圆周,外切点刚好是这条边线的中点;人体仰面躺在圆圈与正方形相重合的范围内,头部的顶点与正方形的上边线相切,切点也正好是边线的中点;两脚并拢于圆圈与正方形下边线的切点上,躯干与正方形的上下两边的边线垂直,两手平伸成180度,两手的指尖刚好抵达正方形左右边线,并与之垂直。在此基础上,人体在画面中又摆出第二种姿势,两脚分开,脚掌面与圆圈相交;两手上举至正方形上边线与圆周的交汇点上,刚好与头顶同高。整个人体,无论是第一个姿势还是第二个姿势,都在圆圈和正方形内显得十分对称。
1500年,达芬奇出游曼图亚和威尼斯等地后,返回到佛罗伦萨。随着共和制度的恢复,文化气氛一度活跃,他向市民展出的一幅经过精心构思的《圣母子与圣安娜》素描草图,立即引起轰动,其构图原理和画法对艺术界有极大影响,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等人也从中得到启发。
1503年,他一面着手为市政厅大会议厅绘制壁画,一面创作《蒙娜丽莎》。这是他极为珍爱的作品,始终带在身边,晚年移居法国也不离左右,最后遗存巴黎。
蒙娜丽莎是佛罗伦萨著名的银行家佐贡多的妻子。达芬奇为了唤起她发自内心的情感,曾经请到了钢琴师为她演奏、丑角为她表演。但是,这个见多识广、冷漠、理性的女人并没有使画家得到他想要捕捉到的东西,为此,画家不得不将画作断断续续地延迟了三年。有一天,这个富贵人在翻阅画家草图的时候,忽然发现了画着鸭掌的图画,她感到非常疑惑。画家说,这是他为研究和设计飞行器而画的,因为水流和气流,水浮力和大气浮力,鸭子在水中滑行和飞禽在空中飞翔有某种相似之处。鸭掌滑水动作虽然简单,但隐藏着飞行器飞行的某种秘密。这个冷漠、理性的女人听到这番话,又想到飞行器一旦设计成功,人类将可以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情景……顿时,引起了很大震动,并由衷地发出了微笑。这一难得而发自内心深处的微笑立即被达·芬奇捕捉到了,并把它成功地塑造了出来。
其实,达芬奇笔下的这一使人难忘的“微笑”已不是具体的佐贡多夫人的表情了,而是一种具有抽象意义、普遍意义和典型意义的,是“蒙娜丽莎”所有的,是达芬奇所有的,也是我们大家所共同拥有的人性特质的某种精微的东西。也许,这就是《蒙娜丽莎》巨大魅力的所在。
非常明显,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继承了希腊古典主义庄重、典雅、均衡、稳定和富有理想化、理性化的表现规范;但它又进一步突破了希腊古典艺术在人体特质上的局限,为使后来的艺术更进一步走向现实,走向客观,走向更深层,更内在,更微妙的表现树立了楷模。
1507年,达芬奇再去米兰,并服务于法国宫廷。可是他的才能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和赏识,教皇的冷漠使他十分伤心。1513年,他移居罗马。1515年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重新占领米兰,邀请他赴法国定居克鲁堡,并聘请他为宫廷画家。后来,他定居昂布瓦斯。
达芬奇晚年极少作画,潜心科学研究,去世时留下大量笔记手稿,内容从物理、数学到生物解剖,几乎无所不包。但是大部分著作和手稿都没有发表,直到他逝世后多年才被世人所发现。科学史家丹皮尔这样评论达芬奇:“如果他当初发表他的著作的话,科学一定会跳到一百年以后的局面。”
1519年5月2日,达芬奇客死异国,终年67岁。他的学生佛朗西斯柯·穆埃基说:“芬奇的死,对每一个人都是损失,造物主无力再造一个像他这样的人了。”
——传世佳言——
智慧是经验的女儿。
趁年轻少壮去探求知识,它将弥补由于年老而带来的亏损。
微少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则使人谦逊,所以空心的禾穗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禾穗则低头向着大地,向着它们的母亲。
第2章 丁托列托
姓名:丁托列托
出生地:意大利威尼斯
生卒年:1518-1594年
历史评价
16世纪意大利著名画家。
丁托列托出生在一个染坊主家里,从孩子时就喜欢画画,不管是染坊店的壁还是地板上到处都画满了画。父亲以此为骄傲,请求提香收他为弟子;但是他桀骜不驯,一点也不遵循先生的教导,终于被提香赶回来。可是丁托列托对此事一点也不在乎,在那里,他学会了老师的绘画技巧,然而,他是一位富有独创性的艺术家。佛罗伦萨手法主义有两种趋向,一是反古典的倾向,二是优美雅致的倾向。丁托列托要把这两种倾向合二为一。同时,依据传说,他立志“要像提香一样绘画,像米开朗斯罗一样设计。”他的意思是要把提香的色彩与米开朗基罗的素描。
结合起来,创造别开生面的新艺术。他将这两方面结合得很成功,因为他的素描丝毫没有米开朗基罗的印记,而他的色彩也根本不像提香的风格。丁托列托善于通过多视点强化透视效果,营造戏剧化构图。其画面色彩充满幻想,光线闪动不定,人物动作夸张,往往呈现超乎寻常的短缩形体。瓦萨里虽然羡慕他的技巧,但接受不了他那强烈的表现主义欲望,曾抱怨说丁托列托简直将艺术当玩笑。
只有在肖像画上,丁托列托比较忠实地继承了提香的传统。繁荣的威尼斯对肖像画需求量极大,提香一人难以应付,丁托列托也忙于满足这种需求。《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展》中展出的《穿皮衣的绅士肖像》,可能就是这样的作品。仔细将它与展览中提香的《有病的男人》进行比较,还是可以看出它们的差异。丁托列托在提香完美的肖像中增添了更明亮的光彩和更深刻的心理暗示。
相关链接
高价卖画
丁托列托性情激烈,留下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一个弟子把画卖给了商人,但买主觉得价钱太高因此想请丁托列托看一下;到了他的家,丁托列托看了那幅画,没想到他火冒三丈,就打了弟子一耳光。商人大吃一惊,又很高兴,以为这样一定可以用很贱的价买到手。哪知丁托列托说:“傻瓜!你怎么把这样好的画卖得这样贱!”
突出主体的简明轮廓,从左侧射来的光线照耀在毛皮大衣上面,与闪动的光影衬托出富有表情的双手:一手雄辩地指向观者,另一只手则紧拉厚重的皮衣,造成某种张力。同时,这光线照在人物的脸上,也许是棕红色皮衣反光综合作用的缘故,其肌肤透出奇妙的桃红色,恰到好处地给人物的内心世界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提香笔下的肖像人物是有自己的生活的个人,而丁托列托则喜欢捕捉人物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在某个瞬间所流露的情感与心灵世界。这是他们之间的不同点。丁托列托在反宗教改革环境中成长,培养了一颗炽热的虔诚之心,但其处事千变万化,与提香稳健的性格截然相反。
52书库推荐浏览: 付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