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4位画家_付艾琳【完结】(8)

阅读记录

  创作于1867年的《莎丽》在1868年的官方沙龙展出,并取得了成功。这幅画从居斯塔夫·库尔贝借用了自信、庄重和沉着的设色手法。那光闪闪的发辫,傲慢慢的模样,招人的目光同《罗曼·拉柯小姐》一画相比,雷诺阿的诗神在这幅画上要严格得多。但如果说雷诺阿的灵感是外来的,那么他的形象观察和表现手法的魅力却是他自己的素质。他不是为描绘人体而画画;他想表现出妇女身上衣服的白色和阴影——被黑色绦带所隔断的白色,敷在淡黄和浅红的脸上的灰色阴影,黄绿色背景上的阳伞的灰调子。那一片既起掩盖作用,同时又起加强作用的深灰调子,就像温柔的抚爱似的,显示出了一种和库尔贝不同的柔和,也表现了与柯罗色调不同的一种调子特色。虽然这幅画颜色略为含蓄了些,但是富有说服力的。

  1879年雷诺阿以《夏尔潘蒂埃夫人和她的孩子》一画在官方沙龙获得很大的成功。《夏尔潘蒂埃夫人和她的孩子》是一幅大画,并且因此而使人印象尤深。画上所刻画的人物都很秀雅,构图完全是依照上流社会的讲究安排的;穿黑色衣服的夫人充满着友善的美德,两个穿白色和浅蓝裙子的小女孩画得也十分秀丽,显得很有教养;一条大狗、桌子和地毯更加深了富丽的印象。但是,这幅画总使人觉得缺少些什么,而这就是艺术家的真挚,就是他那无拘无束的创作才能,就是他那用光来造型的手法以及他的设色安排。人物的黑色和蓝白相间的调子,客厅陈设的红色、黄色和绿色,这仅仅是显示模特儿社会生活条件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创作上的必需。这幅画是一部体面而非艺术的杰作。

  1881年夏天,雷诺阿画了《游艇上的午餐》,可以说,这幅画是雷诺阿印象派时期的最后一幅作品,也是他青春时代的光辉总结。

  ——传世佳言——

  人们正是在美术馆中学习画画的。

  人生就像顺小河漂流的软木塞。

  从41岁起,雷诺阿经常生病。在他生命的最后15年中,他受关节炎病痛的折磨,几乎离不开轮椅。他得把画笔捆扎在变硬了的手上才能画画。令人惊异的是,他作品中没有留下一丝个人痛苦的痕迹。他的艺术总是肯定着生活的美。他本能地选择他所熟悉的那些快乐事物:街道生活、乡村景色的恬美、鲜花或水果、钢琴前的消遣性演奏家、花儿一般娇嫩的小孩。他对周围的生活有非凡的鉴别力。阴影和悲痛全部被他排除在外。雷诺阿就是这样一个不轻浮的艺术家,他的艺术始终让人们看到生活的快乐和甜美的一面。

  第10章 列宾

  姓名:列宾

  出生地:俄国楚古耶夫

  生卒年:1844-1930年

  历史评价

  列宾是俄国19世纪末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

  1844年,列宾出生在俄罗斯哈尔科夫省的楚古耶夫镇。其父是一个屯垦军军官。全家人在屯垦地辛勤劳作,童年的列宾亲身体会到了生活的贫困和艰难,他也不只一次亲眼目睹了囚犯如何被驱赶着由此经过,这些印象成为他日后创作的素材。但列宾的绘画才能是受到了在画坊当学徒的表哥的影响。表哥时常给他带回一些纸张、颜料、画笔,耳濡目染,列宾逐渐对绘画着了迷。

  1864年他考入彼得堡美术学院,习画6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获得了大金质奖章和公费到意大利、法国留学的机会。1876年回国并开始了坚持不懈的创作。

  俄罗斯一些具有进步民主思想的写实派画家和雕刻家组成的“巡回展览画派”主张真实地描绘俄人民的历史、社会、生活和大自然,揭露沙俄专制制度。1878年列宾加入该画派,创作了大量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他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其现实主义绘画杰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画家的成名之作。画面上展示的是:烈日酷暑下,漫长荒芜的沙滩上,一群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前进着。列宾在油画中塑造了11个纤夫,他们的年龄、身材、性格、体力、表情各不相同,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的不仅是沙俄专制下普通民众奴役般的生活,更体会到了他们的智慧、善良和力量。这也正是画家的创新之处,巡回展览画派艺术家以往的作品都是把人民当作同情、可怜的对象,而列宾在反映现实的同时,通过人物的神态和姿态来充分体现人民身上所蕴藏的巨大能量,给人以激励、震撼。19世纪80年代以后,列宾被公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泰斗,成为巡回展览画派的旗帜。

  列宾的创作中始终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同时他本人也与进步的革命民主主义者、知识分子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因此他绘制了许多以反映“革命者不屈斗争”为题材的优秀作品。描绘流放者突然回家场景时的《意外归来》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这幅油画就像是一部小说向人们讲述一个革命者被流放后经受了怎样的痛苦,家人是多么的悲伤,以及流放者不期而至后他和家人是多么的意外、兴奋。这是画家创作鼎盛时期的一幅作品。画家的绘画天赋在该作品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画面上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一袭黑衣的老妇人刚从坐着的椅子中站起来,转向“归来者”,似乎要扑过去拥抱,又抬不动脚步;桌边坐着的两个孩子,稍大的男孩儿欣喜地抬起头注视着,嘴巴吃惊地半张着,好像要喊出声来;较小的孩子有些胆。

  相关链接

  列宾的琥珀色

  有一天,画家列宾和他的朋友在雪后去散步。他的朋友瞥见路边有一片污渍,显然是狗留下来的尿迹,就顺便用靴尖挑起雪和泥土把它覆盖了。

  没想到列宾发现时却非常生气,他说:“几天来我总是到这里来欣赏这一片美丽的琥珀色,你却把它破坏了。”

  怯地把目光从读着的书本移向“陌生人”……再看归来的“流放者”,个子高高的,瘦瘦的,身穿褪色的肥大的大衣,脚上是沉重的沾满泥土的靴子,他是经历了长途跋涉才得以与亲人相见,他的姿态有些犹豫,甚至有些不自信,似乎在这久违的家中他觉得自己像个外人,但他的神态却透出坚毅、勇敢。从流放者身上我们感觉到了革命者不屈不挠的英雄主义精神。列宾抓住“流放者跨进门槛的一瞬间,他及每个家庭成员的表情、行为”向人们展示“惊喜、意外”及其他种种复杂的情感。画家其他革命题材的作品还有《泥泞路上的押送》《宣传者的被捕》《拒绝忏悔》等。

  ——传世佳言——

  灵感是个不喜欢拜访懒汉的客人。

  色彩即思想。

  画是彩色的诗,无声的歌。

  在歌颂当时革命英雄的同时,列宾对以“历史事件”为主题的历史画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后人留下了《伊凡雷帝杀子》《扎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的回信》《索菲亚公主》等不朽的历史画作。其中《伊凡雷帝杀子》最具代表性。这是发生在16世纪的一个历史悲剧。伊凡雷帝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沙皇,从历史的角度看他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虽然阻力重重,大力推行了一系列利于中央集权的改革,备受后来彼得大帝的推崇。但伊凡雷帝生性残暴,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听了别人的谗言,怀疑儿子篡位,在一次与儿子的争吵中,伊凡雷帝使用权杖击中儿子的太阳穴,致使儿子最终丧命。画家选择这一悲剧情节精心描绘:深红色的地毯上,紧紧搂抱着鲜血如注、垂死的儿子,伊凡雷帝的瘦脸上,瞪着两只惊恐万状的大眼珠。像是在后悔,又像是在祈求儿子不要死,我们从中看到的是那种不可逆转的弑子之痛。画家通过该作品,一方面,预示伊凡统治濒临灭亡,向世人展现残暴的沙皇注定要失败;另一方面,也展现出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人性和兽性交织在一起。列夫·托尔斯泰观看了这幅作品后感慨:“好,太好了,技艺那么巧妙,又不露痕迹。”

52书库推荐浏览: 付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