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71军钟彬、钟松两师却仍具实力.结果筱原旅团激战一周,毫无进展. 9 月26日,宋希濂军长为增援钟家二师,将预备队沈发藻师也投入战场.沈师大胆迂回沙窝侧背,切断了筱原旅团后路. 16师团长藤江中将见筱原受围,急率师团主力南下,强攻沈发藻师.随后,又于10月6 日向宋希濂71军大举进攻. 3 天的血战,双方杀得天低云暗,死尸遍野,沙窝又成了藤江惠辅伤心悲鸣的墓地.
与此同时,筱家,荻洲两部也在潢川、新店等处与各路守军相持苦战.战线时而胶着,时而激烈.日军每前进一步,都必须付出昂贵、惨重的代价,参战的日军各师团都承受了进入中国战场以来从未有过的压力. 大别山的崇山峻岭、山谷险地阻滞了日军的脚步,限制了日军机械化及重火器的威力. 就在孙连仲、李品仙兵团与日军展开艰苦的拉锯战,一个山头一个村庄地反复争夺时,一个神秘的小个子将军悄悄进入了武汉东北战场.他悄无声息地排兵布阵,不像先前参战的一些将军大造声势,独挽狂澜的样子.此人姓胡,名宗南,字涛山,别号琴斋. 此一刻说胡宗南临危受命并不过分.江南冈村军已被薛岳拖住后腿,战至今日,真正对武汉威胁大的,已转向江北的东久迩第2 军.可孙、李两兵团苦战已近两月,部队残破不堪,不支之势毕露.而日军兵员补充迅速,仍一味向信阳猛攻,企图切断平汉线南下武汉.会战后期,未经消耗的江北各部只有胡宗南的第17军团3 个军.而这3 个军都是蒋介石的中央军,胡宗南又以蒋委员长"小老乡"得宠,蒋介石怎能不对他寄予厚望. 胡宗南在黄埔一期中够特殊的了.身高不足1 6 米,其貌不扬,又是同学中年龄最大的一个.当1925年从黄埔毕业任少尉见习时,已近而立之年.战乱年间,30岁之人任军长、师长者不乏其人,而他却仅是个少尉见习,换了别人,也许早脱下军装挣钱养家去了. 但他忍了下来.他有耐心,他有靠山.蒋介石在黄埔时的一句话时常从他脑海中掠过,支撑着他:"我们算是真正的同乡.今后我们要相互提携.……" 有老蒋这句话,他知道自己有出头之日.他熬了过来.在傲气冲天的黄埔同窗中,他包揽了诸多个第一. 第一个跨进国民党将军的行列; 第一个升任战区司令长官; 第一个在中国大陆上就升任陆军上将; …… 抗战结束时,胡宗南更是达到了权利的颠峰.他一手控制西北数省,拥兵50万,成了名符其实的"西北王". 更为关键的,还在于他深得宠于蒋介石.在蒋的"十三太保"中,他说话的份量更重些.他的周围,聚起了不少年轻少壮的军官,戴笠也在其中. 在现代人们的脑子里,对胡宗南印象最深的,恐怕还是他在陕北的连战连败,对彭德怀的无可奈何.但众多的国民党名将,未尝不是如此.薛岳一代抗日名将,不也是在内战战场上,在解放军手下一败涂地吗?! 胡宗南早先也是为蒋介石立下显赫战功的.
两次东征,胡宗南身先士卒;讨伐孙传芳,他以一团之兵击败孙军的一个精锐师,俘敌8 千,甚至连军长都给活捉过来了. 中原大战,胡宗南发起愣劲,像影子一样缠着孙良诚部死磨硬打,弄得孙良诚哭笑不得,不愿再与他交手.只要一听说是胡宗南的第1 师,孙部便退兵绕道.一时间,诸多部队便冒充起第1 师来.
真假1 师的消息传到蒋介石耳中,蒋介石更是喜不自禁地夸道:"还是我的1 师能打."胡宗南自此官运更顺. 胡宗南大器晚成,一则靠战功,但更多的还是靠他的出身,靠蒋介石. 当孙兵团各军在潢川、沙窝一线与日军苦战时,胡宗南却把部队悄悄拉到罗山以东山地,抢筑工事、布炮阵兵,准备与日军周旋一番. 首先与胡宗南部交手的,是莜冢义男中将指挥的甲种师团第10师团. 筱冢中将在夺占潢川后,起初没注意到胡军团.直到潢川、罗山之间大战时,筱冢仍以为对手不过是潢川退下的孙兵团残部.所以命令所部大胆猛冲,强行突破,以先占信阳争拨头筹. 22日,日军第10师团一部冲过竹竿铺,乘势攻占罗山.
其中一部甚至放胆穿插,深入到罗山、信阳间的五里店.
---------------
小个子胡宗南没把李宗仁放在眼里 (2 )
---------------
胡宗南见战机已到,略事调整,挥动大军全面反击.深入五里店之敌约2 个大队近千人几乎被全歼,罗山附近之敌死伤也十分惨重.筱冢大惊,这才意识到又碰到了一支生力军,忙指挥全军后退罗山等援. 之后,胡宗南连攻击带突破大战罗山,获局部胜利,歼灭日军5 千余人,立下战功. 罗山方向受挫,惊动了东久迩宫.他反复权衡,还是舍不得放弃由罗山直捣信阳的计划.东久迩野心更大,他既想第一个冲进武汉,又想夺占信阳,切断孙、李两兵团几十万大军路.
吞吃中国军两大兵团,立下奇功. 他叫来了参谋长,叮问道:"11军在赣北战况有无新进展,现进到何处?" "冈村中将所部仍在德安苦战.由于淞浦师团处境艰难,11军暂放弃西进攻势,全力解围淞浦君." "嗯."东久迩轻哼一声,嘴角露出一丝复杂的笑.他转回身对参谋长吩咐道:"我们还有时间.马上给藤田中将发电报,命令第3 师团转向罗山,协助第10师团击败罗山地区支那军主力.告诉藤田君,信阳一定要拿下." 10月2 日,藤田进中将率第3 师团全部近2 万人,浩浩荡荡开进罗山战场.莜冢见援兵开到,士气大增. 胡宗南的对手,一下增加到3 万人.而且第3 师团带了一个联队的重炮,力量均势瞬间被打破了. 罗山西北山脚下的一座村庄里,胡宗南走出军团部,溜达着走向山脚.
夜空黑得像一团浓浓的墨,只有几颗星星疲乏地眨动着.对下面将要来临的大战,他既有股再较量一番的冲动,却也觉得实在没把握.但他知道百里之外的武汉,一双睁得不小的眼睛正盯着他. 两天前,病愈复出的李宗仁又挑起了第5战区司令长官之职.上任伊始,他就对苦战两月的部队进行了大调整.胡军团被李宗仁上将放在战区左翼.现在,他再也不是一支能静观前线激战的预备力量了.
他的部队已处在前线随时准备承接日本人的炮弹,顶着日本人的刺刀. 第3 师团的到来,无疑在他摇晃苦挣的双肩上又加上了一扇沉重的磨盘.李宗仁知道这些中央军嫡系的为人,曾明确命令他:"不管日军在罗山正面投入多少重兵,胡军团都必须节节抵抗,最次也须固守信阳,不支时再南下鄂北三关,以保证数十万友军的退路." 节节抵抗,他认为能做到.顶多久算多久呗.可固守信阳,他总感到信心不足.胡宗南不是那种敢把部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将军. 可丢了信阳,拒绝南下而向西退,他何以回去复命?他并不怕李宗仁,他知道蒋、李之间微妙的关系,更何况李宗仁倒过蒋.
在蒋介石面前,他自恃校长更倾向于他胡某,而不是时刻可能成患的李宗仁.
从这点上看,他觉得保住部队比保住信阳更重要. 但真正促使胡宗南定下决心,放弃信阳重镇而改造西退的,还在于他对国民党军核心关键的了然.有哪个失去部队的将军能有好的结局.冯玉祥如今没了部队,虽挂个副委员长之名,但一个师长也不会把他放在眼里.当蒋介石食客的滋味不好受.而那些手握重兵的人,谁个不是一手遮天,叱咤一方. 胡宗南真是不长个子,只长心眼.他的深谋远虑10多年后果然应验了.当他的60万大军在成都一带被人民解放军歼灭净尽,胡只身逃到台湾时,蒋介石只是冷冷地却带着嘲讽地一句问话就使他满面通红,无地自容. "就你一个人逃出来了?" 蒋介石虽然顾及多年师生加乡党的情面,没再追究他,可胡宗南从此失宠,没把过任何重要权势了. 胡宗南权衡再三的结果,导致了他不顾大局,只图自保的私心.很快,日军第10师、第3 师团突破了罗山防线,直逼信阳.
52书库推荐浏览: 周梅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