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深入中国社会骨髓的传统价值观改变得特别慢,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先行一步。当女人开始受教育,开始在职场上和男人拼抢蛋糕,她们在社会上的自我选择和价值认定也会变化。女人独立了之后,就会有选择的自由,她们不甘将自己再置于一个委曲求全等待附庸的位置,婚姻成为她们的选择,而不是年龄上的倒计时。女人独立后带来的态度就是“我不妥协,我要活出自己的节奏”,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僵持在那儿,就成了“剩女”。
“剩女”就是个现象,可以说是女人独立和自由的代价。抛开婚姻这个层面,古往今来,自由的代价也往往是孤独。
为什么“剩女”大多数是优秀的?因为女人比男人强就会带来压力,而男人对这种压力很难买账。
中国男人看女人,当然是随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走,女人要嫁人,要相夫教子,“女子无才便是德”,从几百年前开始中国男人的骨子里就带着这样的观念。男人有钱了会干嘛?组织选美比赛、选秀、选明星……他们觉得女人就像一盘菜一样,秀色可餐,不需要脑袋。男权社会为女人设计的游戏规则就是按部就班,贤妻良母:男人来了,该结婚了,该生孩子了。
当女人开始为自己争取进步的空间,不想再一味地为男人牺牲和付出时,男人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几百年来的婚姻结构造成了男人们这样一种思维:我娶了你,你就是我的人。但当女人独立了以后,他们就会担心独立带来的不安分,怕她们随时会转身去追求自己的生活。本来男权社会就已经让男人在承担社会角色时担当了大部分的压力,他就更不可能愿意在自己的婚姻生活中面临另一个挑战。有几个男人会骄傲地和别人说:虽然我没上过大学,但我老婆是个博士生,我太欣赏我老婆了。就算受过再高等教育的男人,也会想找一个可人的,听话的,漂亮的,能传宗接代的,他们想找一个可控制的女人,但从来不会把这个女人有多高学识当成骄傲的资本。男人的自尊心承受不起比他更强的女人。
我妈说过:女孩子没长相,有才,会经营出很好的婚姻;女孩子漂亮,没才,也能嫁得好;但如果女孩既漂亮又有才,就难嫁。老话有些偏颇,但不是没有道理。
另一方面,女人也有个误区:尽管我受了良好的教育,也能自食其力,但我必须找到比我更优秀的男人。她的自我意识增强了,拉升了她的能力、知识,却没有改变她对男强女弱的文化认同。为什么就不能找一个单纯的“人”呢,就非要是“比我强的男人”吗?很多优秀的女人都不愿屈尊,不问对方背景时还觉得合适,但如果得知对方只是个公司小职员时,立刻就成了淘汰对象。“我是个博士,他起码得研究生毕业吧,如果学历差我一点,那也必须是个部门经理……”虚荣的门当户对也是造成剩女的原因。高学历高能力的女人,到最后如果还是一心只想找一个能力比你强的人,那为什么还要选择去培养自己呢?那说穿了还是对自己不自信,你觉得在这个社会上还得靠个男人来替自己撑面子。强强联手,来巩固自己的光环,但是不可能,社会不这么安排,更强的男人更倾向于小家碧玉的女人。有这样的矛盾在,优秀的剩女就依然会很多。
当一个问题成为社会现象时,原因一定是两方面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左边一个巴掌是女人的独立、自由;另一个巴掌是社会的观念、伦理没消化。两个巴掌面对面地拍响了,一大堆女人就嫁不出去了。
“剩女”只是个现象,西方社会从来没有“剩女”这个说法,它尊重所有女人的所有选择,在那里女人四十岁结婚和十八岁结婚是一样的,都是美丽的新娘。就算离婚,带着好几个孩子再婚,她依然是美丽的新娘。这就是中西方社会环境的差异,人们对“剩女”如此苛刻的背后始终是文化在作祟。所有的不平等,看上去都是“偏见”,其实就是文化问题。
41
把自己嫁给房子的女人,不会幸福
---------------
现代婚姻被打造成了一个好看的红包,包着虚荣和欲望,还有想要不劳而获的命运转折。
41
把自己嫁给房子的女人,不会幸福
---------------
我和丈夫两个人的婚姻是这样建立起来的:租着房子带着三个孩子;平时存款放一起不分你我;到现在也没有办婚礼,为了给孩子落户口我还把婚给离了。在外人听起来恐怕得大叫“荒诞”,但我看现在年轻人的婚姻却更滑稽。
当他们开始要谈婚论嫁的时候,耳边往往“警钟长鸣”:“对方做什么的?有没有前途?”“有房子了吧?结婚后房产证怎么署名?”……这些问题一窝蜂地堵在了婚姻前,把原本要结婚的两个“人”给活生生地堵住了。
宣扬自由恋爱那么多年,现在倒开始倒退起来。以前中国的婚姻是媒妁之言构成的社会属性,不管有没有爱情,组成家庭就是完成任务。到了年龄就该结婚,生了孩子家就完整,幸运的话,感情还能在责任里慢慢累积。后来冲出了句“自由恋爱”的口号,把这套规矩给打破了。那时候,能和自己相爱的人结婚是一种特别高尚的追求。现在,我们的物质财富、文化程度、信息流通都在节节攀升,婚姻却又回到了之前的怪圈。层出不穷的相亲一轮接一轮,开口就问门第身份、身家财产,跟过去一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太滑稽了。
不仅滑稽,还更虚伪。以前的媒妁之言干脆不谈感情,挑明了是为了家庭结构而结合,门当户对,由父母拿主意。说难听点就像谈生意,谈成了就成了,至于之后能不能产生爱情是另外一回事。现在的生意谈得可“委婉”,先把两个人推到前面来让他们谈感情,好像是爱得特别伟大,但其实背后物化的现实因素已经盖过了真实的感情,感情放在前面只不过是撑个面子而已。物化的大手把孩子们推在前面谈一场自由恋爱,但恋爱的结果是他们已经不自由了,一到了婚姻就各种放不下,心里的结在房产、家境上拧得死死的,以前能放下的东西现在反而成了天大的事。身边因为房子车子的事而最后分手的年轻人我也看了好几对,只能默默理解,心里却是一声叹息。
当物质开始决定社会阶层差异的时候,婚姻就会被当成一个用来鉴定和比较社会身份的筹码,用来换算价值。而且这个筹码相当大,与其说是一段姻缘的结合,不如说是两个家庭的抗衡。好多父母看着自己的孩子结婚,就先想好如果孩子离婚了我能有多少财产,这房子是不是我的。到后来孩子们自己也开始算计,他们不再反抗,而是在这不自由里舒舒服服地为自己谋最大利益。婚姻被打造成了一个好看的红包,包着虚荣和欲望,还有想要不劳而获的命运转折。至于“我爱你”,仅仅成了红包上的装饰。
我能理解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从整个社会的大变化来讲,是变异了,好像婚姻变成了能决定这人一辈子的事情,非赢不可。婚姻变异了,连累了两个人的感情一起陪葬,那才是荒诞。
52书库推荐浏览: 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