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勇气_孔庆东【完结】(24)

阅读记录

  正文 第36节:博客,当代文学的新文体(1)

  更新时间:2007-12-4 11:08:27 本章字数:1624

  其三,女性问题。20世纪末以来,女权主义在中国烟尘四起,许多巾帼英杰挥笔做刀枪,痛批黑心郎。一些喜言是非又不敢谈论政治的男性公民也寻到了新话题,跟着邹七嫂在人群里乱钻。如同"文革"期间在所有的作品里发现了阶级斗争的秘密一样,如今在所有的作品里发现了男性压迫女性的罪恶真相。其中罪大恶极的便是《水浒传》,因为一百单八将中,居然只有三个女性,可见女性被压迫到什么地步!更有那无厘头的书商,居然将《水浒传》改名为《3个女人与105个男人的故事》。而且仅有的三个女性,都不在三十六天罡里,最厉害的一丈青扈三娘,在七十二地煞里仅列在第23名,位居她丈夫矮脚虎王英之后,而那矮脚虎明明是被扈三娘"轻舒猿臂"、"提离雕鞍"给活捉的。母大虫顾大嫂位列倒数第八,母夜叉孙二娘位列倒数第六。一百单八将之外的女性,则基本都是Y妇、媒婆和妓女。阎婆惜给宋江杀了,潘金莲给武松杀了,潘巧云给石秀杀了。而这些男性杀害几位美女的动机都是嫉妒人家的自由恋爱,阎婆惜爱上了张三郎,潘金莲爱上了西门庆,潘巧云爱上了裴如海,于是这些封建专制的刽子手就残杀了这些女权运动的先锋。所以,《水浒传》在阶级问题上,在法制问题上,在女性问题上,都被钉到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古代朝廷查禁《水浒传》,看来执法力度还太轻了,应该挖开施耐庵罗贯中的坟墓,鞭尸才行。

  不难看出,这都是用今天的观念去衡量古代的人情事理所导致的偏狭论点。如此批判,世间将无一部可以读的作品,昨天以前的一切都可以随口否定。这在文艺批评上是犯了"跨元批评"的错误,跟晚清某些学人盛赞《水浒传》具有"女权之思想"、"巾帼压倒须眉"(《中国小说大家施耐庵传》)在思路上是如出一辙的。我们必须先按照对象自身所在范畴的标准去批评对象,然后再与其他标准参照,才能确定对象的价值。否则,总是根据当下流行的观念去批评一切,那我们自己就成了流沙,在无情淹没一切生命之后,最后淹没在自己的烟尘里。

  《水浒传》并非没有缺陷,如"说梦、说怪、说阵处",都有败笔,前后文字不够匀称等,都已有论者点明矣,兹不赘叙。

  《水浒传》八大问题略述如上,此心惟危,挂八漏万必矣,不过藉此试扫茅径,洁樽候教耳。

  博客,当代文学的新文体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当代文学诞生了一种崭新的文体--博客。这一重要的文学和文化现象迄今尚未引起文学研究界的重视,仍然处于一种"蛮荒"的草莽状态,但其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生命构造,使其自可不必借助批评的力量而发展壮大下去。

  要确认博客是一种崭新的"文体",恐怕一时许多人还会觉得陌生。受一般的"文学概论"影响,大多数人都把"文体"等同于"体裁",对于当代中国读者来说,这种体裁又是经典的"四分法",即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所以,必须回到文学史的长河脉络中去,才能辨清,从来就不存在某种一成不变的文体格局。正如人的性格倾向或者阶级属性一样,既有其基本的维度,又时时交叉变异。文学史本身,就是一部文体嬗变史和文体创新史。而一个新的文化时代的揭幕,往往就伴随着新文体的诞生。先秦到魏晋的诗、骚、赋,六朝到隋唐的"古文"与"近体",无不如此。所谓三分法四分法,不过是一种阶段性的简易区分而已。打开鲁迅的"杂文"集,里面何止是"杂文"?他的小说集里有"散文",有"戏剧",散文集里有"戏剧",有"诗歌"。鲁迅是真正无体不能的文体大师,正像茅盾所评价的那样:"鲁迅君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一篇有一篇的新形式。"(读《呐喊》)用鲁迅评价曹操的话说,则是"改造文章的祖师"。(见《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而博客作为一种打通雅俗的大众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两次文体创新浪潮可以辨认其前身。一次是宋元兴起的话本小说,一次是五四兴起的随感杂文。

  正文 第37节:博客,当代文学的新文体(2)

  更新时间:2007-12-4 11:08:27 本章字数:1865

  话本小说兴起之时,无人以之为一种新文体,其地位比传统的"街谈巷议"的文言志怪小说还要低等。它不过是"说话人"口头表演艺术的"底本",非但高雅文人不屑一顾,连普通知识分子也不愿问津。这颇有些类似今人喜欢听袁阔成、单田芳、刘兰芳等表演的评书,却未必喜欢阅读他们表演的评书的出版物。然而没有想到,话本自身竟然逐渐脱离"表演",成为独立的文体,成为可以案头阅读的"文学作品",成为波澜壮阔的大众文化读物。到了明朝,就是从这种"说话所本"的粗浅文字中,诞生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等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流佳作。与此同时,中国进入了一个与西方的"文艺复兴"大抵共时的市民文化空前繁荣的新时代。

  而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以《新青年》为代表的刊物纷纷开辟了"随感录"栏目,后来出现了《语丝》体的杂文。一种综合性极强的文体被鲁迅等人硬是"抬进了文学的殿堂"。今天,文学史家已经不能否认,杂文是散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也正是从五四开始,中国进入了以"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为代表的现代大众文化时代。这种崭新的"杂文"文体,被鲁迅评价为"在不意中显了一种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我们应该注意到,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群体,正是每天在当时的"第一媒体"--大小报纸的副刊上,与各种生活社会现象搏斗在一起,纠缠在一起,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世纪之交,网络上出现了一种叫做"博客"的崭新写作方式。在人们对"网络文学"的期待和疑虑中,博客在诞生之初,并未处于"亮点"。人们所期待的"网络文学",其实还是传统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网上创作"。这种创作,或者是整体写好了搬到网上,或者是直接在网上"连载",其实不过是"书写工具"的变化。文人们那几年见面时经常互问:"你换笔了吗?"换笔的网上文学,并未真正体现"网络时代"的文学特性。而只有暗中生长的博客,像边缘化的小草,默默呼吸着新世纪的空气。

  博客的英文为blog,全名是Web log,中文原意是"网络日志",后来缩写为Blog,而写Blog的人也可以被称为博客(Blogger),早期曾被称为"泊客",含有"漂泊"之意。

52书库推荐浏览: 孔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