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总结了一下,发现内向、胆小、缺乏自信的人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没有核心感,缺乏别人对自己的认同感,具体表现在:
首先,没有所谓的“特长”,所以很多时候都没有被别人关注的机会,久而久之就会失去核心感。
其次,缺乏自信的人一般思维方式有问题,他们喜欢跟别人“比缺点”,也就是自己哪个方面不行,他们就会刻意去关注什么,结果就越来越自卑。比如一个长得矮的人可能经常注意观察高个子,一个长得不是很好看的人经常留心那些长得好看的人,一个英语差的人总是和别人比较英语,一个贫困的人总是和别人攀比消费,所以他们越来越不自信。而我观察过那些自信的人,他们并不是有多么的完美,只不过是他们经常看到自己的优点罢了,比如我见过一个英语老师,在其他方面什么都不会,但他就是很自信,因为他就只跟你比英语。
其实,思维方式有问题的更本质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人自我认知和定位不明,在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下,导致自我评价标准的缺失。比如我当年看见别人有才艺之后,也傻不啦叽地去买了吉他,希望增长一种才艺;当我看见别人会唱美声之后,也去买了光盘和磁带,并且跑到荒山野岭咆哮吼叫吊嗓子。现在看来,那些所谓的“粗浅才艺”都是浮云,生活大部分时候拼的是“独家功夫”,在你的领域定位好你自己、做好你自己就行了,就相当于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程序员不必是主持人,主持人不必是企业家,企业家不必是歌唱家,歌唱家不必是魔术师一样。
我一直认为,我的大学有“两座大山”,一座是性格上的内向、自卑、胆小,一座是见识上的孤陋寡闻,以及因孤陋寡闻导致的目标上的迷茫。当然,其中也穿插着一些“小山”,比如贫困和颓废,不过这对于我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
京东商城 > 在线读书 > 励志成功 > 大学生的“坟” > 5.失败是一片养分充足的沃土)(1)
图书正文 加书签字号:小 中 大上页
下页 5.失败是一片养分充足的沃土)(1)
分享到:
sina qzone renren kaixing douban msn email 接下来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搬掉“孤陋寡闻及迷茫”这座大山的,我相信这也是大部分大学生头顶上的大山(尽管有很多人因为缺乏思考而并不觉得自己有这座大山)。
我一直认为,迷茫和孤陋寡闻是孪生兄弟。进入大学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惊恐地发现——我不喜欢我的专业。人生没有什么比选错专业更让人抓狂的事情了。当我看见古代文学老师摇头晃脑、眉飞色舞、满脸陶醉地讲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时候,我实在感觉不出,这个意境有多少美感,我也不知道这对于一个内向自卑、经济贫困、不知道出路的大学生来说,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于是我开始明白,为什么农民不关注世界的本源了,因为他们有更需要关注的事情——那就是他们的下一顿饭在哪里。而对于我来说,“为什么要学《诗经》、《哈姆雷特》,以及《诗经》和《哈姆雷特》所代表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当然你可能跟我说,这是文学,这是美,我不反对。但原因,刚才我已经跟你说过了。如果你还不明白,那可以试着理解这个逻辑:你拿着一棵青菜对着一只老虎说:“吃吧,这是青菜,多吃素菜有益健康的。”那只老虎会“鸟”你吗?
不管我有多么迷茫,没人会给我解答出路在哪里及学这个东西的意义。于是我开始反思,我为什么会选错专业。后来我发现,原来是我在填报志愿时,基本上对所有专业都一无所知(我相信大部分非大城市来的学生都有同感),于是我感觉到了信息面的重要性。
于是我像现在大部分学生一样,经常一个人去自习,经常拿着英语单词书反复死背,这是大多数迷茫者共同的毛病,并且我跟大多数迷茫但不自知者一样,觉得这是最能让我心安且上进的方式。直至多年之后我才发现,对于我这类人来说,自习越多,死得越快(具体论述见本书相关章节);我才发现,其实很多种努力方式,都比反复背单词书要好一万倍,比如学习怎么运作企业,学习怎么跟别人沟通和交流等。只是当时的我因为孤陋寡闻而没有发现。
在孤陋寡闻中度过了大一大二,进入了让我后悔的大三考研阶段。我考研的理由很简单:第一,根据当时形势,考上研就可以当大学老师,不考就只能当中学老师;第二,我的英语好,不考白不考;第三,我女朋友要我考;第四,我们班大部分人都在考。在当时看来,这四个理由,每一条都是天经地义不容置疑的。可是现在再看的时候,每一条都是无比的幼稚,因为我忽略了最大的问题,那就是我的性格和兴趣。而这一点,也是现在很多准备考研人正在犯的错误,我把它写出来,是想告诉后来者,此路不通(本书相关章节有具体论述)。总之,关于考研,是因为前瞻性经验不够或者参考的信息不够而犯下的又一重大错误。所以我现在越来越重视信息、见识、眼界与思维这些软实力上的东西了。
当时的孤陋寡闻,还表现在,我在毕业的时候,看到一个同学去了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我诧异了半天——我们这个专业,还可以去公司的吗?——因为在老师和同学们灌输给我的观念里,我们是要去学校做老师的。我现在一直在用这个案例来嘲笑我当初的孤陋寡闻,也许你不曾有这种孤陋寡闻,但是我敢保证,大部分人有着太多的类似或者不类似的孤陋寡闻。一个人如果在毕业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我可以“去那里”,那还有什么太多的意义呢?因为你大学四年期间就没有为“去那里”准备过。所以,一个人的见识,一直影响着一个人的选择,包括未来职业的选择。
我读大学时傻不啦叽地背单词学英语,并不是因为我多么热爱英语,而仅仅是因为我们学校的宣传栏内张贴着某某三好学生的光荣事迹——一次性过了四六级——当时感叹好伟大,还因为听了某某学姐因为四级考试考了98分的各系“巡回”报告会,当时惊为天人并拜服在地。因为我当时的眼睛就看到了这么几个东西,所以也盲目地学上了英语,虽然英语最后学得也还不错,但毕竟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所以现在就跟英语“分道扬镳”了。我现在想,假如我当年就听过马云的创业史,也许我已经进军互联网了;如果我当年听过facebook,也许我很早就“投奔”它了。因为我眼界有限,所以我的最终目标就一直没定下来,结果就是一直走弯路。所以,大学生在大学,除了学那点专业知识,一定要把眼界打开。
5.失败是一片养分充足的沃土)(2)
分享到:
sina qzone renren kaixing douban msn email 现在很多大学生眼界之狭隘,与我在大学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我见过很多大学生,基本只会玩游戏和上QQ,他们不知道怎么发邮件,也不知道怎么用QQ传送文件。还有一个学生问我百度在哪里,我把他奉为“火星人”。我曾经到一所大学演讲,问到他们知不知道乔布斯、柳传志,他们90%都在摇头,我问他们到底知道谁?他们说他们知道毛泽东,我当场晕倒,然后我接着问他们还知道谁,他们说他们知道王长喜(因为经常做四六级试卷)。我忍住喷血的冲动,当场在胸口划了一个十字,说了一句“阿门”。
52书库推荐浏览: 刘兴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