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一个善于自我解脱的人,他不会被这重重的包围所击垮,相反越有挫折他越能奋起,那么面对群众的麻木与冷漠,他会怒斥谩骂吗?面对他身边的亲人,他会做革命的启蒙吗?而面对革命内部的摩擦与压迫,鲁迅又会怎么做呢?
鲁迅有这么多的痛苦,他是怎么对待的呢?一个人有了痛苦他就要想办法去减轻它、抵挡它、转化它。那么对这些痛苦怎么办呢?对于群众的麻木,鲁迅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不是简单地抛弃群众,很多人说这些群众真愚昧,算了不理他了,他是很同情的,哀其不幸是第一位的,然后又怒其不争,又很生气,这些人不争气,他理解同情在很多方面。比如说他小说《祝福》里面写祥林嫂,祥林嫂遇到我,遇到一个知识分子的我,祥林嫂就问有没有地狱,世界上有没有地狱这件事情,这个我呢就不知道怎么回答,就很踌躇,"也许有的?",那么我们知道知识分子受到科学教育,按照自己的教育经验,应该说没有地狱,那都是封建迷信。如果遇到一个简单的知识分子,就会这样告诉祥林嫂,老太太你不要迷信了,世界上是没有地狱的,好像自己在传播科学上的火种一样,但是鲁迅会想到祥林嫂这样一个贫苦、痛苦的劳动妇女,她惟一的希望就是有地狱,这是她的精神之"父",有了地狱她才能够死后见到亲人。如果你告诉她这是封建迷信,死后连地狱都没有,那她生命中最后一点小油灯你都给掐灭了,表面看上去你科学了、你进步了,但这是惨无人道。所以鲁迅才含含糊糊,对待这种情况,他说大约有的吧,好像很世故,不说有也不说没有,他给这样一个痛苦的劳动妇女人生的希望。在鲁迅看来人道是第一的,比如鲁迅他自己的母亲,他的那个朱安夫人都是不觉悟的妇女,但鲁迅不是每天给她们讲课,让她们觉醒,都变成革命!不是那样,就像普通人一样过日子就可以了。鲁迅自己是个大文学家,但是他的母亲不爱读他的作品,他的母亲是靠自学能够读小说的人,但是她不读鲁迅的小说,专门读张恨水的小说,最喜欢读张恨水的《啼笑因缘》、《金粉世家》,她爱读这个,那鲁迅怎么办呢?他就给母亲去买张恨水的小说。所以鲁迅一方面批判这些通俗小说,他自己不喜欢,但是他还要给母亲买,日记里好几次记载着他给母亲买张恨水的作品。在鲁迅看来,不能因为父母落后就不孝,孝不孝不能以父母的思想为焦点,他们思想落后,也是你的父母,只要好好地养活他们,让他们开心,这才是孝子。所以他并不急着写,所以你看鲁迅的小说里写的那些闰土、华老栓,是这么愚昧的人,但是你看他的主调充满了同情,你看他写闰土充满了感情,一点也不歧视,不嘲笑他是封建迷信的人,这是他对群众的态度,群众的麻木他承担着,他不会向群众报复。
那么对身边一些的同志、亲人、文化上的战友,他多是谦让忍让,包括对爱人,后来他跟许广平结合,虽然说都是现代人,但是生活中也不是毫无摩擦,毫无问题,据许广平回忆:有时候两个人生气了,鲁迅就独自一个人跑到阳台上默默地躺下
,躺在阳台的水泥地上,小孩不懂事,他家的儿子海婴一看多好玩啊,也跑过去跟他父亲一块躺在阳台的水泥地上,他就一个人生闷气。这个情况很像鲁迅在孤独者中写到的那个"狼",鲁迅非常喜欢狼这个形象的,狼受了伤之后就独自跑到密林里边,自己把自己的伤口舔好,狼是自己承受着自己的孤独。鲁迅与创造社等人发生争论,后来在一个更大的旗帜下他们和解了,联合起来了。他对左联领导的那些官僚主义作风,是很反感的,称他们为奴隶总管,但"奴隶总管"毕竟还是一伙的,他不会说因为讨厌他们就到国民党那里去告发他们,后来对于左联的解散他还是很惋惜的,左联也没有跟他商量就解散了。
四、"横站"
对待革命阵营内部的矛盾,鲁迅是谦让容忍,对待群众的麻木与冷漠,他是理解、同情,而对待敌人,鲁迅又会怎样应对呢?鲁迅著名的"痛打落水狗"的提法,背后到底隐含着鲁迅怎样的思考呢?在与敌人大大小小的文化战斗中,鲁迅遭遇到的真正的敌手又会是谁呢?而在这种枪林弹雨的洗礼中鲁迅为什么会出人意料地采取一种"横站"的姿态呢?
对于敌人鲁迅是另外的态度。对敌人,鲁迅可以说是严打的,但同时又是轻蔑的,这个严打不是说用专政手段来严打,因为他是弱者,只有对方对他采取严打的措施。对方一严打,他只好针锋相对,但是在战略上他又是藐视的,就像恩格斯赞颂马克思一样,像拂去身上那个蛛丝一样轻轻一抹就抹掉的,他在战术上是重视的,对于那些支持反动政府屠杀爱国学生的人(段祺瑞政府开枪射击请愿的爱国学生,很多文人写文章来支持说那些学生该死,因为他们认为给政府捣乱)他们是毫不留情的,对这些人是毫无心肝的。对那些叛变革命,然后又来污蔑他的人,对这些人他是愤怒的、轻蔑的揭露,鲁迅有这样一句话叫"痛打落水狗",这个话让人理解为"鲁迅是不宽容的",狗都落水了,为什么还要痛打?鲁迅有专门的文章解释为什么要痛打。说因为它爬上岸来还会继续咬人,当然这都是比喻了。他举了一个例子:辛亥革命的时候,绍兴的革命领袖叫王金发,他抓住了一个坏蛋,这个坏蛋就是杀害秋瑾烈士的坏蛋,抓住之后本来应该枪毙,镇压反革命。但是因为说革命胜利了,革命胜利了应该宽容,所以王金发放就把坏蛋掉了,但是正因为放掉了千千万万这样的坏蛋,所以辛亥革命很快就失败了。那个人就帮助袁世凯最后杀了王金发,革命又重新失败。鲁迅一生经历过太多太多这样的事件,所以他知道对什么人应该宽容,对什么人不能宽容。
鲁迅有他旗帜鲜明的例子,他认为思想上的敌人、文化上的敌人、政治上的敌人不能放过,他对这些人是旗帜鲜明。这些敌手对于鲁迅是又恨他,又怕他。恨他不用说了,立场完全不一样,怕他是因为斗不过他,鲁迅的文章太厉害了,他有思想的力量、逻辑的力量,三言两语就把真理讲得清楚又通俗。通过鲁迅的文章,可以发现,他就像我们讲的那个武林高手一样,举重若轻,又可以举轻若重,我看了一下鲁迅一生中所经历过的大大小小的文化战斗,最后可以总结为鲁迅一生没有遇到真正的敌手,他是现代中国文化界真正的独孤求败。如果说现实生活中有独孤求败的话那就是鲁迅,一生中没有对手,这个也是他的寂寞和痛苦之因,鲁迅多么希望有一个对手跟自己学问、思想差不多,真正能够对他形成威胁,两个人可以打来打去,没有,他三招二式就打败一伙,全不是对手,全被打得唏哩哗啦,然后前赴后继涌上来,又三下两下打败,打多了就感到很寂寞。鲁迅到了后期,到了炉火纯青的阶段,这像我讲的那个独孤求败的境界一样,飞花摘叶,皆可伤人。三言两语就打败一批,这也可能就是他的痛苦,像鲁迅随便给那些人起个名目,都成了专有名词了。什么"洋场恶少",什么"革命小贩",三言两语大家一说这个人就是这样,什么"资本家的乏走狗",都成了特有的名词,所以有人就惋惜鲁迅,一辈子都把时间耗费在打这些小狗小猫身上,一辈子没有遇到过真正的老虎,说一辈子像武松那样能打老虎,那也是很有价值的,可鲁迅一辈子把精力都放在那小狗小猫身上了,但是鲁迅他认为这就是他要做的工作。
52书库推荐浏览: 孔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