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留学日记_胡适【完结】(130)

阅读记录

  同居者为云南卢锡荣君(晋侯)。

  居室所处地甚高,可望见赫贞河,风景绝可爱。

  人问我日对如许好风景,何以不作诗。此亦有说:太忙,一也;景致太好,非劣笔所敢下手,二也;年来颇不喜作全然写景的诗,正以其但事描写,三也。

  〔附记〕末一段话,今已不然。六年三月记。

  三一、国事有希望

  (七月十七日)

  人问今日国事大势如何。答曰,很有希望。因此次革命的中坚人物,不在激烈派,而在稳健派,即从前的守旧派。这情形大似美国建国初年的情形。美国大革命,本是激烈的民党闹起来的。后来革命虽成功,政府可闹得太不成样子。那时的美国,比今日的中国正不相上下,怕还更坏呢。后来国中一般稳健的政客,如汉弥儿登、华盛顿之类,起了一次无血的革命,推翻了临时约法(thearticlesofconfederation),重造新宪法,重组新政府,遂成今日的宪法。从前的激烈派如节非生之徒,那时都变成少数的在野党(即所谓反对党--opposition),待到十几年后才掌国权。

  我国今日的现状,顽固官僚派和极端激烈派两派同时失败,所靠者全在稳健派的人物。这班人的守旧思想都为那两派的极端主义所扫除,遂由守旧变为稳健的进取。况且极端两派人的名誉(新如黄兴,旧如袁世凯)皆已失社会之信用,独有这班稳健的人物如梁启超、张謇之流名誉尚好,人心所归。有此中坚,将来势力扩充,大可有为。

  将来的希望,要有一个开明强硬的在野党做这稳健党的监督,要使今日的稳健不致变成明日的顽固,--如此,然后可望有一个统一共和的中国。

  三二、政治要有计划

  (七月廿日)

  人问今日何者为第一要务。答曰,今日第一要务,在于打定主意,定下根本政策(如前此内阁之“建国大计”);既定之后,以二十年或五十年为期,总要百折不回有进无退的办去,才有救国的希望。

  吾国几十年来的政府,全无主意,全无方针,全无政策,大似船在海洋中,无有罗盘,不知方向,但能随风漂泊。这种漂泊(drift),最是大患。一人犯之,终身无成;一国犯之,终归灭亡。因为漂泊乃是光阴的最大仇敌。无有方针,不知应作何事,又不知从何下手,又不知如何做法,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成不可救。陆放翁诗曰:

  一年老一年,一日衰一日,譬如东周亡,岂复须大疾!

  正为漂泊耳。

  欲免漂泊,须走方针。吾尝以英文语人云:

  abaddecisionisbetterthannodecisionatall.

  此话不知可有人说过。译言:“打个坏主意,胜于没主意”。

  今日西方人常提“功效主义”(efficiency)。其实功效主义之第一着手处便是“筹划打算”。不早日筹划打算,不早定方针,哪有功效可言?

  中国应定什么方针,我亦不配高谈。总之,须要先行通盘打算,照着国外大势,国内情形,定下立国大计,期于若干年内造多少铁路,立多少学堂,办几个大学,练多少兵,造多少兵船(依吾的意思,海军尽可全行不办;因办海军已成无望之政策,不如把全力办陆军,如法国近年政策,即是此意),造几所军需制造厂;币制如何改良,租税如何改良,人口税则如何协商改良;外交政策应联何国,应防何国,如何联之,如何防之;法律改良应注重何点,如何可以收回治外法权,如何可以收回租借地:……凡此种种,皆须有一定方针然后可以下手。若至今尚照从前的漂泊政策,则中国之亡,“岂复须大疾”吗?

  三三、太炎论“之”字

  (七月廿一日)

  我从前说“之”字古音读“的”,“者”字古音读“都”;后读章太炎《新方言》略如此说法。太炎之说如下:

  《尔雅》“之,闲也。”之训“此”者,与“时”同字(时从之声)。“之”“其”同部,古亦通用。《周书》“孟侯,朕其弟。”“其”即“之”也。……《小雅·蓼莪》“欲报之德。”笺云,“‘之’犹‘是’也”……今凡言“之”者,音变如丁兹切,俗或作“的”,之、宵音转也(作“底”者,亦双声相转)。然江南、运河而东,以至浙江、广东,凡有所隶属者,不言“的”而言“革”(或作格),则非“之”字之音变,乃“其”字之音变矣。马建忠《文通》徒知推远言“其”,引近言“之”,乃谓“之”“其”不可互用。宁独不通古训,亦不通今义也。

  太炎以为“之”与“时”同字,今检“时”字下云:

  《尔雅》“时,宴,是也。”《广雅》“是,此也。”淮西蕲州谓“此”曰“时个”,音如“特”。淮南、扬州指物示人则呼曰“时”,音如“待”。江南、松江、太仓谓“此”曰“是个”,音如“递”,或曰“寔个”,音如“敌”。古无舌上音,齿音亦多作舌头。“时”读如“待”,“是”读如“提”,“寔”读如“敌”,今仅存矣。

  又“只”字下云:

  今人言“底”言“的”,凡有三义:在语中者,“的”即“之”字。在语末者,若有所指,如云“冷的热的”,“的”即“者”字(“者”音同“都”,与“的”双声)。若为词之必然,如云“我一定要去的”“的”即“只”字(“的”字今在二十三锡,凡宵部字多转入此,为支部之入声。“只”在支部,故与“的”相为假借)。作“底”者亦与“只”近(支脂合音)。然“咫”亦可借为“者”字。《贾子连语》“墙薄咫亟坏,绘薄咫亟裂,器薄咫亟毁,酒薄咫亟酸。”“薄咫”,即今语“薄的”也。

  又卷二“周”字下云:

  ……又同父母者为周亲,今音转如“的”。(“的”本在宵、肴、豪部,“周”在幽部,通转最近。)

  第81章 民国五年(1916)七月二十二日至十一月四日(1)

  一、答梅觐庄--白话诗

  (七月二十二日)

  一

  “人闲天又凉”,老梅上战场。

  拍桌骂胡适,“说话太荒唐!

  说什么‘中国要有活文学’!

  说什么‘须用白话做文章’!

  文字岂有死活!白话俗不可当!(原书中语)

  把《水浒》来比《史记》,

  好似麻雀来比凤凰。

  说‘二十世纪的活字

  胜于三千年的死字’,

  若非瞎了眼睛,

  定是丧心病狂”!

  二

  老梅牢骚发了,老胡呵呵大笑。

52书库推荐浏览: 胡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