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散文集_林清玄【完结】(74)

阅读记录

  我站在田岸边,面对着新铺着绿秧的土地,深深的呼吸,感觉到春天真的来了,空气里有各种薰人的香气.刚下过连绵春雨的田地,不仅有着迷蒙之美,也使得土地湿软,种作更为容易.春日真好,春雨也好!

  看着农夫的身影,我想起一首禅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是一首以生活的插秧来象征在心田插秧的诗.意思是惟有在心田里插秧的人,才能从心水中看见广阔的蓝天,只有六根清净才是修行者惟一的道路;要趣人那清净之境,只有反观回转自己的心,就像农夫插秧一样,退步原来正是向前.

  站在百尺竿头的人,若要更进一步,就不能向前飞跃,否则便会粉身碎骨.只有先从竿头滑下,才能去爬一百零一尺的竿子.

  人生里退后一步并不全是坏的,如果在前进时采取后退的姿势,以谦让恭谨的方式向前,就更完美了.

  "前进"与"后退"不是绝对的,假如在欲望的追求中,性灵没有提升,则前进正是后退,反之,若在失败中挫折里,心性有所觉醒,则后退正是前进.

  农人退后插秧,是前进,还是退后呢?

  甲得从前在小乘佛教国家旅行,进佛寺礼拜,寺院的执事总会教导,离开大殿时必须弯腰后退,以表示对佛的恭敬.

  此刻看着农夫弯腰后退插秧的姿势,想到与佛寺离去时的姿势多么相像,仿佛从那细致的后退中,看见了每一株秧苗都有佛的存在.

  "青青秧苗,皆是法身",农人几千年来就以美丽谦卑的姿势那样的实践着.那美丽的姿势化成金黄色的稻穗,那弯腰的谦卑则化为累累垂首的稻子,在土地中生长,从无到有、无中生有,不正是法身显化的奇迹吗?

  从柑园的农田离开,车于穿行过柳树与七里香夹道的小路,我的身心爽然,有如山间溪流一样明净,好像刚刚在佛寺里虔诚的拜过佛,正弯腰往寺门的方向退去.

  空中的蓝天与水中的蓝天一起包围着我,从两颊飞过,带着音乐.

  咸也好,淡也好

  一个青年为着情感离别的苦痛来向我倾诉,气息哀怨,令人动容.

  等他说完,我说:"人生里有离别是好事呀!"

  他茫然的望着我.

  我说:"如果没有离别,人就不能真正珍惜相聚的时刻;如果呋有离别,人间就再也没有重逢的喜悦.离别从这个观点看,是好的."我们总是认为相聚是幸福的,离别便不免哀伤.但这幸福是比较而来,若没有哀伤作衬托,幸福的滋味也就不能体会了.

  再从深一点的观点来思考,这世间有许多的"怨憎会",在相聚时感到重大痛苦的人比比皆是,如果没有离别这件好事,他们不是要永受折磨,永远沉沦于恨海之中吗?

  幸好,人生有离别.

  因相聚而幸福的人,离别是好,使那些相思的泪都化成甜美的水晶.

  因相聚而痛苦的人,离别最好,雾散云消看见了开阔的蓝天.

  可以因缘离散,对处在苦难中的人,有时候正是生命的期待与盼望.

  聚与散、幸福与悲哀、失望与希望,假如我们愿意品尝,样样都有滋味,样样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

  高僧弘一大师,晚年把生活与修行统合起来,过着随遇而安的生活.有一天,他的老友夏丐尊来拜访他,吃饭时,他只配一道咸菜.

  夏丐尊不忍的问他:"难道这咸菜不会太咸吗?"

  "咸有咸的味道."弘一大师回答道.

  吃完饭后,弘一大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喝,夏丐尊又问:"没有茶叶吗?怎么喝这平淡的开水?"

  弘一大师笑着说:"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我觉得这个故事很能表达弘一大师的道风,夏丐尊因为和弘一大师是青年时代的好友,知道弘一大师在李叔同时代,有过歌舞繁华的日子,故有此问.弘一大师则早就超越咸淡的分别,这超越并不是没有味觉,而是真能品味咸菜的好滋味与开水的真清凉.

  生命里的幸福是甜的,甜有甜的滋味.

  情爱中的离别是咸的,成有成的滋味.

  生活的平常是淡的,淡也有淡的滋味.

  我对年轻人说:"在人生里,我们只能随遇而安,来什么品味什么,有时候是没有能力选择的.就像我昨天在一个朋友家喝的茶真好,今天虽不能再喝那么好的茶,但只要有茶喝就很好了.如果连茶也没有,喝开水也是很好的事呀!"有风格的小偷

  走过一家羊肉炉店的门口,突然有一个中年人的声音热情的叫住我.

  回头一看,是一位完全陌生的中年人,我以为是一般的读者,打了招呼之后,正要继续往前走.

  没想到中年人跑过来拉着我的手臂,说:"林先生一定不记得我了."我尴尬的说:"很对不起,真的想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你."中年人说起二十年前我们会面的情景,当时我在一家报馆担任记者,跑社会新闻.

  有一天,到固定跑线的分局去,他们正抓到一个小偷,这个小偷手法高明,自己偷过的次数也记不得了.据警方说法,他犯的案件可能上千件,但是他才第一次被捉到.

  有一些被偷的人家,经过几星期才发现家中失窃,也可见小偷的手法多么细腻了.

  我听完警察的叙述,不禁对那小偷生起一点敬意,因为在这混乱的社会,像他这么细腻专业的小偷也是很罕见的.

  当时,那小偷还很年轻,长相斯文、目光锐利,他自己拍着胸脯对警察说:"大丈夫敢做敢当,凡是我做的我都承认."

  警方拿出一叠失窃案的照片给他指认,有几张他一看就说:"这是我做的,这正是我的风格."

  有一些屋子被翻得凌乱的照片,他看了一眼就说:"这不是我做的,我的手法没有这么粗."

  二十年前,我刚当记者不久,面对了一个手法细腻、讲求风格的小偷,竟自百感交集.回来以后写了一篇特稿,忍不住感慨:"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这么灵巧、风格这样突出的小偷,又是这么斯文有气魄,如果不作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吧!"从时光里跌回来,那个小偷正是我眼前的羊肉炉老板.

  他很诚挚的对我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的盲点,使我想眼:为什么除了作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的事呢?在监狱蹲了几年,出来开了羊肉炉的小店,现在已经有几家分店了,林先生,哪一天来给我请客吃羊肉呀!"我们在人群熙攘的衔头握手道别,连我自己都感动了起来,没想到二十年前无心写的一篇报导,竟使一个青年走向光明的所在.这使我对记者和作家的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考,我们写的每一个字都是人格与风格的延伸,正如一个小偷偷东西的手法,也是他人格与风格的延伸,因此,每一次面对稿纸怎么能不庄严戒慎呢?

  现在由我来为这个改邪归正的小偷写一个结局:

  "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这么灵巧、风格这样突出的小偷,又是这么斯文有气魄,现在改行卖羊肉炉,他做的羊肉炉一定是非常好吃的!"早觉

  我在不知不觉间就参加了早觉会.

  在住家附近有台北的四兽山,近几个月时常清晨去攀爬,认识一些早觉会的人,他们说:"林先生这么早起,也算是我们早觉会的人了."我就这样参加了早觉会.

52书库推荐浏览: 林清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