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红楼时间密码_陈林【完结】(25)

阅读记录

  周先生在《考辨》一文中认定曹佳的生日就是正月十五日,那么曹佳八字的日柱应该是乙丑,而不是丁卯。由于周先生认为曹佳也是生于巳时,根据“日上起时法”(即通过已知的日干和时支推算时干的方法,参见第六章表8)可知,曹佳八字时柱的天干必然是辛。因此,如果周先生认定曹佳生于康熙三十一年正月十五日巳时,那么曹佳生辰八字的正确写法是:壬申年壬寅月乙丑日辛巳时。

  既然周先生在推算方法和基本数据等方面错得如此离谱,其论证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正确性就大打折扣了。尽管如此,周先生的研究思路却具有启发意义,值得借鉴。他的思路是,根据后40回显露的明显错误(尤其是“时序混乱”)进行辨证分析,即寻找所谓的“内证”。

  在“凭籍自然科学(历学)来论证”时(尽管周先生的方法并不科学),周先生找到了恰当的论证切入点,抓住了论证的关键。他说:

  据被判为后人续作的后四十回中的第八十六回,元春生于‘甲申年’,则宝玉当生于乙酉年。或曰书中元春显然不止长宝玉一岁,而高鹗所补第八十六回云元妃‘甲申年生’与第九十五回其‘甲寅年’卒‘存年四十三岁’亦不合(当三十一岁),不足为据。然笔者以为《红楼梦》后四十回非后人续补的确证正在于斯。[25]

  同时,周先生由推算元春真实的生死日期,进而推论元春原型人物曹佳的生辰;由推算贾宝玉的生日,进而推算小说作者(周先生认为是曹雪芹)的生日,这种方法也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从周文康先生的研究思路来看,只要掌握了《红楼梦》作者所处时代全面、确凿的历法数据和天象资料,或者掌握了确凿可信的推算历法和天象数据的方法或工具,以及掌握了恰当的八字命理推断方法,那么我们就可以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突破性的一步。

  《破译红楼时间密码》

  小说的朝代年纪是否无考

  在前面几章中,笔者综合运用命理典籍《三命通会》所提供的正确的八字命理推断方法、照录清代历日数据的《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以及准确推算节气交节时刻的工具,确证了被小说作者隐藏并暗示的元春的真实生死日期。如果我们以第九十五回中客观存在的真实年代——雍正元年癸卯1723年为确定不移的时间坐标原点,那么从理论上来说,接踵而来的推论及其结果将非常可观:

  (1)以元春真实的去世日期(壬寅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723年2月4日)为基准,根据小说文本提供的时间线索,以顺推和逆推的方式,可以“还原”小说120回所有情节的真实年代;

  (2)将小说所写的一些重大情节与史实做一一对比,考察“还原”后的真实年代是否与史实相符合;如果全部符合,那么一方面进一步证明后40回与前80回必然是同一个作者,同时也证明小说作者是按照一段真实的历史时期来逐年编织故事情节的;如果验证的结果只有部分符合,另一部分只是近似,同样可以得出前述结论,近似仅仅说明了作者对于史实进行了适当的加工处理;

  (3)既然揭示了元春真实的生死日期,自然可以将该小说人物与曹家的历史人物相对比,找出元春的文学原型;既然贾宝玉是元春的弟弟,那么从理论上来说,贾宝玉的原型人物也应该是元春原型人物的弟弟,并且这个原型人物必然是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4)既然揭示了客观存在于小说情节之中的真实年代序列,那么贾宝玉的真实出生时间也可能被发掘出来,这个生日很可能就是小说作者真实的出生日期;

  (5)如果能够发掘出贾宝玉真实的出生日期,自然可以将贾宝玉与曹家的历史人物相对比,与贾宝玉最相似的曹家人物必然是小说主人公的文学原型,也就是小说的原作者。

  上述一系列的推论意义重大,因为它所解决的问题不仅是小说作者是谁,以及进一步论证前80回和后40回的关系等问题,而且还将解决作者的生日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又将直接影响到对曹雪芹身份的研究,以及对小说的重新评价。

  不过,在做推论之前,还有两个疑问需要澄清。(1)笔者是否将小说当作了历史?(2)小说的朝代年纪是否不可推究?

  对于第一个疑问,回答是否定的。所谓“将小说当作历史”,是指将小说中的人物、时间、地点和情节完全视为历史的真实。如果我这样做,当然是我的错误,我自然不会这样做。但是,我们绝不应该排除一种可能性,即小说作者以历史的真实为文学原型,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虚构。这就是说,作者有可能在作品中借用或者影射了历史上某些真实的人物、地点、时间和事件等原型。作者在作品中是否这样做,以及如何做,这是作者的问题,也是一个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对比来验证的问题。

  例如,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通过王熙凤和赵嬷嬷之口描述了“太祖皇帝”仿舜南巡的盛况。从这一段对话中可以知道,“太祖皇帝”南巡六次,贾府和王府各接驾一次,独江南甄家“接驾四次”。这明明是隐射清圣祖康熙六次南巡和江宁织造曹寅曾主持过四次接驾大典的史实。

  对于第二个疑问,回答是肯定的:小说的朝代年纪当然可以推究。第十六回写到的“太祖皇帝”仿舜南巡的情节就是一例明证,而笔者亦论证了小说作者用种种手法暗示元春死于雍正元年。

  尽管如此,作者却通过小说人物之口指出小说的朝代年纪“无考”。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写道:“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第4页)而且石头又特别对批评“无朝代年纪可考”的空空道人说:“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第4~5页)

  小说的朝代年纪果然无考吗?小说文本本身其实提出了相反的意见。同样在第一回中,石头对空空道人说:

  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第5页)

  从这一段文字可以看出,小说是作者(“石头”的原型人物)根据亲身经历创作的,所写的人物情节都有迹可循,有案可察。

  甲戌本的《凡例》则明确了作者隐瞒小说情节真实朝代年纪的原则:

  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笔带出,盖实不敢以写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廷之上也。又不得谓其不备。[14]

  可是,赵嬷嬷对接驾大典是颇有微词的,她说:“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又说:“也不过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第217页)

52书库推荐浏览: 陈林 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