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红楼时间密码_陈林【完结】(43)

阅读记录

  小说中“甄家”和“贾家”的关系,其实就是“真”和“假”的关系。作者写“甄家”,是为了能够巧妙地透露“贾家”真实的情况,“甄应嘉”接驾四次,就是在说“贾政”接驾四次。红学研究者和众多读者早已熟知,“接驾四次”的“甄家”指的就是康熙皇帝六次南巡接驾四次的曹寅家,因此“贾政”的原型人物就是曹寅。曹寅是何许人?本章拟结合《曹雪芹家世新考》(增订本)[4]和《红楼梦论源》[5]等专著对曹寅做概要介绍。

  曹寅生平概略

  曹寅,字子清,号荔轩、楝亭、雪樵、鹊玉亭、柳山居士、棉花道人、紫雪轩、紫雪庵主、西堂扫花行者,晚年又有盹翁、柳山聱叟等别号。清世祖顺治十五年九月初七(1658年戊戌年10月3日星期四辛丑日)生于北京;康熙五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1712年壬辰年8月24日星期三甲辰日),曹寅因积劳成疾,患疟疾于扬州去世。

  少年曹寅的启蒙老师是其父江宁织造曹玺特地为之聘请的明代遗民马銮(相伯),曹寅在马相伯的严格教育下,才智很早就得到发展,有“神童”之誉。小说第二回中冷子兴说贾政“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第28页),这是符合少年曹寅的实际情况的。13岁前后,曹寅可能成为了康熙的伴读,数年的伴读生涯使康熙建立了对曹寅的充分信任。

  青年时代的曹寅文武双全、博学多能而又风姿英绝,二十多岁时被提拔为御前二等侍卫兼正白旗旗鼓佐领。清代初期,御前侍卫和佐领都是十分荣耀的职务,镶黄、正黄、正白三旗乃皇帝自将之军,曹寅能任此要职,很可能是康熙对这位文武全才的伴读特加关照的结果。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甲子年)六月,曹寅的父亲、时任江宁织造的曹玺在任上病逝。“是年冬,天子东巡抵江宁,特遣致祭;又奉旨以长子寅协理江宁织造事务”[6]。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庚午年)四月,曹寅豢滴跆岚挝罩葜欤蝗荒?1692年壬申年)十一月,调江宁织造。其所遗苏州织造一缺,由其内兄李煦(时为畅春园总管)接替。

  清代内务府地位特殊,织造品级不高,却是“钦差”官员,凡织造到任,地方督抚必须亲自迎接跪请“圣安”。曹寅和李煦均是康熙的亲信,有“密折奏闻”之权,负有监视江南官场、密报南方政治动态及笼络汉族上层知识分子的重任。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癸未年),曹寅与李煦奉旨十年轮管两淮盐课。林黛玉的父亲、贾宝玉的姑父、“钦点巡盐御史”林如海,其原型人物就是李煦。我们还可以从林、李两个姓氏的演变情况来确认这一点。根据许建平先生的考证,福建泉州林姓的一世祖为林辅,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为避战乱举家迁徙至泉州;到了元代末年,林家收留了李氏家族李衡的第四子,受林家活命之恩, “是以变名而入外妈之林姓”,这个孩子就是明代大思想家李贽的一世祖林闾。林闾有两子,长子林弩娶色目人为妻,并改姓伊斯兰教;次子林端对此深为不满,林端死后,其子李广齐由泉州城内移居南安胭脂巷,并改李姓,“改李姓始此”[7]。这就是说,林李本是一家人,作者用林如海来“影射”李煦,这是巧妙利用了林李两姓之间的关系。

  康熙四十三年七月,钦点曹寅巡视淮鹾,十月就任两淮巡盐御史。四十四年五月,曹寅奉旨总理扬州书局,负责校刊《全唐诗》,次年九月刊毕试印,“进呈御览”。康熙皇帝于四十六年四月亲撰序文,五十年三月正式出版。五十一年三月,曹寅又奉旨刊刻《佩文韵府》,且亲至扬州天宁寺料理刻工。七月,曹寅在扬州患了疟疾,请李煦转奏求赐“圣药”。康熙闻奏后,赐驿马星夜驰奔扬州,送“金鸡拿”为曹寅治病,并限九日到扬州。这种恩宠厚待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

  曹寅死后,当时的江西巡抚署两江总督郎廷极上奏称:“江宁地区士民”“纷纷在奴才公馆环绕具呈、称颂曹寅善政多端,吁恳题请以曹寅之子曹顒仍为织造”;康熙则以“曹寅在织造任上,该地之人都说他名声好,且自督抚以至百姓,也都奏请以其子补缺。曹寅在彼地居住年久,并已建置房产,现在亦难迁移”为理由,一反织造必须从内务府司员中简派的惯例,特命仅有监生资格的曹顒继任江宁织造。

  曹寅一生两任织造,四视淮盐,任内连续四次承办康熙南巡接驾大典,其实际工作范围远远超过了其职务规定,所受到的信任与器重也超出地方督抚。曹寅在江南的二十三年,乃是曹家“烈火烹油、鲜花簇绣”的鼎盛时代。

  程乙本第三十七回写到,贾政“自元妃归省之后,居官更加勤慎,以期仰答皇恩。皇上见他人品端方,风声清肃,虽非科第出身,却是书香世代,因特将他点了学差,也无非是选拔真才之意。”[8] 第八十五回写到,北静王对宝玉说:“昨儿巡抚吴大人来陛见,说起令尊翁前任学政时,秉公办事,凡属生童,俱心服之至。”(第1218页)第九十六回写道:“那年正值京察,工部将贾政保列一等。二月,吏部带领引见。皇上念贾政勤俭谨慎,即放了江西粮道。”(第1352页)由这些情节可以看出,贾政为人为官正直、清廉、谨慎、勤勉,这也是符合曹寅的实际情况的。有人说“贾政”就是“假正经”的谐音,这恐怕是没有根据的误解。

  曹寅与江南名士的交游

  朱淡文在其著作中指出,种种历史文献证实,曹寅与明遗民及江南上层知识分子之诗酒流连决不能仅以文人积习视之,亦决非曹寅个人之礼贤下士所能涵盖。此乃康熙皇帝笼络南方士子、磨灭其反清意识的政治决策,曹寅等人则为具体实施之臣僚而已[9]。

  康熙十七年正月,圣祖皇帝下诏于明春举行博学鸿儒科考试。曹寅当时二十三岁,在京任銮仪卫治仪正,曾参与考试接待事宜,与各省著名学者傅山、顾景星、邵长蘅、李因笃、汪琬、陈维崧、施闰章、阎若璩、尤侗、朱彝尊、姜宸英、毛奇龄、毛际可等人都建立了较深的感情和友谊,其中大多数人在曹寅任织造之后仍与其保持密切联系。

  康熙二十三年五月,曹玺去世,曹寅南下奔丧,在江宁逗留一年,与一些遗民有密切交往。由于曹寅风流儒雅,文才华瞻,又是明遗民顾景星之甥,因而在南北两地都受到推崇,很快为遗民和汉族上层知识分子认同。

  曹寅任织造之后,与江南人士的交游更加广泛。有人统计,与曹寅有诗文交往者约二百人,其中有当时极有影响的知名人士。由于曹寅在江南二十多年认真执行康熙皇帝的既定政策,曹寅成为主持东南风雅、众望所归的人物,在江南地区享有极高的声誉。

  从小说文本来看,贾政与江南名士的交游也相当频繁和密切。第七十八回写到,贾政“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第1125页),可见贾政年轻时相当活跃,与文人墨客的诗酒流连不在少数。

52书库推荐浏览: 陈林 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