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哲学_梁漱溟【完结】(21)

阅读记录

  人一生中的青年期,通常是指十二岁至十八岁之一段,其实不妨放长来说,二十岁左右,都可算青年。这一段正是一个人心理方面生理方面发育成长,快到成人的时候,一般科学书中都讲到。我为何独指其为吾人一生中的英雄时代呢?我说“英雄”,盖意谓在一个人生命上有下列象征者:

  蕴蓄着许多精力,聪明正寻地方去发挥表现。仿佛他要拿出来给世界的,比较他要向这世界享受讨取的多。他少顾忌,而多兴趣。兴趣所在,冷亦不怕,饿亦不怕,什么危险亦不怕,什么辛苦亦不怕。或者愈惊险,愈艰辛,他愈有味。他恒居于主动,不为外面世界所支配所左右。他富于感情,同情心很强,亦易于激动和冲动。他不一定有理想;但他有理想就要奔赴理想,扭他不转。

  这便是英雄,非必要有大功业大表见才是英雄。世界上不论何等大英雄,皆不外由此放大来的。然而吾人一生中之青年期,却正是如此。或者照此缩小一些,而留心看去,凡此象征无不备具。所以我说青年期是每一个人一生中的英雄时代。

  我所说的这象征,亦可简称曰“朝气”。其实这正是生命的本来面目——生命之所以为生命者在此。英雄非他,即生命力特强的人而已。而青年期则吾人一生中生命力正强时也。人生是很可怜的,他离不开他的身体。他身体叫他怎样,他就怎样。青年期是血气方新到血气正盛的一段落。于是他便能具此象征。年老而血气衰便不行。尤其是经过人世环境的薰染锻炼,以致世故日深,他便懒于作为,只图享受,真情日薄,趋避愈巧。这时真对他感得无味,甚至面目可憎了——然而你不要憎他;这正是人生的大可哀啊!

  自然,有不少二三十岁的人已经贪图享受而懒于作为,同时亦有不少老年人意志依然刚强勤奋。我所说者亦不过大略有此情势而已。有意地指出这种危险的情势,令人早警觉而已。当然,不能一概地说老年人都不行。老前辈们无须误会,而青年朋友却要当心。

  于是,我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个人怎样便可以常常发挥那可爱的精神,而不落于可哀的地步呢?

  这个问题,我今天不作解答,慢慢再谈吧。

  第50章 青年修养问题

  《读者通讯》编者要我写一篇关于青年修养问题的文章。我不喜欢说笼统的话;不喜欢跟随人家说,说了许多自己还莫名其妙的话。因此我倒要追问,什么叫做修养?修养个什么?修养于青年是否必要?我与读者都不要冒充内行。我们无妨假作一外行人,从外面向里来探求。

  什么叫修养?修养个什么?我希望读者告诉我!一个技术家或艺术家,在其技术上或艺术上,都有所谓修养的(除了技巧熟练之外,还有许多相关条件在内);然而现在我们要谈的青年修养,怕不是这个吧!或者多少有分别吧!我们又看见:基督徒有所谓灵修,道家则有修炼,佛家则有修持。我们要谈的修养问题,就是这些宗教上的修养么?或者是其中之一,其余则不是呢?抑或全不是呢?我想在此点上,也许得到几样不同的答复。

  此外,欧美教育界,近年有所谓心理卫生,似与现在谈的修养问题有关;那么,修养是否就是心理卫生呢?也许有人回答我,现在所谈的修养,是指人格修养,心理卫生亦包括在内;至于技术家、艺术家、宗教家的修养,原亦有接近之处,但究非一事——我想这好像是最平正通达的一个答复了。

  其实这答复很不够,很粗浅。我们必要问:

  一、何谓人格呢?心理学上有时亦说到人格;就是那个人格么?像那所说的人格,定须经过修养么?又常听说“人格伟大”的话,是否修养了就伟大,不修养就不伟大,从过去许多伟大人物中,能否给我们肯定或否定之证明?

  二、谈修养而自别于宗教修养,究竟其中分别如何?宗教所给予人格的影响似不可否认。我们只能进而探究宗教,认识宗教,而后乃能得解决修养上有关的几大问题。即使最后结论否认宗教亦可,但总不能避开问题不谈;谈人生问题,谈修养问题,而避开宗教不敢谈,将必流于粗疏浅薄。

  三、心理卫生是从科学来的,我们应当接受;但现在谈的修养是否即等于心理卫生?若其内涵超过心理卫生,是否亦有科学根据?我们平日在学校读书,所领会融会的,都是许多科学知识,现在谈修养,至少亦要和平素所讲习者相沟通而不相矛盾。凡此等处,希望有清楚的解答。

  我的话暂止于此。我只作问题的提出,暂不从正面发挥主张。我希望青年留心修养问题,莫忽视,以为不必要;同时我更望留心乎修养的青年,对于我上面提出的问题,加以考虑。试各本所见作答,彼此讨论,或向人请教,不可颟顸笼统。

  一、关于修养问题,不宜作空泛的理论;即精辟的格言,亦只能一时有用,而嫌不够,最好为亲切的指点讨论。

  二、这种指点讨论,在指导的一方面,必须有其彻底的思想,一贯的精神,否则是无益的,东指西指,亦许更迷惘。

  以上两点,盖不止说给读者,亦正为编者言之。

  第51章 对于人类女性的认识(1)

  我告诉大家一句话:人类最要紧的一样东西——不但人类,也可以说是一切生物最要紧的一点,这一点是什么呢?就是“知觉痛痒”。普通我们说“有生命”,说“活东西”,活东西之所以为活东西,就是因为他有知觉痛痒;如果没有知觉痛痒,便不能叫做活东西,便不能算是有生命的了。这样说法,好像是很容易明白;但是实在有很多人(不只是现在的人,就是历史上也有很多人是如此)都已离开了他的亲切的知觉痛痒,都已失去了他的亲切的知觉痛痒,都已找不回来他的亲切的知觉痛痒。这实在是因为人类生命中隐藏着一个大的矛盾,所以才有这样的事情。

  以上这个话,大家听了也许不容易懂,现在我先从这一面的话来说。

  一个生物的知觉痛痒的大小高低,也就是显示他生命的大小高低,显示他在生物进化上程度的大小高低。例如人类的知觉痛痒比任何生物都来得高,来得大,来得快,来得强,来得远,来得深,来得厚,来得宽,这就是因为人类的生命,特别高大,他在生物进化上已登峰造极。以此例推,则高等动物比低等动物的知觉痛痒来的高大,低等动物又比植物的知觉痛痒来得高大,这是很容易明白的,毫无疑问的。那么,如此说来,人类最可宝贵的,就是他那高大的知觉痛痒了。翻过来说,一个人的知觉痛痒如果不够,不及人类应有的程度,那他也就不能算是一个人了。

  现在再回来讲。所谓人类生命中隐藏着一个大的矛盾。这话是指什么说呢?这就是说:在知觉痛痒高的人类,同时让他也顶容易离开了他的知觉痛痒,顶容易有离开了他的知觉痛痒的机会。换句话说,容易离开知觉痛痒,与知觉痛痒的高大是相因而来的。人类在生物界中,一面他的知觉痛痒比一切生物都高,一面他也顶容易离开了他的知觉痛痒,这就是我所说的人类生命中隐藏着的一个大矛盾——这个话,大家听了或者还不能十分明白,只好以下我再慢慢的解释,现在我且重复的说一句:人类最大的问题,最危险的事情,就是把他的知觉痛痒弄错乱了,弄麻痹了,这是最悲惨,最可怜的,所以大家切不要丧失了自己的亲切的知觉痛痒。

52书库推荐浏览: 梁漱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