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138)

阅读记录

  其次分析一下《太极图说》的内容.

  (一)关于《太极图说》的思想来源

  首先应当指出,周敦颐著《太极图说》,是以《易传》为根据,是对《易传》

  的一种别出心裁的阐发.众所周知,《易传》是儒家主要经典之一(后来又是道教的重要经典之一),《太极图说》的基本依据是《易传》.如《图说》中说:"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这些话就是对《周易·系辞》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的解释.

  《周易》强调"变易",就是《图说》所讲的"动",《周易》讲"阴阳",就是《图说》的"阴阳".《周易》讲阴阳互动,即是《图说》的"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太极图》中从上到下的第二圈(水火匡廓,取坎填离)所示的黑白相杂符号,就是把《周易》八卦中的坎、离二卦变成圆形并相互联结,其在中线的左边表示离(火),右边表示坎(水).《图说》又说:"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是对《系辞》"生生之谓易"作了更详细的说明.另外,《图说》的最后又引用了《易传·说卦》中的"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总之,《图说》从宇宙起源到人道的建立的整套宇宙模式的立论,可以说都是基于对《易传》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其次,《图说》也吸取了阴阳五行家关于宇宙起源论的一些思想资料.《图说》

  云:"阴变阳合,而生水火本金土.正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等语都是从五行说中接过来的.

  最后,《图说》还吸取了道家和道教思想中的"无极"这一概念.如《图说》

  中的"无极而太极"和"无极之真"等.其中的"无极"成了他的宇宙起源论的主要范畴."无极"一词,出于《老子》第二十八章:"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这个"无极"早在道教的《无极先天图》中就被使用并使之成为方士修炼的归宿点.

  此外,《图说》有"主静"、"无欲"等语,"无欲"一词出自《老子》第五十七章的"我无欲而民自朴","主静"一词出自《老子》第二十六章的"静为躁君"和第五十七章"不欲以静".因此,《图说》中的"无极"这个概念和"无欲故静"这一命题,都是从道家与道教那里接过来的.

  (二)关于《太极图说》的宇宙生成发展理论

  《太极图说》是一个言简意赅的宇宙发生发展论纲.其全文仅二百余字,后来却被奉为"有宋理学之宗祖",因为它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统、完整地论述宇宙发生、发展的著作,它对尔后儒家学说的更新与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的推动作用.

  现在我们来看看《太极图说》的宇宙模式论是如何说明宇宙生成演化的.

  据前人考证,现存的《太极图说》并不是周敦颐原著的全貌.这是因为,现存的图说是经过朱熹"校定"整理过的.在朱熹"校定"的《太极图说》出现以前,就有一个《太极图说》的旧本流行于世.据清初学者毛奇龄考证,这个旧本就是周敦颐的原本.朱熹"校定"此《图说》时,根据自己的观点对它作了一些修改.

  他把旧本《图说》的第一句:"无极而生太极"改为"无极而太极"."无极而生太极"是说明"无极"为世界的总根源,"无极而太极"说明"太极"是世界的总根源.因为朱熹不承认"太极"之上还有"无极",他按自己的观点把太极作为世界的总根源,同时又把太极解释为"理",认为只有"理"才是世界的真正本源.

  经过他的修改,"无极"二字虽被保留下来,却变成了"太极"的修饰语,不再是生"太极"的宇宙最初根源了.朱熹解释说,"无极而太极"就是"无形而有理".

  这种解释显然是牵强附会,与周敦颐的原意不符.在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中,根本就找不到一个"理"字,他的《图说》对"无极而太极"本来就有明确的解释.

  如其中说:"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太极本无极"已经清楚地说明了太极生于无极的观点.总之,在周敦颐看来,"无极"才是宇宙的最初根源,而朱熹却认为"太极"(理)就是宇宙的最初根源.朱熹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周敦颐,其目的是为自己的宇宙发生论张目.

  以上说明了周敦颐主张宇宙最初根源为"无极",下面探讨一下,这个"无极"究竟是物质性的还是精神性的,然后分析一下《图说》的宇宙演化过程说.

  先说第一个问题.周敦颐认为,作为天地万物总根源的"无极"是宇宙的胚胎,是尚未分化成形的一种混沌状态的物质材料.前面讲过"无极"一词出自《老子》

  "知其雄"章,在那里,老子把"无极"比作尚未散而为器的"朴".后来的学者,如朱彝尊也认为,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的"无极"是具有物质性的、混沌状态的天地万物之胚胎(其说见《周子全书》卷15、16).

52书库推荐浏览: 舒大刚杨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