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176)

阅读记录

  张栻对他的"知行互发"作了如下的阐述:

  力致圣贤之意,盖放使学者于此二端(指知与行)兼致其力,始则据其所知而行之,行之力,则知念进;知之深,则行愈达.……然则声色容包之间,洒扫应对进退之事乃致知力行之源也.(《论语解序》)

  盖致知力行,此两者功夫互相发也.(《全集》卷19)这段话正确地指出了人们做事情在开始的时候确实是用已有的知识为指导去行动,但在行动中还可以加深和发展自己的认识,反过来,又用这种发展提高了的认识去指导行动,从而把事情做得更顺利.但归根结底,仍然是以实践为"致知力行之源."所以他又说:"君子主于行而非以言为先也"(《全集》卷19).这里所讲的·"行"虽然仅指感性认识,即声、色之间所得来的东西,和洒扫应对中得来的体会,但毕竟还是指的实践活动.由此可知,张栻在其知行观上的见解比起他的同辈来,确实是具有真知灼见的.这对当时土大夫中存在的空谈义理,不务实际的流弊应该说是一剂醒脑的良药.

  四、一代理学宗师 朱熹张栻齐名

  宋代理学自北宋开创,到南宋前期发展到了最高峰,其标志之一是朱熹集"理学"之大成,其二是陆九渊开创了"心学".这是中国儒学史上的两件大事,也是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两件大事.在推动新儒学走向最高峰的过程中,张栻占有重要的地位.二程开创的"理学"学统,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使之发扬光大,成为当时思想意识形态的主流.朱熹同张栻在学统上同宗二程,两人可说是志同道合.

  公元1163年8月,张栻之父、当时的主战派宰相张浚去世,张栻护其父灵枢到潭州衡阳,于途中的船上同朱熹相遇,相与结识.朱熹闻张浚死,又专程到豫章(南昌)祭悼,并护灵至丰城(今江西中部).在船上,二人相谈十分投契,朱熹对张栻的评介是"名质甚敏,学问甚正"(《朱文公续集·答罗参议》).二人从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张栻受湖南安抚使刘珙之聘,主岳麓书院教事时,朱熹曾专程造访.此后十多年中二人经常以书函往来的方式相互切磋.从学术政见到品评人物无所不论.特别是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从理解到字义、词章,都反复交换意见.朱烹尝说张栻对自己"多有启益".可惜张栻死得太早,朱熹十分惋惜地说:"使敬夫不死,则其学之所至,言之所及,又岂予之所得而知哉!"(《南轩文集序》)后来黄宗羲在《宋元学案》中说:"自南轩出,与考亭相讲究,去短集长,其言语过者裁之,归于平正"(《宋元学案》卷15).

  《宋史·道学传》说:"张栻之学,亦出程氏,既见朱熹,相与博约,又大进焉."而朱熹不但认为张栻对他"多有启益",而且还认为"敬夫见识卓然不可及,从游之久,反复开益为多".并且"所见卓然,议论出人表."这说明朱熹所以能集理学之大成,也与张栻有着密切联系.《宋史·道学传》将朱熹与张栻并列,这是不无道理的.

  从学术成就上比较起来,张栻虽不如朱熹那样博大精深,但从对发展儒学的贡献上看,张栻的贡献仍然是卓越的,一代理学宗师,张栻当之无愧.

  (李刚兴 撰)

  主要参考书

  1.宋史·道学传》

  2.《宋元学案》卷50《南轩学案》

  3.南轩全集》

  4.《宋元学案》卷4《五峰学案》

  5.《朱文公集》

  6.张栻《论语解》

  7.中华书局:《陈亮集》

  8.侯外庐等主编《宋明理学史》第10章

  9.贾顺先《宋明理学新探》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下一篇 回目录

  婺学之祖 吕祖谦

  (1137——1181)

  吕祖谦字伯恭,婺州(今浙江金华)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年),卒于宋孝宗淳照八年(1181年),人称东莱先生.与朱熹、张栻齐名,同被尊为"东南三贤","鼎立为世师",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大家之一.他所创立的"婺学",也是当时颇具影响的学派之一.

  一、世代宿儒 家有中原文化之传

  吕祖谦出生于一个儒学和官僚世家,其先祖本东莱(今安徽寿县)人,六世祖时迁至开封.北宋时期著名的大官僚吕公著即吕祖谦的五世祖,从这时起,吕家便开始成为显扬于世的儒学世家.自吕公著开始,其家族"登学案者七世十七人"(《宋元学案》卷19《范吕诸儒学案》),全祖望考证说:

  考正献(吕公著)子希哲、希纯,为安定(宋初大儒胡瑗)门人,而希哲自为《荥阳学案》,荣阳子切问,亦见学案.又和问,广问及从子稽中、坚中、硼中,别见《和靖学案》,荥阳孙本中及从子大器、大伦、大猷、大同,为《紫微学案》

  紫微之从孙祖谦、祖俭、祖泰,又别为《东莱学案》.共十七人,凡七世.(同上)这个著名的宋代儒学世家,许多家族成员都是很有名望的儒家学者,同被选入《宋元学案》,名列儒学史册.吕祖谦的六世祖吕夷简,做过宋仁宗的宰相,封申国公(后徙许国公),显扬于时,五世祖吕公著,在此宋仁宗、英宗时历任天章阁待制等职,神宗时为御史中丞,哲宗时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死后赠申国公,是著名儒师胡援的学生,自己也是有名的儒家学者.吕公著之子吕希哲在神宗朝历任崇政殿说书、知州等职,为北宋儒林中有名的学者之一,《宋元学案》对其人专立《荣阳学案》.公著次子希绩、三子希哲是著名象数学家邵伯温的学生,均为儒林学者.希哲之子好问、切问亦名列学案(《荣阳学案》中有传).好问在钦宗时,官至尚书右丞,恩封东莱郡侯.祖谦的伯父吕本中,官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南宋著名诗人,也是儒学名流之一,世称东莱先生(后人称昌本中为大东莱,称吕祖谦为小东莱),其学说及生平见于《宋元学案》卷36《紫微学案》.

52书库推荐浏览: 舒大刚杨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