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他便企图将儒、佛两家学说熔于一炉,"斟酌浅深而融通之"(同上).大东莱先生吕本中,也是一位"溺于禅"的学者.完全站在儒家学派立场的全祖望就此提出批评,认为这是其"家门之流弊"(同上《紫微学案》).吕祖谦也受到其祖辈学佛之影响,虽然有时对佛、道有所批评,但他又曾在《易说·家人》中说:
"知此理,则知百年之嫌隙可以一日解,终身之蒙蔽可以一语通,滔天之罪恶可以一念消",这里透露其接受佛学思想之痕迹.
对于吕学的上述情况,论者颇有微辞,全祖望在《荣阳学案》案语中指责说,吕希哲虽博采众儒之学说,"然晚年又学佛,则申公家学未醉之害也."又说:吕本中溺于禅,则家门之流弊乎!"朱熹批评吕祖谦之学"大杂","不能守约"(《金华丛书书目提要》卷7).他虽然称赞"东莱博学多识",但又指责其"守约未也".其实,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理学观点去求责于人,如果用百家争鸣的态度来看问题,则不足为怪.吕氏之学能放宽视野,广收博采,恰恰表现了在治学方法上的优点.
吕祖谦最初以恩前入仕,但由于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于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便考中了进士,不久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此后一直担任文教学术的职务,先后做过儒学教授、大学博士、讲官、史官,官至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和实录院检讨.这就为他从事学术研究和创立学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此期间,不仅撰著了许多关于理学、史学和文学的著作,并且积极从事讲学授徒活动.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吕祖谦护送母丧回到婺州,利用守孝的时间,在武义县境内的招明山筑室暂居.在这段时期,"四方之士争趋之",专门从事讲学活动三年之久.
乾道八年(1182年),因为其父办理丧事,又回婺州,守孝期间,他的许多学生又回到身边受业.这段时期,吕祖谦还同陆九渊、朱熹等人经常往来,互相进行学术交流.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就是在这一时期由吕祖谦发起进行的.
作为一个学派的创立者,吕祖谦的学生很多,据《重修浙江通志稿》记载,其可考者不下百余人,他们来自南北各地的不同州县,其中以浙江及其邻省居多.仅《宋元学案·东莱学案》所载,较著名者有叶卦、葛洪、乔行简、辅广等20余人.另见于《丽泽诸儒学案》者63人.此外,尚有私淑弟子多人.
吕祖谦之弟祖俭与祖谦共列于《宋元学案》的《东莱学案》之中,他受业于祖谦,也是当时有名的学者之一,并且是其兄长所创的"婺学"代表人物.吕氏之学在吕祖谦之后延绵不绝,"祖谦既没,弟祖俭继其遗教,由是速传不替,历元至明,则又四百年,文献之所寄之也."(《重修浙江通志稿·丽泽源流传》)由于吕祖谦晚年家居讲舍名为丽泽书院,全祖望在《宋元学案》中,除立有《东莱学案》专述吕祖谦、吕祖俭的行事及学说之外,尚立有《丽泽诸儒学案》叙其后学.他在《案语》中说:"明招学者自成公(吕祖谦)下世,忠公(周祖俭)继之,由是递传不替,其与岳麓之泽并称,……明招诸生历元至明未绝,四百年文献之所寄也."(《宋元学案》卷73)
三、调和朱陆欲融"理学""心学"于一
吕祖谦的理学思想主要来自家传,而吕氏家学虽然不私一说,但仍以儒学为宗,他们同其他理学家一样,特别注重对《中庸》、《大学》的"治心养性"、"穷理尽性"和"正心诚意"等学说的提倡和研究.所以在吕祖谦的理学思想中,也是以"正心诚意"和"治心养性"为其主要内容.他自己从幼年时期便躬行践履了这一思想.《宋史》本传说他"少卞急,一日,诵孔子言‘躬身厚而薄责于人’,忽觉平时忿囗涣然冰释.朱熹言:‘学如伯恭,方是能变化气质’."算得上是履行圣人"治心养性"而改变气质的典范.在认识论和修养论上,仍然是以自存本心和"反求诸己"为根本.据此,他发挥了孟子的"良知良能"之说.这一路径虽然同"心学"一致,但又把程朱以"穷理"为本的"格物致知"论同上述思想结合为一体,既主张"反求诸己",又主张"格物致知",以期达到保养良知良能,存其"本心"的目的.这也是企图把"心学"和"理学"相调和的表现.
程朱学派充分发挥了《大学》的"三纲""八目"和"致知在格物"的思想,从而建构了他们庞大的理学体系;陆学则充分发挥了思孟学派的主观唯心论,铸造了他的"心学"体系.吕祖谦企图把二者会归于一,他的理学思想明显地带有调和折衷色彩.全祖望指出:"朱子以格物致知,陆学以明心,吕学则兼取其长,而复以中原文献之统润色之,门庭径路虽别,要其归宿于圣人则一也.""吕学"企图消除理学内部的门户之争,调和两家异同."鹅湖之会"虽未达到这一目的,但在自己的学说中不仅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同时也融会了其他方面的儒学思想.如果避开门户之见,吕学既不属朱,亦不归陆,而是具有自己特色、自成一家之言的学术派别.在吕祖谦的学说中,也表现了一些超越于理学范围的内容.
(一)客观唯心主义的天理观
吕氏家学虽然博杂,但他们受二程思想影响很深.吕希哲曾与程颐共同师事胡瑗,后来又师事程颐,其子好问、切问也曾受业于程氏门人尹(火享),吕祖谦不但从家学中接受了二程思想,还对其在时代上相接替的杨时(杨龟山,二程之高足,南渡之后,被誉为"南渡洛学大宗",死于吕祖谦出生前二年)十分崇敬.如他认为,读《中庸》"且专看龟山解为佳"(《吕东莱先生遗集》卷5,以下简称《遗集》),他对程颐的《伊川易传》特别推崇,认为这部书是"不可不朝夕讽阅"的重要典籍.
52书库推荐浏览: 舒大刚杨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