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184)

阅读记录

  尽管双方在学术观点上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分歧,但他们之间的讨论,仍然是一次自由讨论,彼此都能各抒己见,并未出现水火不相容的现象.由于双方都能求同存异,互相尊重,自鹅湖之会以后,朱陆二人常有书函来往,交流意见.特别应该提到,在鹅湖之会五年之后,陆九渊带领了几个学生去拜访朱烹,当时朱在南康做知州,主办了驰名全国的"白鹿洞书院".当陆九渊到南康时,朱亲率同僚、诸生迎接.在此期间,还对陆表示了爱慕之情,为其兄九龄撰写了墓志铭,还特请陆九渊为书院师生讲学.陆九渊以《论语》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题,作了精彩发挥,听者无不为之所动,给白鹿洞书院的师生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朱熹也非赏赞赏陆的讲演,他写道:"至其所以发明敷畅,则又肯到明白,而皆有以切中学者隐微深痼之病,盖听者莫不棘然动心焉."(《朱文公集》卷81)当时,又请陆九渊将此次讲学之讲词书写成文,作为白鹿洞书院的一分讲义.

  关于朱陆之间在学术上的辩论,在前面的《朱熹》评传中已有所述评,这里应该补述的,是他们对于王安石的评价,在评价中表现了陆九渊比朱烹更有真知灼见.

  当时的宋高宗赵构把北宋的衰微归之于王安石的新法,他继续了守旧派的成见,支持这些人对王安石的贬责.朱赢也极力攻击王安石,陆九渊则不以为然,他在《荆国王文公祠堂记》中,赞扬王安石说:

  英特迈往,不屑于流俗声色利达之习,介然无毫毛得以入其心,洁白之操寒于冰霜,公之质也;扫俗学之凡陋,振弊法之因循,道术必为孔孟,勋绩必为伊周,公之志也."(《全集》卷19)

  在这里,陆九渊对王安石的品德、政绩和学术成就都作了很高的评价.他用"不屑于流俗声色利达之习"和"洁白之操寒于冰霜"来赞颂王安石的高尚人品,用"扫俗学之凡陋,振弊法之因循"赞扬了王安石的学说和政治改革;用"勋绩必为伊周"高度称颂了王安石的历史功绩;用"道术必为孔孟"肯定了王安石在学术造诣上的重大成就.这个评论在当时的政治气候和浓厚的理学气氛中,无疑是大胆而可贵的见解,表现了陆九渊的正直和与众不同的见识.

  陆九渊讲学活动的最盛时期,是他在淳熙十三年(1186年)主管台州崇道观期间,这是一个闲差,他有机会回到故里,专事讲学活动.《年谱》记载了当时的盛况说:"学者辐揍,时乡曲长老,亦俯首听诲.每诣城邑,环坐率二三百人,至不能容,徙寺观,县官为设讲席于学宫,听者贵贱老小,溢途巷.从游之盛,未见有此."(《全集》卷36)说明陆九渊当时的学术活动在社会上影响之大.第二年(1187年)他受门人彭兴、宋世昌等人邀请,去到风景秀丽的贵溪县应天山讲学,他们在山上修建了精含,聚集了一批学生,定居下来,进行讲学活动.又次年,陆九渊见此山状如大象,因改应天山为"象山"."学徒结庐,先生既居精舍,又得胜处为讲堂及部勒群山阁,又作圆巷,学徒各来结庐,相与讲习."(《全集》卷36《年谱》)当时,他给侄孙陆氵睿去信中说:"山间近来结庐者甚众,诸生始聚粮相迎,今讲堂前又成一阁,部勒群山,气象亦伟."(同上)规模之盛,令陆九渊十分惬意.他在应天山住了五年,其间来见教者逾数干人.这个时期,他充分地阐发了自己的"心学"理论,其影响也逐渐扩大,这是陆九渊的学术高潮时期.他在《与路彦彬》的信中说:"窃不自揆,区区之学,自谓孟子之后,自是而始亦明也."(《全集》卷10)自认为是孟子之后的正统儒学继承者.他不承认朱熹是"道统"的继承者.陆九渊的讲学活动,直到1193年卒于荆门为止.当时能同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相并立者,恐怕主要就是从儒学中异军突起的陆氏心学了,尔后七百年间,"心学"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

  四、"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论

  陆九渊的思想体系一般被称为"心学",因为这个思想体系是从"心即理"这个命题出发来展开的.

  据《象山先生行状》记载:陆九渊"年十三……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曰:

  ‘四方上下曰宇’,忽然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已分内事,乃宇宙内事"."这就是说,宇宙中的事,就是自己分内之事;自己分内之事,就是宇宙中的事.从这个观点出发,他进一步发挥说:

  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南海、北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下而圣人出焉,同此心也,同此理也."(《全集》卷35)

  东、西、南、北海泛指宇宙空间,概谓之"宇";千百世之上、下,泛指时间,概谓之"宙".他认为宇宙之中,此心此理是同一的.因此,陆九渊又说:"盖心,一心也;理,一理也.至当归一,精义无二,此心此理,实不容有二."(《全集》

  卷1《与曾泽之》)他批评朱熹析心与理为二,强调心与理合一,并且更明确地提出: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全集》卷11《与李辛2》)"心即理"是陆九渊心学体系的基本命题.在陆九渊看来,"理"不在人的心外,它存在于人的心中,只有通过人心的活动,才能感知天地万物的存在,才能体认天地万物之理.

52书库推荐浏览: 舒大刚杨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