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经过短期的德文和拉丁文补习,即入柏林大学.他立刻感受到德国人对纯粹哲学的兴趣与爱好远胜过美国人.最大的课是哲学概论,两千人的课堂挤得满满的,主讲人常是学问与口才都甚佳的老教授."那样隆重,我像是在参加教堂的礼拜."贺这样形容当时的情形.
贺选了著名哲学家、新黑格尔主义者哈特曼教授的、"历史哲学"课,并对哈特曼对黑格尔辨证法的独到见解深为膺服.哈氏认为,黑格尔的辨证法是一天才的直观的整体,是一种艺术,有其必然性.但这个必然性的规律与普通的规律不同,它不是一般的抽象的理智方法,没有通常所说的三个规律,而是一种体验精神生活的方法.贺以为哈特曼抓住了黑格尔辨证法的真谛,并在回国后所发表的《辩证法与辩证观》一文中引证和发挥了哈氏的观点,反对把辩证法简单地归结为三个规律的作法.
通过整整一年的紧张学习,贺麟圆满地完成了学业.在回国前夕,他还专程到法兰克福拜访了斯宾诺莎学会的秘书长格布哈特,并经其介绍加入了国际斯宾诺莎学会.
1931年8月,贺结束了5年的欧美求学生涯,回到祖国,被聘于北京大学,主讲"哲学问题"、"西方现代哲学"、"伦理学"等课程,并在清华大学兼课,讲授"现代西方哲学"、"西洋哲学史"等课程,他讲课的最大特点是"情理交融".
他时常审记当年怀特海对他的教诲:"我们不要以学习的态度去研究哲学史,要如同研究现在的实实在在的事情一样去研究",而把哲学史看成一种有生命的哲学,既注重实在知识的讲授,又加入自身的感受与体验.因此他的讲课深入浅出,语言生动,如行云流水,引人入胜,深受学生的欢迎.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贺还翻译、介绍了大量的西方哲学著作.他在回国后不久,就译出了斯宾诺莎《伦理学》的第一、二部分作为教材;1936年,他将早在美国时就已译出的鲁一士《近代唯心论演讲集》中关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几章以《黑格尔学术》为名,与另一本介绍黑格尔的著作——开尔德的《黑格尔》同时出版;1943年又出版了他翻译的斯宾诺莎的《致知篇》.而他在西南联大时领导的"外国哲学编译委员会"则在短短的几年间,共组织翻译了20多种外国哲学名著.
这对增进我国学术界对西方哲学的了解,促进中西哲学的交流与我国哲学的发展,实在是功不可没.
正是在深入研究西方哲学的基础上,并把它与中国哲学尤其是宋明理学中陆五一派相结合,提出自己的见解,贺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新心学"哲学思想.他在40年代先后出版的《近代唯心论简释》(1942)、《文化与人生》(1947)、《当代中国哲学》(1947)"等著作,就是反映其、"新心学"哲学思想的代表作,并因此而奠定了他"新儒家"学者的地位.
在抗战期间,贺有感于民族危亡,文化衰颓,而力倡"学术救国".早在1931年时,他就写了《德国三大哲人处国难时之态度》一书,以激励国内学人的救国之志."九·一八"事变之后,他的理想与志向使他无法沉默,先后发表了《新道德的动向》、《抗战建国与学术建国》和《法制的类型》三篇文章,提出了振奋民族精神、宏扬学术文化、实行政治革新等主张,并因此受到蒋介石的关注而被四次召见.当时的贺一心想以学术救国,书生气十足,他对蒋介石抱有一定的幻想,即幻想蒋能采用他创立的理想唯心主义来改造国民党,改造社会.然而,这种幻想随着国民党腐败无能的日益暴露而很快就破灭了,其思想也趋向进步.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在北大担任训导长时,多次出面保护甚至营救进步的青年学生和教授,深受学生的拥戴.在北平解放前夕,他经过郑重考虑,并在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的帮助下,断然三次拒绝了蒋介石要他飞往台湾的通知,决心留在大陆,和全国人民一起迎来了北平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
解放后,贺仍在北大哲学系任教.1955年调中国科学院哲学和社会科学部("文革"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任西方哲学组组长.
1950年底至1951年,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走出书斋,投身于轰轰烈烈的社会实践中,他先后到过陕西的长安和江西的泰和参加土改运动.就在这次土改过程中,贺目睹新中国的新气象,思想和感情都发生了较大变化.1951年4月2日,他在《光明日报》发表《参加土改改变了我的思想》一文,公开表示赞同唯物论,并批判了唯心论的错误观点.
1954年,学术界又展开了批判胡适思想的运动,这实际上是50年代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继续和深入.贺不计较某些不公正的对待和无端的嘲讽,主动积极地参加到这一批判运动之中,并把批判活动看成是"对自己思想的一种改造,是和自己过去的反动唯心论思想划清界限的一种表现形式".1955年1月19日,《人民日报》公开发表了他写的《两点批判,一点反省》一文,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文中不但批判了胡适和梁漱溟的唯心主义思想,还对自己的思想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充分表现了贺敢于深刻地解剖、批判自己,并从根本上改变自己以前的思想观点的勇气.此文在当时受到普遍的赞扬,但在现在看来,却反映了当时的知识分子在思想改造运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左"的思想的影响.
52书库推荐浏览: 舒大刚杨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