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无共"、"无别"指对概念概括和限制的极度.荀子认为共名与别名既相区别又具有同一性,这实际上表达了概念上下间的逻辑关系."推而别之,别则有别",是说一个别名之下还有更小的别名,前者相对于后者,也就从别名转化成了共名.
"推而共之,共则有共",是说一个共名之下还有更大的共名,前者相对于后者,就从共名转化成了别名.那么,处于这个推演系列中的任何一个共名或别名,除处于两极的大共名和大别名外,它们本身既都是别名,又都是共名;既都是属,又都是种,无不具有两重性.对共名和别名这种逻辑关系的揭示,应是荀子的创造.
第四是"约定俗成"和"径易不拂".荀子说:
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名有固善,轻易而不拂,谓之善名.
这里提出了三个重要的观点.一是"名无固宜",即说表达概念的语词与它所反映的对象之间没有天然的、必然的联系.二是"约定俗成",说明名与实的关系是后天的,人为的,是社会选择的结果.三是"名有固善",即肯定名的"约定俗成"又有其内在的合理性,这种"定"与"成"要为社会所接受又是有条件的,即要做到"径易不拂",简单明了而又不自相矛盾.
第五是"稽实定数".荀子说:
物有同状而异所者,有异状而同所者,可别也.状同而为异所者,虽有可,谓之二实.状变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有化而无别,谓之一实.此事之所以稽实定数也.
"稽实定数",就是通过考察事物的多少来制定数量之名.比如说两头牛,它们虽然"同状",但由于是"异所",虽可皆称为牛,其实它们却是两个物体.一个人,从幼年到老年,"状变"而"有化",但"实无别",我们就应"谓之一实".
这种"稽实定数"实质上提出了从空间("所")、时间("化")和事物的性质、属性("状")诸方面去分析事物实体数量的思想.
此外,荀子还批评了"以名乱名"、"以实乱名"、"以名乱实"等"三惑"之论,捍卫了"名以指实"的原则.
荀子的性伪之分、明分使群、天人之分、虚壹而静、名以指实等思想是荀子对于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贡献,他的理论和学说不但影响了我们的先辈,而且还在影响着我们,并将继续影响我们的后辈.
(廖名春 撰)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下一篇 回目录
古学鼻祖 刘歆
(前50?—23)
自汉武帝尊崇儒术以后,儒学传授出现了昌盛的局面,当时所立学官一般概称之为今文经学.到西汉末年,刘歆大力鼓吹古文经书"好恶与圣人同"[注],为之争立学官,从而开启了经学史上的经今古文之争.
一、王侯世家 52书库
刘歆,字子骏,西汉后期的著名学者.他不仅在儒学上很有造诣,而且在目录校勘学、天文历法学、史学、诗赋等方面都堪称大家.章太炎说,孔子以后的最大人物是刘歆[注].顾颉刚称刘歆为"学术界的大伟人".[注]刘歆的卓越学识确实
是为古今学者同声赞誉的,然而,他又是帮助王莽篡夺汉室江山,建立新朝的最主要人物之一,政治上与王莽的不光彩事业捆在一起,而受到后人的唾弃.这是一个在政治上与学术上都名声很大的人物,了解他的生平和学术,分析其在特定时代形成的特殊的人格与事业,确实是一种十分有趣的事情.
刘歆的生年,历史上没有记载.他是刘向的第三子,刘向生于公元前77年.从刘歆的生平交往看,他与王莽(公元前45一公元23年)年岁大体相近,但他又与著名学者扬雄交往较深,扬雄生于公元前53年,卒于公元19年.又《欲传》云,其"少以通《诗》《书》能属文召,见成帝."钱穆《刘向歆父子年谱》[注]将此事系于成帝建始元年,即公元前32年.按"少"者,年轻人也.刘歆此时当已在20岁左右.由以上诸项看来,刘歆大体年长于王莽,而又稍晚于扬雄,出生时间可能在公元前50年(汉宣帝甘露四年)前后.[注]他是公元23年自杀的,享年大约为73岁.
研究刘歆,不能忽略他的宗室出身.他的六世祖名交,字游,是汉高祖刘邦的同父异母弟.在刘邦抚定三秦,与项羽争天下时,刘交一直随侍左右,很受亲信,所以在汉高祖六年被封为楚王.四世祖刘成有子五人,长子礼嗣,其余诸子皆封侯.
吴楚七国之乱,刘戊兵败自杀.其子刘富,因反对叛乱,事前已奔逃京师,得以更封为红侯.富子辟强,学问出众,但不肯出仕.辟强子德,为刘歆祖父,在昭、宣之世任宗正,赐爵关内侯,又封为阳城侯.刘向为德之次子,12岁时就以父荫任为辇郎,20岁为谏大夫.其后曾任散骑宗正给事中、光禄大夫,领校中五经秘书,刘向"居列大夫官前后三十余年",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年72卒.刘向学问渊博,著述宏富,撰有《尚书洪范五行传论》、《五经要义》、《世说》、《列女传》、《列仙传》、《新序》、《说苑》等百余卷.
可以说,刘歆的祖辈多数都有做学问的传统.到刘歆成人之时,虽家世不如当初显赫,却仍凭着一个宗室的牌子在朝中占一职位,"家产过百万".
出于严格的家学渊源和个人的天赋,刘歆很早就以才学闻名.成帝之初,亲信大臣就推荐说"欲通达有异材".由此爱到召见,他"诵读诗赋,(帝)甚悦之",[注]以至成帝想当场任其为"得入禁中"的中常侍.[注]只是由于大将军王凤的反
52书库推荐浏览: 舒大刚杨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