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51)

阅读记录

  翁孺死而无後,其妻弃家改嫁,扬雄遂尽得林氏方言之书.後来扬雄作《囗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就是以林书为依据的.

  除师事近贤外,扬雄还远慕前辈乡贤司马相如.自序说:"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仿照司马相如,制作大赋.又曾奇屈原之文远过相如,对屈原不遇明君,自沉于江的遭遇深表同情,惺惺惜惺惺,悯其人,"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不过扬雄并不以屈原采取自戕的形式为然,"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将爱国情怀与老庄放达结合起来,这是扬雄的进步之处.于是作《反离骚》,自岷山投于江中,以祭屈原.此外,他还依傍《离骚》,引申其意,作《广骚》;依傍屈原《惜诵》以下至《怀沙》一卷,作《畔牢愁》.一则以展示他的惠思匠心,同时也借以表现自己的爱国热忱.这些赋大致作于而立之年,《广离骚》有"汉十世之阳朔",阳朔是成帝年号,自前24至前21年,共四年;十世,自高祖、吕后至成帝为十世,後来雄作《甘泉赋》开篇即说"惟汉十世",亦是这种用法.阳朔年间,正雄30至34岁之时,其时尚在蜀中,兹後扬雄又作有《县邸铭》《王佴颂》《阶闼铭》和《成都城四隅铭》(《文选》李周翰注说还有《绵竹颂》)等辞赋,却给扬雄斐声京华带来了契机.这些赋大都是对家乡山水景物的歌颂.汉赋讲究"弘丽温雅",弘即博大,铺张扬厉,气势磅礴;丽即富有文彩,华美可观;温即温和含蓄,借物托意;雅即典雅,盛陈典故.总之即要求做到大气势、好文采、深寓意、大学问.一篇好赋,往往集作者辞章、才气、哲思与数典于一体.赋其实也是文人才学识德等素质的综合表演.因此许多文人为了一篇好赋,常常搜肠刮肚,冥思苦想,为收集典故和谋篇布局,耗费十数年功夫.张衡写《二京赋》花了十年,左思作《三都赋》用了一纪(十二年).而扬雄在而立之年便已写成这样多赋篇,充分显示了他的高情与逸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扬雄的才华不久便被当朝天子知道了.

  二、一赋动天子 京华赋奇文

  扬雄《答刘歆书》说:"雄始能草文,先作《县邸铭》《王佴颂》《阶闼铭》

  及《成都城四隅铭》,蜀人有杨庄者,为郎,诵之于成帝.成帝好之,以为似相如,雄遂以此得见."《文选·甘泉赋》李周翰注:"扬雄家贫好学,每制作慕相如之文,尝作《绵竹颂》.成帝时直宿郎杨庄诵此文,帝曰:‘此似相如之文.’庄曰:

  ‘非也,此臣邑人扬子云.’帝即召见,拜为黄门侍郎."两处所载,只在赋名和篇数上有分歧,但为杨庄所荐则一致.扬雄自序亦谓:"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上方郊祠甘泉、泰峙、汾阴、后土,以求继嗣,召雄待诏承明之庭.""客"即杨庄.

  但是《汉书·扬雄传》班固《赞》却说:"初,雄年40余,自蜀来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岁余,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华阳国志》卷10从之.似乎扬雄受知成帝,是王音所荐.这是不确切的.首先,班说扬雄年40余接受大司马王音召荐,在时间上有问题.扬雄生于甘露元年(前53年),40余岁即成帝永始三年(前14年)以後.

  考《汉书·成帝纪》和《百官公卿表》,阳朔三年(前22年)九月,王音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其时雄年32;永始二年(前15年)王音卒,其时雄年39.都不合"四十余"之数.前人已注意及此,清周寿昌《汉书注校补》在详细排列了扬雄时间表後,说:"案古四字作至,传写时由三字误加一画,应正作30余始合."今人亦有从其说者[注];其实班氏说"雄年40余自蜀来游师"在年岁上不误,雄自序"客"荐扬雄时"上方郊祠甘泉泰峙"云云,又具体罗列了正月从调甘泉奏《甘泉赋》,三月从祠河东后土上《河东赋》,十二月从羽猎奏《校猎赋》,明年秋从胡人射猎长扬上《长扬赋》全过程.案之《汉书·成帝纪》及《郊祀志》,甘泉泰峙、汾阴后土、雍五囗,陈仓陈宝四祠的恢复,在永始三年(前14年)十月.其后,成帝曾四幸甘沉泰峙,分见于永始四年、延元二年、四年、绥和二年的正月;四幸河东祠后土,分见于永始四年、延元二年、四年、绥和二年的三月.《成帝纪》元延二年载:

  "冬,行幸长扬宫,从胡客大校猎,宿长阳宫,赐从官."将冬十二月的羽猎与次年秋与胡客猎合为一事,并同归于元延二年.《通鉴考异》断本纪有误,认为当从扬雄自序.但两者记载元延二年冬成帝曾举行狩猎活动却是一致的,那么,扬雄奏《羽猎赋》的时间就非二年莫属(其余《甘泉》《河东》二赋作于元年,《长扬赋》

  则作于三年).[注]班固《赞》语所说"待诏岁徐,奏《羽猎赋》(即《校猎赋》),除郎",也与自序所叙一年内的活动相符.扬雄时年43岁,则其被荐应在元延元年,时年42岁.如果是30余岁,则在阳朔年间(前24一前21年),甘泉诸词已罢,绝无"上方郊祠甘泉……"之事.可见"年40余"之说不诬.只是班团在.待诏年余"前加入了"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一节,是不确切的.其次,班氏之说与扬雄自己的记述不符.《汉书·扬雄传》前半部系采自扬雄自序[注],班氏在《赞》语中有明确交待,唯"赞曰"以后文字是班氏补充.如前所揭,扬雄自序称"客"荐,《答刘歆书》又明云"杨庄"所荐:俱不言及王音.一者出于扬雄自述,一者出于后人追记,从史料价值上看,当然自述可靠.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是表示扬雄不愿谈到他和王音的关系",[注]但这种可能性不大.王音是王莽从叔,王太后远房侄子,他虽是以外戚身份继王凤为大司马,但在王氏诸侯中还是比较贤明的.《汉书·元后传》说:"王氏爵位日盛,唯音为修整,数谏正,有忠节,辅政八年,薨."是可信的.看来扬雄如果真是得力于五音,没有理由隐讳不言.又有人怀疑《汉书》"王音"是"王根之误"[注]、或王商之误[?

52书库推荐浏览: 舒大刚杨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