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94)

阅读记录

  对于古今文字音训的不同,他根据具体情况,或者以古文字书的音训来正时俗的讹谬,同时也考虑到时下已经普遍流行的字音,互相斟酌."若典籍常用,合理合时,使即遵承,标之于首.其音可互用,义可并行,或字有多音,众家别读,苟有所取,靡不毕书,各题姓氏,以相甄别"(同上).这种尊重古注、又尊重当时语言习惯的指导思想,表现在经字的音训中,既引《说文解字》等古文字书进行正音,又不完全信从《说文》.甚而"有以俗字为正文、而以正体为附注者".卢文(弓召)解释说:"唐人经典,多不全用《说文》,陆氏意在随时,不取骇俗."(《重刻经典释文序》)时代是变迁的,语言字音也随着时代变化,这是陆氏不完全采用古字正音的原因.他说:"余个所撰,务从易识,援引众训,读者但取其意义,亦不全写旧文."(《经典释文序》)这种既遵规矩,又务实际的精神是可取的.

  《经典释文》的体例是先撰群经序录,把某经书传授的历史、各个时代治此经的代表人物和学派以及现存的经籍版本情况,作个简略的叙述,相当于一部简单的经学历史.然后分别撰写各经音义,为节约篇幅,并不把各经的经文引下来,而只是标出某一经某一篇某一章的目录,而后逐字注释音义.只有两本书把注释的原文引录下来了.其一是《孝经》,因为它是青少年发蒙就要习读的,录下原句是便于初学者查找.其一是《老子》,因为当时版本很多,而各种版本的章节次序又不相同,为避免混乱,也只好录下全句再注释.为了理解该书释注的风貌,我们以《周易·乾卦》为例来看它释经的特色.

  "周:代名也,周至也,通也,备也.今名书,义取周普.""易:盈只反.此经名也.虞翻注《参同契》云:‘字从日月’,正从日勿.""乾:竭然反……《说卦》云:‘乾、健也.’此人纯卦,象天.""元亨:许庚反.卦德也,训通也."

  以上是对经名和卦名音义的释训,是以释字音字义为主,同时又兼顾经义.如易字,《说文》:"易:蜥易,囗蜒守官也.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陆德明只取后一义,并采用虞翻的《参同契注》.当解乾卦"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两句爻辞时,《释文》是:

  "潜:捷盐反.龙喻阳气及圣人."

  "见龙:贤遍反.示也.""利见,如字.大人:目肃云:‘圣人在位之目’."他说见应该读现,义为显示.他不仅对经文进行音义注释,对前人关于经的注解也同样进行注释.《周易》用的是王弼注,王弼对九二爻辞的注解说:"九二刚健中正,出潜离隐,泽及于物,物所利见,故其象为‘见龙在田’,其占为‘利见大人’."《释文》:"离隐:力智反."陆德明的目的是要使读者读懂经书本文及其注笺,所以把他认为有疑难的字一一作了音义训释.这个工作是他的前人还未做过的.如郑玄驳许慎的《驳五经异义》,只是就某一段、某一句的经文义理进行论辩,少及字的音义,也不覆盖全部经书.陆氏这个着眼基础的释音训义工作,为后人解读经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汉代经学有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分别,两个学派在学术思想上进行了长期的斗争.西汉以今文经学占主导,东汉以古文经学占优势,东汉末的郑玄把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混一起来,成为遍注群经的大师,但他的基本立场仍然是古文经学的家法.古文经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研讨经学时,以文字训诂、名物考证为根本,因此古文经学的核心是文字学.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基本立场是遵照古文经学的方法,重点放在经字的音义训诂,但他在释经的过程中并没有表现出古文经学的宗派性.因为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的师承不同,二家尊崇的经书的本子也有不同.如《诗经》,古文经尊的是《毛诗》,今文经则尊齐、鲁、韩三家的诗注.又如《春秋》,古文经尊的是《左传》,今文经尊的是《公羊传》.再如礼学,古文经尊的是《周礼》,今文经则重视《礼记》,特别是《礼记》中的《王制》一篇.

  东汉古文经学家以研究文字训诂见长,在他们的文字学中,往往也贯彻了古文经的这种门派家法.许慎著《说文解字》,是清代汉学家眼中最权威的古字书,他遵循的就是古文经学的家法.清代段玉裁作《说文序》说:"其称《易》费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所以今文经学家康有为在他的《新学伪经考》第九附有一篇《说文序纠谬》,指责许慎、郑玄都是刘歆伪经的传布者:"欲伪经之光大,则赖郑玄之功,伪字之光大,则赖许慎之力……篡孔子之圣统,慎之罪亦何可末减哉!"康氏的批评是从今文经学的宗派立场出发的,所以也未免偏激和武断.文字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不应该纠缠在经学的派别纷争中而影响其科学性.

  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则摆脱了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派别之争.他像古文经学家那样注重经书的文字训诂,但不局限于古文经学家尊崇的经注,因为他不是古文经学家,也不是今文经学家,而是隋唐统一之后,儒释道兼容并包的新的文化氛围中新的形式的儒家经学.他有对前代人的继承,但带上了自己不拘一家的时代特色.《经典释文》一直成为后代儒学家研究经学和文字学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前人论经学,往往只把儒学分为汉学、宋学以及清代重新复兴的汉学,而认为唐人经疏没有什么创新,没有什么特色.从经学的角度说,唐人经疏虽然继承的是汉晋的注笺,但是不再讲今文古文的门派,更注重义理的辩析,为宋代新儒家讲哲理埋下了伏笔.从儒学的角度说,唐人也以儒术为经邦治国的纲领,但不像汉人那样"独尊儒术",也不像宋儒那样吸取道释思想再来排斥异端.唐人的经疏,兼采众说,辩析名物,受玄学影响,编讲疏和义疏,又是受佛教的影响.尊儒学而又兼收并蓄,重文教而又讲求实在,正是唐初学术的最大特色.这种学术方针使唐代文化能得以繁荣,也是唐初政治、经济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52书库推荐浏览: 舒大刚杨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