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汉年在上海_黄祥豫【完结】(3)

阅读记录

  潘汉年长我几岁,斗争经验丰富,我一直很敬重他。他为了尽可能掌握第一手材料,不计个人安危,出入虎穴,长期和魔鬼打交道。他严守纪律,谦虚谨慎。他为党做了那么多工作,作出那么大贡献,但他从不宣扬自己。他作风民主,平易近人;但在重大问题上,是非分明,并且勇于支持正确的一面。例如在淮南根据地时,饶漱石根据康生电报传来的逼供信材料,逮捕扬帆,关押审查。说扬帆曾介绍一个人参加“救国会”,是什么“CC分子”。华中局经过讨论,决定成立一个三人审查小组,潘汉年为组长,梁国斌和我为成员。潘汉年和扬帆非亲非故,他说他了解“救国会”是党领导下的抗日爱国组织,根本与国民党CC无关。我也说了,我是“皖南事变”中同扬帆一起突围的,途中遇到多次艰难险阻,终于第一批顺利地、安全地到达苏北解放区,没有发现他有什么可疑之处。经过调查研究和仔细分析,潘汉年作为审查小组负责人,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很快纠正了这个错案。又如,饶漱石玩弄权术,排挤陈毅。潘汉年坚持原则,态度鲜明,虽也受到饶的错误批评,但仍积极工作。他有深邃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同党的决策部门和高层领导的接触,以及长期在严酷环境中同许多高级的有复杂背景和复杂心理的对象打交道,已把他锤炼成在对敌斗争的大风大浪中能应付裕如的人物。在这一方面,可以说,在我接触的干部中,他是相当杰出的。他又善于团结同志,尊重党外人士,至今有许多党外人士,一提起潘汉年,都深表眷恋之情。

  谁知道潘汉年竟然以所谓“内奸”问题被逮捕了。当时我已调北京工作。但我始终无法接受:这位被人敬重的老同志的名字,怎么可能和“内奸”、“反革命”联系在一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许多同志反映和中央的复查,1982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为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通知》,通知中说:中共中央“向全党郑重宣布:把潘汉年同志定为‘内奸’,并将其逮捕、判刑、开除党籍,都是错误的。”并指出:潘汉年“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他忠实执行并多次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对党的文化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特别是在开展对敌隐蔽斗争方面,曾经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有很大功劳的”。“潘汉年同志几十年的革命实践充分说明,他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久经考验的优秀共产党员,在政治上对党忠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中央的通知,把掩盖在潘汉年同志身上的尘埃、污泥去除了。我们大家心中的疑团解除了。

  潘汉年同志之所以长期蒙受冤屈,党中央在通知中指出:“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他被逮捕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违反了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的原则,严重地忽视了对敌隐蔽斗争的特殊性,混淆了是非界限和敌我界限,以致作出错误的决定。其结果不仅使潘汉年同志长期蒙受冤屈,而且牵连许多过去同他有工作联系的同志,使他们也长期蒙受了冤屈。这个沉痛的历史教训,全党要永远引为鉴戒。”

  潘汉年同志得以平反昭雪、恢复名誉,也正说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敢于公开地承认和改正错误,这是党有力量的表现。也进一步生动地说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我相信,《潘汉年在上海》这一本书,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潘汉年,学习潘汉年的革命精神、优良品德和作风;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把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创造更辉煌的成就。

  第01章 坎坷的人生

  1.1 纪念潘汉年同志①

  ①本文原载1982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为潘汉年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后,陈云要求夏衍写的,是国内首篇披露潘汉年光辉一生的文章。在收入本书时,编者对个别时间作了订正。

  夏衍

  27年的沉冤,终于平反昭雪了!这是值得我们引为鉴戒的历史教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所谓“潘汉年案件”在没有家属提出申诉的情况下,经过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历时一年五个月的认真复审,详细研究了原始资料,核对了中央档案馆和有关部门的历史记载、来往电报和大量的人证物证,得出的结果表明:原来认定潘汉年同志是“内奸”的结论,完全是诬陷不实之词。党中央于1982年9月1日,也正是伟大的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的日子发出通知①,正式为潘汉年同志恢复名誉。这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实事求是、有错必纠方针的胜利。这一决定再一次证明,我们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

  ①中共中央于1982年8月23日发出《关于为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通知》。

  潘汉年同志,江苏宜兴人。生于1906年。青少年时期就受到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1923年参加进步文艺运动,1924年加入郭沫若、成仿吾等同志领导的“创造社”,同年主编《洪水》等进步刊物,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在南昌、武汉等地任《革命军日报》总编辑、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1927年大革命失败,他回到上海,参加了“创造社”同人编辑的文艺杂志《A11》①和主编了《幻洲》杂志。1928年,他调到党中央宣传部,负责文化、出版、文艺界的联络统战工作。

52书库推荐浏览: 黄祥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