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知堂书话_周作人【完结】(213)

阅读记录

  已,因为近代有了新编的辞典,终于找不到适用的字典,没有可以替代的东

  西。辞典固然也很要紧,但一般总是太贵,平常查考一个字的音义,需要以

  字为主的字典,这一类并不是没有,却是不完备,因此不能适用。字典、辞

  典可说是人人必需的工具书,于文化前途至有关系,必须价廉物美才好,这

  个编刊的工作便非由国家来担任不可,因为编纂上要赔钱,印刷上不预备赚

  钱,不是营业本位的店家所做得来的也。

  □1951年

  12月

  27日刊《亦报》,署名祝由

  □未收入自编文集

  关于章氏丛书

  汪旭初先生在《寄庵谈荟》中答柳君非杞问,关于《章氏丛书》所见说

  明,今就所知略为补充。

  《章氏丛书》康氏排印本错字颇多,现今市中亦已难得,浙江图书馆本

  虽板渐模胡,想尚可买到。

  此外《章氏丛书续编》,于民国廿二年在北平刊成,木板四册,共收书

  七种十六卷,《菿汉昌言》及《体撰录》均在内,新出《三体石经考》系钱

  玄同手书,写刻精工,似比初编中的《小学答问》更好。

  此书系由章门弟子中若干人发起,出资刊刻,汪先生也在内,《春秋左

  氏疑义答问》上且列名校勘,不知何以说《体撰录》始终未刊,是否当时未

  曾收到刻好的全书?

  刊校印刷的事闻由吴检斋经理,参加的人各分得三五部,大家愿意将书

  板寄赠章氏国学讲习会,后来听说未曾实行,吴检斋死后这事更无可考了。

  虽然据说吴氏经手印过一批,在旧书店中或尚可见到,但总之比较初编要难

  得多吧。

  分载《国华》及《制言》中的文字,经孙世扬编辑,有《太炎文录续编》

  七卷,各卷多分上下,实有十三卷,于民国十三年在汉口排印出版,共四册,

  为《章氏丛书三编》之一部分,只印了五百部,未附分送名单,在重庆项下

  也有汪先生的名字。

  书虽印的不多,但在西南想应当还可找着,若在北方,则正与续编相反,

  很不易得,据单上分到的只有五六部而已。以上据所见闻略述一二,以供参

  考,如承指示增广,至为欣感。

  □1950年

  1月

  28日刊《大报》,署名荣纪

  □收入《饭后随笔》

  钱玄同与章氏丛书

  钱玄同从太炎先生听讲,最初是在东京大成中学的国学讲习会,后来在

  《民报》社特别听讲《说文》,有时便留下不走,与太炎“抵足而眠”,彻

  夜谈论文字问题,结果逼得先生承认写字非用篆字不可。太炎给学生的信,

  托便人带来的,封面上有写篆文的,但是江声老先生的旧办法到底也难实行:

  于是玄同提出依照小篆用楷字写之一法,写起来倒并不难看,虽然不大好认,

  圆笔变方了,反而面生,一也,须用本字,一见难认,如认之作仞,二也。

  经了苦心研究之后,终于写成了四卷《小学答问》,木刻精印,民国后收入

  《章氏丛书初编》内,但后印本究竟精彩差得多了。

  民国二十二年在北京编刊《丛书续编》,由玄同与吴检斋主其事,每卷

  之后均有二人复校的署名,可以算作记号,其中新出《三体石经考》一卷,

  也是玄同手书,写法却有点改变了,太炎跋云:

  吴兴钱夏前为余写《小学答问》,字体依附正篆,裁别至严,胜于

  张力臣之写《音学五书》。忽忽二十馀岁,又为余书是考。时亨迁蜕,

  今兹学者能识正篆者渐希,于是降从《开成石经》,去其泰甚,勒成一

  编,斯亦酌古准今,得其中道者矣。稿本尚有数事未谛,夏复为余考核,

  就稿更正,故喜而识之。夏今名玄同云。

  续编系文楷斋镌刻,颇为精致,弟子们愿意刻成后即举以奉赠,移送苏

  州,由吴检斋任其事,而迟迟久未办,南方乃另行影印,吴旋去世,原板不

  知尚存否,如有人得到初印有小像本,应知何如的珍重也。

  □1950年

  1月

  28日刊《亦报》,署名鹤生

  □收入《饭后随笔》

  太炎文录的刊行

  据古籍刊行社消息,不久将印行章太炎先生的《检论》、《国故论衡》

  和《太炎文录》。这完全是及时的也正是必要的一件事。太炎先生的著作以

  前也实在流行的太少了,这和他文字的艰深也多少是有关系的。在清末民初

  这几位学者中,他的文章实在要算难懂,现在来加以整理出版,所以是很必

  要但也是很困难的事。

  太炎先生的著作,除民国以前,有过零星出版外,计有三次汇刊。第一

  是浙江图书馆木刻的《章氏丛书》,是他全集的基本,流布得算最广,《检

  论》等三种都在内。第二是《章氏丛书续编》,只有四册七种。系一九三三

  年在北京刻板,由其旧日门人酸资而成,印刷甚精。我藏有蓝印者一部,卷

52书库推荐浏览: 周作人